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不良的偶像崇拜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偶像面窄,明星化;盲目消费;疯狂痴迷,荒废学业;神化偶像等.对青少年进行偶像崇拜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力量必须因势利导:理解、尊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认知疏导,澄清青少年对偶像的片面与模糊认知;加强交流与对话,探寻偶像成功之路;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理性看待偶像;树立真实可信的榜样,增强榜样的吸引力;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和引导;众传媒及从业者牢记社会责任,选好报道视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娱乐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偶像崇拜衍生出一种新样态——"饭圈文化"。"饭圈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单一性、娱乐化,非理性、完美化,消费性、商业化的特征。愈演愈烈的饭圈乱象,使"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偏失、成功观错位、是非观扭曲,引发道德危机。这些问题既源于榜样教育的失效,也与偶像产业化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在教育层面构建偶像教育新模式,即偶像——榜样教育;在社会层面建立包括政府、大众媒介、偶像自身在内的全社会综合导向机制。以此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3.
偶像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并为许多人所欣赏、学习、怀念,甚至以疯狂或非理性的方式效仿的对象。回顾中国社会半个多世纪以来青少年偶像的变迁,笔者发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经历了一个从一元向多元、从英雄向平民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偶像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并为许多人所欣赏,学习、怀念,甚至以疯狂或非理性的方式效仿的对象.回顾中国社会半个多世纪以来青少年偶像的变迁,笔者发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经历了一个从一元向多元、从英雄向平民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偶像崇拜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偶像崇拜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已成为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的教育干预,可以循以下路径进行:起——在倾听中直面偶像;承——在聚焦中解构偶像;转——在比较中鉴别偶像;合——在实践中升华偶像。  相似文献   

6.
偶像教育:教育理论的新概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偶像教育:教育理论的新概念薛晓阳偶像崇拜,是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及其教育策略是德育理论研究的新内容。一、青少年偶像崇拜及其教育干预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虽然不像许多人所夸张的那样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诸如崇拜明星、伟人...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7,(1):69-73
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深刻和持续的变迁,从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基本脉络来看,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崇拜的对象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偶像建构过程从官方构建到官方、市场、个体三者互构;青少年偶像崇拜由社会楷模到情感依赖等五个方面的特征,由此产生了挖掘优质偶像,发挥偶像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和媒体媒介素养教育;规范公众人物的社会管理,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品味等引导当代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对策的思考,以期能为现实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追星族""超女热"等偶像崇拜行为。为了全面了解当今少年儿童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状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11年5月在全国开展了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情况调查。《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消息称,历时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少年儿童最崇拜的偶像是歌星(37.0%)、影星(20.5%)、体坛明星(10.3%)。而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等均为3%左右,科学家只有2.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的生理渐趋成熟,开始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自  相似文献   

9.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及榜样偶像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总体特征,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偶像崇拜的态度及教育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榜样偶像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并寻求榜样偶像教育的新途径以正确引导青少年,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追光路上     
<正>【创作理念】追星,又名偶像崇拜。美国德锐大学的麦卡琴教授将其定义为一种"拟社会关系",即一种主要源于单方面的社交关系。实际上,偶像崇拜的发生是个人将自我的欲求投射在偶像身上,并通过情感和行为的投入,在偶像身上获得替代性满足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由于受到个人认知偏差以及同质性群体的影响,学生追星容易出现盲目从众和不理智的行为,甚至有的还发展成为病态的追星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人获得自我认同,形成自我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卷入的类型分布及基本特征,通过整群抽样,从苏州、南通等地抽取639名大学生和中学生,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CAS)进行调查。经快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划分为低卷入型、交际型、移情性、妄想型四种具有合理性,非理性崇拜者比例较高,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成绩班级平均水平之下和对偶像非常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偶像崇拜既有情感满足的积极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沉溺一面,对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者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初中生偶像崇拜的现状,探究偶像崇拜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为开展青少年的德育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文采用《中学生偶像崇拜问卷》调查了206名初中生的现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初中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初中生在偶像崇拜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自我概念总分与崇拜原因的外貌、作品欣赏、优秀品质、意志因子达到显著性的相关,而与社会贡献、成就相关不显著。偶像的"社会性品质学习"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社会性品质学习"是自我概念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甚至整个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在当下大众媒介营造的单一娱乐化偶像崇拜语境中,青少年对娱乐偶像狂热追捧和崇拜,而这对青少年极其不利,因此加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教育引导具有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聂黎萍 《江苏教育》2023,(12):48-50
偶像崇拜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人对偶像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泛偶像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中小学生常常会陷入偶像崇拜的误区。班主任要理性看待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充分发挥偶像崇拜在中小学生情感发展、价值认同和追求方面的作用,挖掘偶像内在的人格品质与精神魅力,突出教育引导和榜样优化。班主任应将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偶像榜样化”和“榜样偶像化”,增强偶像的教育性和榜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试图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多元异质、感性表象、善变娱乐、潮流群体性等特点入手,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成因进行社会、个体及文化的多维度探究,并提出几点粗浅的青少年偶像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的未来"等问题,渴望发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这些问题常常在父母和老师那边得不到答案,而公众人物、明星的形象往往符合他们的期待和追求。偶像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实现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偶像崇拜,青少年可以弥补自己现实中的缺陷。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同伴的压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心理现象,它在青少年心理发展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简明阐述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如年龄特征,现阶段偶像崇拜表现等,并从心理学角度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对我们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广州市的高中、职高、职中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其主要特点、偶像教育环境及其环境期望作了归纳与相关性分析,藉此对青少年教育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崇拜偶像是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行为,他们需要情感的依托、成长的认同、烦恼的宣泄、亲友的支持。可是,当许多青少年把偶像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时,也有一些青少年却在崇拜的狂潮中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在多年的榜样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心声?青少年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崇拜偶像也许疯狂和痴迷,但他们只是想在广阔的天空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隅。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必视偶像崇拜为恶的渊薮,而是应当主动采取一种"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去挥洒青春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品",青少年最终会从偶像崇拜中走出,去塑造自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