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仅用三年多时间,只读过初中的我就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400多篇新闻作品,还当上了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很多战友让我透透“谜底”,我对他们说:“是连长将俺‘骗’上了成功路。”  相似文献   

2.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3.
书香门第     
我爷爷有一种奇怪的性格,那就是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见闻乃至于知识的性格。他的口头禅是:“有这么回事儿吗?”“你这是跟俺说故事!”“俺才不信哩。”这些口头禅一旦冲出,表示他已经很能信得过什么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摇头、拍桌子。我奶奶曾经背着我爷爷取笑他这种德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写的言论稿时而见诸报端。有人便问我:“写言论稿有什么秘诀?”我说:“打山仗!”“打山仗”在我的家乡就叫吵架。后来,也延用作大声争吵。那么,“打山仗”与写言论稿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瓜小生     
炎热的夏季终于过去了,托俺先生的福,吃了一个夏天的生西瓜。无论什么品相,什么产地,只要是他老人家领回家的瓜,总是相当地生。由此,他荣获了“西瓜小生”的封号。  相似文献   

6.
俺是山旮旯的农民,照俺说来,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做个农民了。首先俺的名分就好听,连小学生都知道,俺是“农民伯伯”,是“衣食父母”,是“父老乡亲”,据说有文化的城里人还管咱们叫什么“地球修理者”、“国家主人”,俺听着就带劲。不像那些党员干部,唤做什么“公仆”。俺虽然没文化,但好歹知道“仆”就不好,丫环小子才叫仆,何况他们还是公仆,大家的仆人嘛,你想想,伺候全国这么多大人老爷他们能快活得起来吗?咱农民最幸福的要算工作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  相似文献   

8.
有话直说     
老纯 《新闻世界》2005,(6):41-41
别看我是正处级干部。但见市长一面很难,还不如俺媳妇呢。“你媳妇?”是啊,俺媳妇充其量是个股级干部。还是聘用的。“你媳妇是干什么工作的?”俺媳妇是三星级酒店餐厅的领班。  相似文献   

9.
深冬,我在东三环上挤得寸步难行。的士司机倒司空见惯,索性摇下车窗抬头看风景,自言自语道说:“打了一天野食,也快回家了。”我一惊,“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要提出“思辨性新闻”?关于新闻的定义,目前有上百种。在我还没有从新闻教科书上看到“思辨性新闻”这个条目,自己也还没有对“思辨性新闻”进行过周密论证和定义的时候,我便悄悄地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追求———多写一些思辨性新闻。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些年来我在新闻追求中要说有些什么风格和个性的话,主要就是得益于“思辨性新闻”这个观念和思路的确立。《既打“抗菌素”又打“葡萄糖”》、《保卫21世纪的中国》、《坚决克服“光荣的缺点”》、《群众盼改革领导莫犹豫》、《八名志愿兵为何临阵息鼓?》、《正气是这样树起…  相似文献   

11.
清迈,微笑     
清迈给我的感觉是“倾盖如故”。在中国,打旅游品牌的城市很多,如果说向清迈学习什么,我想,就从微笑开始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幽默短篇     
《大观周刊》2006,(40):F0003-F0003
最后一顿饭“在把你送上电椅之前,你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法官问一个死刑犯。 “是的,法官阁下,我想让我的妻子再给我做最后一顿饭。吃了它我一定会更加愿意去死的。”  相似文献   

13.
解晓来 《军事记者》2005,(11):36-36
能在报刊上发表稿件应该高兴才是,可对俺来说发表稿件让俺欢喜让俺忧。不信,请听俺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4.
周末旅行记     
刘曦 《大观周刊》2006,(22):I0022-I0022
我从不避讳自己是“菜鸟”,虽然我已经有整整一年的驾龄;虽然我常常用很严肃的口气教育“新手”开车不要打手机,但我还是一个“菜鸟”,一个常常起步熄火、倒车忘看后视镜的“星级菜鸟”。  相似文献   

15.
心中的影象     
朱红 《出版参考》2005,(5):35-35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16.
我打小儿对嘴皮子溜的人怀着景仰之情。隔壁的李阿婆和王阿姨骂街的时候,我总是要搬个凳子出去观战的,看人家临场发挥,口齿清楚、气场充足,战斗一个小时连口水都不用喝——绝对是俺那当教师的妈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7.
6年前,也是在《青年记者》专栏的最后一页,我写了篇短文《做自己的“匠”,让别人“帅”去吧》。国人对“匠人”打心底里瞧不起,都不愿做“胸无大志”的“匠人”,连“匠才”都被用来贬人,即便“巨匠”也不如“大师”好听。人人都想当“帅才”,可是,光“帅”又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8.
想我22岁,多么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妹妹们逛街,几次被商家误认作二妹同学。可二妹刚上高一。于是大妹很困惑:“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你不化妆?”踏入25岁,办公室有新同事初到,和我们玩猜年龄游戏。猜到我,新同事略加思索,然后肯定:“你就23岁样子。”答案是在我意料中——那时俺正立志打天下,分分钟都斗志昂场,哪会让时间趁虚入。  相似文献   

19.
《百姓30分》开播两年来,风风雨雨确实不容易,我觉得你们真心实意的为市民排忧解难,用真心和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着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就是刚才说的井盖的丢失,我曾经给《百姓30分》打了电话,在我们家门口就曾经有这个问题,差点让我掉进去。我给《百姓30分》打了一个电话,等我中午回去那个井盖就盖上了。我现在到了什么程度?就是早上起来其他新闻可以都不听,  相似文献   

20.
钥匙     
赵锐 《出版参考》2004,(5):32-32
对于一位已经失去记忆的老人,年龄难道还有什么意义?夏天的一个傍晚,她唤住了我。她笑眯眯地向我招手,让人无法拒绝。蹲在她膝边,握住她的双手,我第一次与她说话。我说:“你好!”她似乎没有听见,只专注地盯着我的颈项,说:“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