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我有机会来参加潘石禅先生学术讲座的盛会,并且被邀做第一次的讲员,觉得很荣幸,也很不敢当。讲座这个称呼,令我们想起五世纪末的时候,南北朝的宋、齐、梁时代,有一个学者伏曼容,《梁书·儒林傅》里把他放在第一个人。他在家里讲学,常设一个高座,常有几十到百余位的人到他家里,他就升座讲说。  相似文献   

2.
记住阿东     
那是他出事前的一个月--近乎整整的一个月,一位酷似商人的<×书画报>的编辑千里迢迢来到大理组稿.我被通知前往晤见.然而,对于书画,我只是喜爱和爱好而已,是个不入道的外行人.我把我的担心如实地告诉给了编辑大人.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只是一再地声称"只要出面组组稿……就有辛苦费".我禁不住也不以为然起来.他谈论版面的事,并拿出样报让我看,平心而论,这张报纸很美也很大气,加上是彩印的,就格外地抢眼.他一再地催我,并再三说,会有好处费的!"……有回扣的."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凑近我说,那神情颇像传授祖传秘方似的.我直率地告诉他:我不适合.不过,我说,我可以推荐给你一个人,他也许会适合于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3.
皮埃尔告诉妻子,他已邀请公司经理到家里吃晚饭,并让妻子准备晚餐主菜——烤羊腿。妻子说:“亲爱的,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手头拮据,没钱买羊腿。”皮埃尔很尴尬,但很快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妻子讲:“当我们入席后,你在厨房里故意打翻一只不锈钢的盘子。我就说,‘糟了,我想这是烤羊腿掉在地上了……幸好,还有土豆泥。’老板肯定会体谅我们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用土泥请他了。”请客那天,刚刚喝完开胃酒,厨房里就发出了一个很大的响声。皮埃尔赶紧说:“糟糕,这一定是我太太把烤羊腿弄翻在地上了……幸好我们还有土豆泥。”就在…  相似文献   

4.
高原上的一个小城是我的故乡,它有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名字--大理.在外求学的日子,忙碌而紧张,疲倦的时候,我常常回想那些遥远的云水间的记忆,心里就会感到平静和温暖.每到假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尽情地享受那种恬淡舒适的日子,蓝天绿水,云卷云舒,每一个动人的细节我都用心品味,悉心珍藏.……  相似文献   

5.
成长的代价     
我是一个喜欢童话的长不大的孩子,因此我很向往彼得·潘(童话《彼得·潘》里的主人公),因为他永远也长不大,而且还可以不用对他做的事情负责任,因为他身边的人都会宽容他和原谅他,所以他是幸福的。尽管第二天他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可一到星期五的晚上,一个快乐的孩子又会站到你的窗前并快乐地邀请你和他一起找影子了。永远也不用体会离别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爱要慢慢来     
正每当我提及自己在夏威夷划皮划艇,在西弗吉尼亚州玩漂流或在死亡谷徒步旅行这样的经历,人们总会以为我天生爱运动。我曾经是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走的人,直到遇见韦恩。我们一见钟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走入了婚姻殿堂。激情褪去,我们终于要面对彼此的差异。他爱运动,而我很宅。他很邋遢,而我爱干净。他很守时,而我爱迟到。我们大矛盾没有,但是生活中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碰碰,好在每当俩人剑拔弩张的时候,总有一个人能冷静下来。我  相似文献   

7.
遇见阿来     
曾经很多次设想过与阿来的见面:或许是我冒昧到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拜访他;或许以一名记者的身份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约定了时间地点聆听他的宏论;或许作为文学爱好者打听到他的住处然后死乞白赖地到他家蹭茶喝,并很奢侈地和他合影.想不到的是,就在我的家乡大理,在2005年6月,在<人民文学>作家采风团漾濞之行的队伍中,我见到了阿来,喜出望外之余,两天的朝夕共处,可谓惠我良多.  相似文献   

8.
漾江烟柳     
第一章 老多清晰地感到自己已经衰老,是在他煨茶时依依提着鱼笼进来并冲着他红红地笑笑的时候.他有些纳闷,可又感到有些释然.他想起昨天晚饭时,依依郑重地宣布:我已经长大了--16岁--所以,明天就去收鱼.  相似文献   

