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是清末实业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实业教育活动的主要推广者和实业教育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他对实业教育的认识,随着其办学实践的展开逐步深化和完善,他兴办的实业教育也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独特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晚清官办实业教育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于清末出现的高等实业教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其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诸多教育要素一定程度上体现新式教育的特点.多个高等实业教育实体延续至今,对当今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产生影响.但由于受办学时间短、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更新不彻底等因素影响,清末高等实业教育存在体系草创、成效欠佳、经费不足、师资短缺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民国前期重庆的职业教育分两段:1912年至1922年为实业教育阶段,继清末继续创办实业学校,使实业教育有所发展;1922年以后为职业教育阶段,创一批职业学校,使学校数增加一倍,在办学上出现多种类、多渠道的局面,在教学上注重道德教育、注重专业知识教育、注重实习、实验.对当今职业教育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05年学部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大事,它既是晚清新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新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学部成立后就大力提倡、积极鼓励实业教育的发展。学部对实业教育的推动主要表现在:首先成立专门机构,使责有专司;其次是颁布教育宗旨,确定实业教育的法定地位。学部更多地是对实业教育进行具体指导,主要有:设定目标,督促办学;颁布专文,指导办学;明确权限,加强监督;针对问题,大力整顿;依据实情,修改定章等。在学部的大力提倡、鼓励下,实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末时期“实业救国”的浪潮推动了我国实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大省,浙江实业教育虽然开全国风气却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中。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较强的政府推动以及地方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充足的经费来源。但其重视女子实业教育,立足地方经济、为地区发展服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随社会发展作出动态调整的办学特点,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认为,实业是富强之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先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才可能强盛;而实业教育是根本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在培养出大量自己的实业科技人才之后,才能不依赖于外国,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因此,大力兴办近代实业和实业教育,应是晚清“自强求富”的根本大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张之洞领导了中国近代许多重要的军事、民用工业建设,创办了大量的实业学堂,确立了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地位,为中国社会经济化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乡村实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走出瓶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生利为主义"的教育目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思想,"经验,学术,教法合一"的师资素质,"最适之生利才能兴味"的生本理念,以及"开放型"的学校办学体制等。反观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实际,无疑为农民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出路:为农民"生利"服务,构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优化"三农"教师结构,树立现代农民观,以及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长远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提倡实业教育的先驱之一,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决策,为发展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不仅兴办了实业学堂,规定了实业学堂的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了实业教育的教育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培养途径,形成了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军政重臣的李鸿章倡导新教育,举办新式学堂,培养实用人才,推动了近代技术教育、实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文章从李鸿章实业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和增强实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对其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挖掘与剖析,旨在丰富中国近代实业教育思想,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自身的结构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严复一生都在践行实业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对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对我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有所启示与借鉴,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说明<教育世界>对日本实业教育制度的译介和对西方国家实业教育的介绍,阐述了其在晚清实业教育制度引入和实业教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实业建设及教育从诞生伊始,就挑起了振兴国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这一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运动,从物质层面彻底开启了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为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现代国家转型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在实业建设和实业教育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有关实业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实业教育仍然具有启发作用.熊希龄的实业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业与实业教育是富国强民的唯一手段;现代实业是建设强大国家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唯一道路:实业教育是实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实业教育必须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大力支持实业教育是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实业建设及教育从诞生伊始。就挑起了振兴国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这一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运动,从物质层面彻底开启了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为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现代国家转型打下了较为竖实的物质基础。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在实业建设和实业教育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有关实业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实业教育仍然具有启发作用。熊希龄的实业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业与实业教育是富国强氏的唯一手段;现代实业是建设强大国家并口强大军事实力的唯一道路;实业教育是实业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实业教育必须有扎实过硬的实践操作;大力支持实业教育是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活跃于晚清的实业家、教育家.他所创办的实业学校注重德育,其教育目的、办学范式、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育对象都与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根本不同,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熊希龄的实业教育思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业教育活动,以达到为实业界输送人才和营造发展实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维新思想,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对日本和西方各国实业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末的实业教育.所谓实业主要是指农、工、商、矿等经济建设事业,有时也包括农业、铁路、蚕桑、森林、水产、医学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事业.而发展这些事业所兴办的教育,即为"实业教育".在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概念引入,到概况引介,再到实业学堂萌生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8.
熊希龄的实业教育思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业教育活动,以达到为实业界输送人才和营造发展实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目的.其本质是一种维新思想,是基于本国国情基础之上的对日本和西方各国实业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借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深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我国实业教育的产生。陕西地处西北边陲,是关学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经世致用"传统,在地方开明官吏的推动下,在救亡图强的客观要求下,陕西开始兴办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近代陕西实业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