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见《教师之友》是在2001年的春天,自“一见钟情”后,《教师之友》便成“挚友”,不论多忙每期必读,一年来,从中获益不少,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相似文献   

2.
3.
与《教师之友》相识已有4年。4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新人由稚嫩变得成熟,也足以让一本杂志由探索阶段走向定型。就是在这4年中,《教师之友》完成了从我的"挚友"到"良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4.
去年三四月份,朋友三番两次对我说起教育在线,建议我到网上转转;说起《教师之友》杂志,建议我找一本看看。  相似文献   

5.
原来看教育杂志,喜欢看教学设计之类的,觉得最实用,可以照着上课。有时,也模仿着格式写写,居然也发表了一些。后来上网,读了一些章,觉得比杂志上读到的更有趣,更有意思。心里对杂志就淡了很多。觉得杂志上的章多了些匠气,少了些灵性——直到我看到《教师之友》。  相似文献   

6.
尽管《教师之友》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却正足以显示他的生命价值,因为,一切生命总是充满遗憾的。完美的生命就是无生命。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否实现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前提是实现传统型向新型教师的转换,适应并发展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师之友》,一份给我力量的杂志“,大大小小的报告会上,看到老师们郑重地记下这个他们或许生疏的名字,我心头感到欣慰--因为,拥有了美好的好东西而不与同行分享,这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9.
你、我、他,在少年时期都曾有一个好朋友——《广东第二课堂》,今天是她20岁的生日,大家又围坐在一起,聊聊记忆中那些五颜六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汇》办了100期,我读了100期,可谓百读不厌。每当月初拿到《教育文汇》时,我都迫不及待地从头到尾翻看一遍,然后精读其中佳作,并向我的同事推荐几篇美文。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班主任的角色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班主任透过学校所赋予的权力特征和师生关系中所秉承的权威性特征,对班级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系和内部整合,使班级形成一个对其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同时由于学校中的活动与交往,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教师便可经由自己在师生交往与互动中的主导地位来对个体或群体施加直接影响。两相结合,班主任教师由此成为“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也许,这十四行诗,在大家的眼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也许,这十四行诗在大家的心里只能泛起细小的涟漪。但如果我告诉大家,这十四行诗浓缩了一本杂志的十三个专栏——追寻、地图、专题、场景、方法、课堂、学理、底色、路径、行、海外、茶座、家园,你们是不是会感叹编辑老师们视角之独特、匠心之独运呢?搜寻一下我们的大脑,翻阅一下我们的记忆,你可曾见过如此新颖的栏目名称?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它,扑面而来的不仅有高屋建瓴的理性思考,也有清新淡雅的生动场景。为教育而歌,为教育而泣,这就是让我一见钟情并深深挚爱而且升华了我的专业生命的《教师之友》。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粤西的一个中学读完初中的,当时,我们只能读到《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法制画报》等很少的几种刊物。那时候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初中版的文章我都会细细地阅读,我经常能在里面读到秦牧、杨羽仪这样的大作家的文章。当初我不知道他们是有名的大作家,只是在惊奇:他们怎么可以写得那么好啊?  相似文献   

14.
每当自己心存懈怠,我就会想到《教师之友》的关怀和催促。夜深人静时,我会悄悄来教师之友论坛看一看,看望这位鞭策自己的师友,告诉他:我在,我不会停步。  相似文献   

15.
从声乐专业学生到声乐专业教师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世容 《文教资料》2010,(12):180-183
声乐专业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声乐专业学生历年毕业就业情况调查来看,从事专业教学的职业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学生选择最多的职业,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中从事教学,都涉及一个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在此,本文就声乐专业毕业生到大学声乐专业教师这一角色转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以咨共勉。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5年前认识《教师之友》的,初见《教师之友》,就有相见恨晚之感。首先吸引我的是刊物的名称,“教师之友”——与其他“XX教育”类杂志不同,它从心理上缩短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看这本杂志犹如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在交流。其次让我喜欢的是那生动活泼、色彩鲜艳、极富个性的封面设计,在这小小的两页空间中处处散发着时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激情三月     
《教育科学论坛》2004,(4):79-79
本期《教师之友》,有几篇章值得向大家特别推荐:首推《思痛路》这一组专题章。这个专题是《那一代》的一个自然延伸。关于此,专题的按语部分已经有所交代,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自《那一代》刊发以来,虽然读好评如潮,但客观上,编辑部还是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对于是否是“炒作”,我们不想申  相似文献   

18.
如何感激?     
与她相识日短,却是她把禁锢我的“铁屋子“砸碎,把长期占据我心灵的惰性赶走,让我享受教育,体验幸福,我用什么来感谢你,《教师之友》?  相似文献   

19.
“做‘回顾’的时候,一定要用《激情燃烧的岁月》做题目呵!”在告别的时刻,不只一个学员提醒。应该为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下一些凭证一一虽然几张照片和几段字无法重现这十多天来的精彩与温馨。  相似文献   

20.
叶溪 《华章》2011,(22)
文章从学习了中国文化养分并扎根自身文化特质的日本的传统文学巨著--紫氏部的<<源氏物语>>谈起,讲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川端康成的<<雪国>>,粗略地分析了日本文学"从取之于世界到走向世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