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必修加选修)]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导热性是不同的.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课本上此处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一个疏忽.而大学教材[如<热学>]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必修加选修)]中叙述晶体导热各向异性,是举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在云母片上涂上很薄一层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的针尖接触云母片,接触点周围的石蜡就熔化了,而熔化了的石蜡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不同方向导热性是不同的。首先,必须指出,作为热源的钢针一定要接触云母片不涂蜡的一面。课本上此处没有加以说明,这是一个疏忽。而大学教材[如《热学》]都写明钢针接触云母片涂蜡层的反面。  相似文献   

3.
在高一物理第七章《固体和液体的性质》的教学中,有一个演示晶体和非晶体物理性质不同的实验,按课本的要求是:用烘热的钢针去接触涂有一薄层石蜡的云母片或玻璃片,但在教师指导学生去观察现象时,石蜡却早已凝固成不透明的状态了,所以实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我们把烘热的钢针,改为把钢针用细铜丝(电线上取)固定在25W的电烙铁上,由电烙铁加热钢针,使实验显示时间加长,直至学生观察清楚为止。  相似文献   

4.
一、在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时,书上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云母片和玻璃板上均匀涂上石蜡,用烧红的针尖去接触带有蜡一面的云母片和玻璃板,从而得到云母片上熔化的蜡形状为椭圆形,玻璃板上为圆形,但是椭圆和圆都非常小,学生看不到,演示效果差,我在教学中作了改进。用小钢珠代替针尖,具体做法如下:在云母片和玻璃板上均匀涂上石蜡,用烧红的小钢珠(直径3~5毫米左右)去接触云母片和玻璃板没有涂蜡的一面,等蜡凝固后,放在幻灯机上打到屏上,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云母片上熔化的蜡为椭圆形,玻璃板上熔化的蜡为圆形,从而得到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表现为各向同性。  相似文献   

5.
在高一物理“晶体和非晶体”这一节中,需要做云母片和玻璃片的导热性能实验。课本上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石蜡,操作麻烦,很难做到“薄而匀”:(2)用烧热的钢针做热源,由于散热和接触面小、形成的蜡斑很小,几乎看不出明显的蜡斑:(3)用手操作演示,得到的蜡斑形状极不规则(不是椭圆形和圆形);(4)石蜡、云母片和玻璃片三者的颜色差不多,形成的蜡斑和背景间的对比度小,蜡斑不明显。针对以上缺陷,笔者作了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以导热性为例,通过实验从热学性质方面反映了晶体的各向异性。教材上采用的实验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由于石蜡薄层的固态或液态都呈透明状,必须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熔化了的石蜡图形,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使用自制的感热纸代替石蜡,实验效果较好。下面先介绍一下感热纸的自制方法和特性。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晶体的要求中明确给出例子,利用熔化的石蜡显示云母片的各向异性和玻璃片的各向同性。但是教学中发现,这个实验的操作难度大,现象不够明显。介绍了一种利用红外线热成像传感器将温度可视化的方法,可直接观察热能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中传导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导热性能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一物理(必修)教材第七章“晶体和非晶体”一节,安排了云母与玻璃片导热性的实验。介绍用钢针接触涂有石蜡的云母和玻璃片,在教学中该实验很难取得成功。我经多次实验和分析发现是材料有问题:一是玻璃片太厚(一般常用的2~3mm);其次是“钢针”太细。我针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与凝固"这节教学内容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同的温度变化规律,笔者对海波和石蜡两个熔化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原实验的不足、产生原因及改进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换用冰或萘做实验,结果亦然。这样的实验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信服教材中关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一结论,而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材中采用酒精灯作为热源,用大烧杯作为水浴来给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并从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数据,最后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比较他们的特点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17页上写道: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而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乙种本)上册第119页上写道: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显然,两种说法有所不同。我认为甲种本的说法不妥,还是乙种本的说法为好。因为以非极性键相结合的分子,并非一定都是非极性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由于共用电子  相似文献   

13.
海波与蜡的熔化对比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一个重点实验,也是整个初中热学的一个重点实验,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实验图如图 1所示.该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晶体、非晶体概念的建立,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不同特点、规律的认识,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这个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熔化时间太短,如果不注意实验的细节,海波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立体几何》(甲种本)第56页上有一个关于长方体对角线的定理: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的平方和。由这一定理可获得推论一若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 cos~2α+cos~2β+cos~2γ=1。  相似文献   

15.
王永民 《考试周刊》2015,(16):141-142
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重点之一,正逐步得到提倡与推广。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晶体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更是难点,要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这一物理规律。而多年来传统晶体熔化实验很难成功,作者通过实验研究的创新:用冰替代五水硫代硫酸钠;用块状晶体替代粉麽状或颗粒状晶体;用气球替代试管;用体温加热替代酒精灯加热,从而实现简约的装置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第三册(甲种本)145页上有一道关于二极管并联双向限幅器的习题,用实验配合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有助于学生认识限幅器及其特点,也将加深他们对晶体二极管的认识。图1 是实验装置的线路图.A、B端的  相似文献   

17.
1.固体不一定都有一定的熔点固体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固体不一定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是晶体,有熔点,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熔点.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的说法是错误的. 2.晶体的温度达到了熔点,不一定熔化晶体的熔化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晶体的温度达到了熔点就一定熔化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冰的熔点是0℃,但冰的温度达到0℃还需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物体的吸、放热过程包括两种,一种是物态不…  相似文献   

18.
水会结成冰,这是自然界中常有的现象。我们学习了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后知道,冰是晶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0℃。你知道,为什么水结成冰时总是在水的表面上?在冰面上,冰鞋的“刀”不会被陷在冰里,反而能行动自如?雪球又为什么会越滚越大?原来水这种物质,在4℃时的密度最大。当温度继续降低,它的密度反而会变小。也就是说,一定质量的水,在4℃时它的体积最小,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体积反而增大,这也就是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因为这种特性,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由于水的表面直接跟外界接触,表面的水首先冷却,因密度变大而下沉。底部…  相似文献   

19.
江薇  沈孝兵 《物理教师》2006,27(7):6-46
1蒸发是吸热的条件吗?在一本学生参考用书上看到这样一道题:与蒸发需要条件相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熔化升华.(B)液化凝华.(C)凝固升华.(D)熔化凝华.答案为(A).显然,作者认为熔化、升华、蒸发发生的条件都是吸热.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两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无法吸  相似文献   

20.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 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