9.
姐姐     
每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将踏入中学大门时发生在家中的那一幕. 那年七月,姐姐参加中考,我参加初考.到八月份我接到县一中学录取通知书,但迟迟不见姐姐的高中录取书.当时幼稚的我很高兴,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只能供我们两姐弟中的一人读书.由于姐姐没有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我便高兴得在院子连蹦带跳--我可以上学啦!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我不由得怀念起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主席,耳畔不由回响着他吟咏祖国山河的一段段诗句,缅怀起他老人家全身心地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深爱的祖国和人民的一生.他热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在他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献遗产--一首首诗词咏叹当中.  相似文献   

12.
生命如花     
因为三爷嗜好养花,所以他家的小院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记得小时候,就是那些粉的黄的紫的花儿,常惹得我们一帮"臭美"的黄毛丫头不停地往他家跑.地扫了又扫,桌子擦了又擦,抬烟筒,捡烟丝,三爷三爷叫得一个比一个的甜,为的就是能得到他的奖赏--一个精致的花粉香囊,一朵开得正艳的海棠,几枝修剪下来的花苞,或者是数粒玲珑剔透的花籽………而三爷也总是笑呵呵地看着我们瞎忙乎.末了,当巷口陆续传来母亲们的叫唤声时,我们才会怀揣各自的"奖品"兴致而归.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朋友住在科罗拉多,他邀请我在回国的途中去他那里停留几日。我没有太多的犹豫,因为是好友,更是因为他所住的这个城市的名字——LOVELAND——爱之地。我很想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浪漫之地。朋友是个画油画的;他原来的主题是山东农村,画风很写实;几年没见了,画风还是有了不小的变化,隐隐约约还能看出山东农村的影子,可题材已经是很美国化的了。“不是美国化,而是LOVELAND的影响。”——他这样说。LOVELAND位于洛基山脉的东部边缘。抬眼望去,就可以看见雪山,看见洛基山脉的雪山在湖里的倒影。画家说,他也是一到就喜欢上这里的;然…  相似文献   

14.
家的定义,在我的心中一直是那么清晰.家,不就是亲人们组成的一个"圈"么?   从书上知道,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很叛逆.而现实中的许多同学与家人的关系确实很僵硬,大家都觉得说"我爱我家"太矫情了,说这样的话是装酷,装成熟.……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坚强刚毅……他从来就不喜欢谈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从不考虑家里谁与谁相处得怎样。他总说:“我对你们一视同仁,”要不就说上一句:“我很爱你  相似文献   

16.
51岁的莫里哀(1622—1673),写完喜剧《心病者》,就请剧团赶紧排练。当这部喜剧演出时,他的病情很重,但他仍坚持担任剧中的主要角色。由于身体难受,不得不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他表演逼真,一个劲儿地为他鼓掌喝彩。他痛苦到了极点,大叫一声,就不省人事了。人们把他送到家里,不到四小时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相似文献   

17.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8.
孤独的树     
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在与父亲大吵一顿之后终于离家出走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母亲的出走是痛下决心的,是破釜沉舟地永不回头.在家里我们便注意起父亲来了.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与他认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傍晚.秋天到来,似有一股凉意,可我还在这有些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我朗读的声音很大,盖过了风吹树木的声音.当我停止时才发现身后站着一个身影,我被吓了一大跳.当我认真看时,是一个男孩,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男孩,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光下很亮.他说话了,他说:"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枯燥的课文从你嘴里读出来,添了许多生气."我受宠若惊,那晚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他给我的感觉是忧郁的,显得有些伤感,这让我很迷惑.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朋友,也总是在那条大道旁看书.  相似文献   

20.
开初见到帕斯捷尔纳克的时候,我觉得他长相很丑:大长脸,粗颧骨,宽鼻子,嗓音低沉,说起话来拖腔扯调,就像哼曲儿似的。他的说话方式令人不易适应,他飞快地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有时就像自问自答。然而,他朗诵起诗来,简直换了副神情!1944年元旦,我是在帕斯捷尔纳克的朋友阿斯穆斯夫妇家迎来的。那天除我和斯坦尼斯拉夫之外,再没有别的年轻人,而且统共才四位成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