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2.
《逍遥》以鲲化为鹏而“图南”开篇,这与题意及收篇的“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自晋郭象《注》到令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都未能对此作出符合庄子原意的令人信服的解说。通过对《逍遥》文本结构的读解,并结合《庄子》全书中关于“游”的思想的考察,提出以下观点:鲲鹏不是“逍遥游”者,不是庄子理想的人格形象,而是庄子要否定对象;蜩、学鸠与斥Yan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是“下土”、“世俗的人”或“侏儒之群”,它们是庄子心目中的“游”者,是庄子肯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在《逍遥游》中为我们塑造了”鲲鹏”这种神鸟。于是,中国文学史中就有了一个神奇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中国哲学史老师正在讲台上安然白若地讲着庄子的《逍遥游》:初次见到这位给我们上培训课的老师,自然想起鲁迅笔下那个因衣冠不整而存火车上被警察疑为扒手的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5.
庄子《逍遥游》"笑"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文章“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逍遥游》就是典范。它思想玄虚,意蕴复杂。曲折变幻,正论奇想,茫无畛际,是一篇趣味浓厚的奇文。在语言运用上更是虚实相杂、庄谐并举。历来治庄者,都十分重视它。 从《逍遥游》全文来看,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至“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至人无名”是本篇的寓言部分,也是文章的总纲。让人惊奇的是,这部分有三个“笑”字;第一是蜩与学鸠的笑;第二是斥 的笑;第三是宋荣子的笑。人们不禁要问.它(他)们为何要“笑”,“笑”的是什么呢?三个“笑”的含义是否有区别?《庄子·天下》说…  相似文献   

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摘自高一语文课本《孟子二章》。孟子可谓孔子之后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其弟子编著的《孟子》而流芳百世。记得初中时读过的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其中的情节让我感受颇深:两个小孩以一个太阳远近的问题难倒了大圣人孔子。如今我真想穿越时空问孟子,鱼和熊掌恶乎不可兼得?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成绩好就是“鱼”,当好班干部就是“熊掌”,但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往往吃了“鱼”,就会对“熊掌”置之不理,吃了“熊掌”,“鱼”就会溜掉很难抓回来…  相似文献   

7.
逍遥之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动人心魄的诗章,而其中又分明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哲学的《庄子》和学的《庄子》,都是将《庄子》当做介绍对象时必须涉及的内容。庄子首先是思想家,《庄子》的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思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二语文课本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描绘的大鹏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外形高大雄伟,胸怀宽广,志存高远,见识非凡。跃于大海时,乘长风破万里浪;翱翔蓝天时,凭扶摇搏击长空。它不满足于现状,开拓新领域,开创新天地。千百年来,它被人们交口称赞。大鹏的形象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化鱼为鸟——变化大起初,大鹏是北海的一条大鱼,名叫鲲。鲲体积非常大,它的身体有几千里宽,可到底有几千里长,人们  相似文献   

9.
高深 《现代语文》2007,(1):34-35
“寓言十九”是《庄子》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庄子》中的“寓言”既不同于今天所说的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又不同于先秦文学中惯用的寓言故事,它是包括寓言故事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类比、引用、举例等的总和。不仅如此,《庄子》作者对其功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首次、大量、有意识地使用“寓言”来阐发其深邃的哲理和深沉的感情。其语用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的存在形态、哲理与形象相融、细节与意境结合。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野草》中塑造了一系列“过客”型形象——“过客”、“求乞”、“影”、“战士”、“死尸”等——构成《野草》独特的形象系列。“过客”是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更是鲁迅本人精神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绘画鱼中,中国文人运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借用现实中的鱼形象,描绘鱼的生存状态,借鱼的自然客体来表达中国文人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使鱼文化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历代绘画鱼的造型特征及人文属性两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河豚是富于舌尖诱惑性的鱼类。千百年来,人们对它都有一种异样的感受,既欲尝其鲜美,又惧惮其剧毒。本文通过这一特定文学意象的剖析,揭示人性当中欲望的生成与代价,探讨其特具的思想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岸客家话有一个形容词词缀"滚",含义是"……的样子",用于单音节象声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后面,构成"AA滚"式形容词,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声音或连续不停的动作行为。它在两岸客家话中非常普遍,对此做一个综论,归纳其用法、表义,并解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易经》又是一套符号系统,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指涉未来的发展。《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本文仅选取《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二卦经文,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为底本,重点选取《尔雅》词义与多个通行注本作简略比对校读,通过观察同义词语变化现象简要总结词语历史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爨龙颜碑》是南朝宋大明时期所刻的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形成的一种书体,其用笔如昆刀刻玉,风格鲜 明,布势精工,堪称绝碑。  相似文献   

16.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一位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有过文化思考中的角色转换,有对男权文化猛烈的解构和颠覆,有过突围后的悲哀、迷惘和思考,更有对知识女性精神出路的不懈探寻。徐坤的创作使中国的女性文学走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对南充方言的"矬"、"屯"、" "、" "、"湓"、"歇"之义逐条训释。  相似文献   

18.
张岩 《海外英语》2012,(15):161-162,169
Tao Te Ching i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due to its everlasting charm and profound thoughts within 5000 characters.The thesis chooses versions translated by Arthur Waley(1889~1966),James Legge(1815~1897),Lin Yutang(1895~1976) and Gu Zheng kun(1951~) as the study cases on the account of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context,and also of their respective pur poses and interpretations.The translation products of these four translators a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subjectivity played by each of them and to explore to which extent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ors could influence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相似文献   

19.
"鱼"的生殖意义,"水"的婚恋意义,使本就不分的"鱼水"意象与女性、爱情紧密联系起来,这在侗族情歌中表现尤为突出。侗族情歌中"鱼水"意象是侗族社会自然环境、时代环境、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思想倾向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0.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图像融合、目标识别等的前提。文章将基于行为的人工智能思想通过动物自治体的模式引入优化命题的解决中,构造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架构—鱼群模式,并由此产生了一种高效的智能优化算法—人工鱼群算法(AFSA),进而提出以人工鱼群算法为优化搜索策略的人工鱼群算法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