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课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碎片化学习资源,近来愈发受到重视.但微课由于缺少互动只能用于"微学"而不能"微习"的特征,决定了微课只能是一种辅助学习资源.为准确把握微课的功能定位,系统分析了微课的内涵,厘清了微课与微视频、微课程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微课的四个内涵特征和两种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微课的教学设计、制作方法、发布方式和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提高微课应用效益,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微课程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微课程是在"微格教学""微型课程""微课堂"和"微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形式。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课程范型是整合课程,类型大多以隐性课程面目出现,其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零散化的学习时间,情境化的学习资源和无限制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3.
<正>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微课的构成。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微课培训中一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和实践现状,根据新摩尔定律阐述了微课实践前对微课本真和微课起源认知的必要性,对微课的本真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和微课的起源是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支撑;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出自己的解读,提出资源本位的微课实践观。  相似文献   

5.
目前,微课成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将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在线学习资源。本文就《图像处理》微课资源为例,探讨了微课的特点和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6):124-125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有限,而通过发展"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微信、QQ群等,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初中教学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微课",分析了"互联网+微课",阐述了农村初中"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51):43-44
文章分析了微课认识的误区,指出微课的本质是"课",并从"课"的角度提出,微课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在此基础上,借助学习元概念,文章阐述了学习元理论指导下的微课开发模式,并以高中物理库仑定律为案例进行设计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元理论指导下的微课开发更易使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8.
杨哲 《河南教育》2014,(8):42-43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设计方式和学习资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微课理念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在书刊导读中引入微课,制作微型书刊推荐视频;在电子资源推广中引入微课,制作微型数据库培训视频;在读书活动中引入微课,制作微型宣传电影。  相似文献   

9.
集体备课借助集体的力量让教师在共同备课过程中,更准确、科学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最优的教学方案.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数字学习资源包.本文论述了如何巧用"微课",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各自优势,让"微课"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生成,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对微课程(Micro-lecture)理念作了系统阐释,很快在实践层面就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然而,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本文首先对微课程缘起进行梳理,指出微课程与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微型课程(Micro-lesson)等"微"概念有所区别,但又遵循相同的教育思想;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融合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与微课程理念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的设计进行比较,寻求微课程理念的共性与特性;最后融会三者优势,建构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明 《职教论坛》2014,(6):65-70
本文提及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媒体记录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1]。微课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微学习环境中的微内容或微媒体的组合,其特点是教学内容精简,学习时间短,资源粒度小。本文就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的意义、方法、过程、评价及制作进行综合讨论,最后提出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作者反馈征文的内容分析,发现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可以总结为三类:微视频资源、微课程、微课教学。"微视频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等特征,可用于社会公众的泛在学习、非正式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程"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更适宜于成人的继续教育与开放教育;"微课教学"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比较适合在校学生的正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分析微课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点,对比目前国内外著名微课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概况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简述了国内外微课资源在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配套资源的建设及在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完善相关的配套资源,以及拓展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等建议,以期为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分析微课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特点.对比目前国内外著名微课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概况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简述了国内外微课资源在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配套资源的建设及在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完善相关的配套资源.以及拓展微课在教学上的应用等建议,以期为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程是信息时代职业教育重要学习资源。通过微课程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设计模板,以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中一个知识点完成一节微课的设计,形成微课设计思路,明确微课的制作步骤和构建高职院校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建立微课程这一优质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探讨高职院校开展微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最终目的是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微课"主要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经验、课程内容、目标确定等因素积极开发出微型教与学的教学视频。对高中学生而言,学生完全基于"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时,"微课"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习生活。"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深受高中学生普遍喜爱。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强调口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微课"改变了传统的口语教学方式,丰富了口语学习形式,并且向师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共享资源。本文就高中英语微课,研究口语自主学习模式,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微课教学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从微课教学的特点出发,挖掘微课教学的实际本质,通过把翻转课堂、微课程、微课教学等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中,"微课学习视频制作""微视频自主学习设计""课堂学习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与评价"四位一体、相辅相成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实现一种更加人性化,凸显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微课大赛的参赛、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课资源建设的"量"与"质"、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技术与内容呈现形式、微课的传播途径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较为详尽地梳理、探析我国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并研究提出优化微课建设的一些策略,以期为我国微课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国内学术上关于"微课"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表述进行梳理,并分析"微课"的初始形态以及其教学运行进程与目的,得出关于"微课"的根本价值及属性的结论:"微课"的根本价值在于,学习者在"微课"学习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以达到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目的;"微课"的本质属性是课程属性,但课程属性并不是"微课"的唯一属性,它与资源属性共同构成"微课"的双重属性,但是只有其课程属性才是"微课"能够区别于电视教材、视频教程、课件、积件等事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微课(micro-lecture)是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学、学习方式改革都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的微课发展现状,对微课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每种微课的制作方式。通过对现有微课的分析,提出了微课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