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做好对教材的挖掘和探究,是走向学习数学、学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渠道.由此借助2014年7月浙江省高中数学学考题的呈现,分析考题源头,挖掘命题高度,理解问题本质.以学考题教学为例,总结复习教学中做好对教材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挖掘,更要做好对教材的探究和超越.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知识的本质,学会思考和探究,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围绕初中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以通过重视学生的“预习”,逐渐养成自习的习惯;让学生“读”中生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让学生“讨论”申交流,形成人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习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数学.  相似文献   

4.
为发展数学思维品质,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近年探究型考题已成命题热点题型。其探究问题的类型主要有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方案探究型、综合探究型.本文仅以“三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知识为试题内容,阐述此类探究型考题的常见类型及其解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情境就是指“情景,境地”,而数学情境则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蕴含在以情境为依托的问题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揭示并突出必要的数学思维过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既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图形的运动”等一些源于生活、操作实践性强的知识.对图形的运动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挖掘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强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高中新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从探究教学实践看,许多课堂教学只是“形式探究”而没有“实质探究”.从而影响了探究效果和课程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高中新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过程和创造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从探究教学实践看,许多课堂教学只是“形式探究”而没有“实质探究”.从而影响了探究效果和课程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和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可以通过借鉴“生活”数学,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一个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等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学。例如: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公理时,开课时,教师可以避开知识点,而让学生用最少的钉子将画固定在墙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一切都显得十分新奇,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意识很强烈。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撑。在明确探究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建构以“我”为根基的“问、答、行、思”数学探究学习过程,并结合案例,对有“问题”“情境”即探究、有“活动”“对话”即探究以及无“专题”“项目”不探究等使探究学习虚化问题进行了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究学习符合学生学习天性、契合数学学习特点、满足深度学习需要,并能奠基问题解决过程。有效指导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审视自己的数学观念、经历必要的数学探究并把握教学指导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联系生活,引发问题,启动探究。中小学数学是常识的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教学内容应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应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课前,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从生活中摄取与本堂课知识相关的信息素材。导入新课时,通过交流信息素材,在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发数学问题,学生就能体验到所探究的问题是人的生活中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为建立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追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在一问之后又二次、三次等多次提问,"穷追不舍",它是在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追根究底地继续发问.用追问引导数学思维方向、推进数学思维深化、拓宽数学思维阀限、促使数学思维缜密等,培养学生探究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
吕菊华 《新疆教育》2013,(14):156-156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学习数学的“数学情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让他们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爱林 《考试周刊》2009,(22):106-107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我们要创新数学教学,让学生“问”数学、“玩”数学、“悟”数学、“用”数学,从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提高技能和能力,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20.
习惯,通常指的是人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件东西的本能反应,而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或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小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现在以及往后的数学学习过程更顺利、更简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更加方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实际存在的不良习惯出发,分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探究“四正三到二合一”学习习惯在“爱种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