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明花 《考试周刊》2009,(35):26-27
美国南方文学伟大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塑造的南方淑女是种植园体制下的产物,本文以威廉斯笔下的阿曼达和汉娜两位南方淑女在面对消亡的命运时的态度与行动作了分析.发现威廉斯通过汉娜这一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南方淑女只有积极面对变化,才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2.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剧作家之一,《欲望号街车》一经问世便为其夺得多项大奖。本文以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剧中的人物——南方淑女、南方绅士与北方佬于社会转型期在不同层面上与他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席卷全球,抹杀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将如何回应危机?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家庭剧里探讨了这一问题.为保存南方地域文化,威廉斯提供的策略是离群索居和重温过去,这种消极的反抗无力抵挡现代性的进步叙事,悲剧将是威廉斯剧作主人公的必然宿命.  相似文献   

4.
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再现了美国旧式南方家庭在经济大萧条下的悲惨境遇。处于社会变迁和新旧南方文化交替之际的剧中人物阿曼达是典型的旧式南方淑女。文章通过分析阿曼达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认同失败的根本原因,认为:阿曼达未能直面残酷现实并合理地调适自己,对自我位置缺乏清醒的认识,无力改变现实生活的悲惨境遇,从而迷失于没落的旧南方文化。  相似文献   

5.
田纳西.威廉斯通过自己的"南方人"视角,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具有典型南方特性的男性人物,从而展示了成长与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南方绅士各自所经历的非男性化、非人化和物化的现象,并阐发了现代物质文明对于人的畸形变化的主题。这是处于历史交替时期的南方人在物质崇拜和精神空虚挤压下所必然承受的命运,也表现了威廉斯对于南方旧文化的眷恋、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文坛著名剧作家。他注重对美国南方女性人物的刻画。文化冲突,个人内心的怀旧情结以及当时男权社会的压制三方面共同造成了威廉斯笔下两位典型女性人物阿慢达和布兰琪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南方女性的福柯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琼 《海外英语》2015,(6):153-154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刻画了一系列南方女性人物,她们都是南方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角度来看,南方父权制文化掌控了社会话语权,对南方女性的"凝视"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而南方女性将这种"凝视"内化成自我监视。该文试图从福柯权力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几位典型的南方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剖析南方父权文化如何对南方女性进行监视,并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刻画了一系列南方女性人物,她们都是南方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角度来看,南方父权制文化掌控了社会话语权,对南方女性的“凝视”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运行手段,而南方女性将这种“凝视”内化成自我监视。该文试图从福柯权力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几位典型的南方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剖析南方父权文化如何对南方女性进行监视,并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由于他本人的南方背景,他的作品多善于刻画如阿曼达、布兰琪等孤独、失意、怯懦而心灵扭曲的南方女性形象,揭示这批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的贵族"在社会制度更迭时无所适从的心理,以及在她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旧南方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知名剧作家,《欲望号街车》的出版更是令其名声大噪。本文以异化理论为基础、以自我异化为视角研究这部戏剧的人物:南方淑女布兰琪、斯黛拉以及北方佬斯坦利。通过对人物的自我异化的研究,呈现出这部戏剧的现实意义以及分析自我异化在这部戏剧中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屈原:《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兼论汉代的楚辞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一书编纂问题扑朔迷离,纷纭复杂,但只要抓住“屈原是《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这一核心,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另《楚辞》的编纂也反映了汉人的楚辞观,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楚辞观,才将楚辞创作引向了衰微之路。  相似文献   

12.
卢德仪为晚清台州名媛的代表,被当时著名学者张文虎赞为孝女、令妻、顺妇、贤母和贞女,是封建时代妇女的道德典范。同时,她又是一位能诗能文的才女。卢氏今存诗歌33首,集为《焦尾阁遗稿》一卷。内容上其诗可分为感怀、写景、思妇和闲适诗等。艺术上其诗常直抒胸臆,感情浓烈,多愁苦之音,风格凝重,语言平实质朴,有口语化倾向。以卢氏的成就,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上无疑应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在唐朝,韩愈、柳宗元都是人们公认的善于撰写墓志的人,而柳宗元似乎更是注重给女性撰写墓志。在这些墓志文中,柳宗元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妇德文化,而且还有所超越:柳宗元一反儒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进而提倡和赞美那些聪慧有才的女子。这表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4.
婚恋的道德基础是由性爱、理想、责任三种因素构成的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没有性爱的婚姻是同情,没有理想的婚姻是类聚,没有责任的婚姻是姘居。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择偶标准也在变化,这是正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择偶要坚持三个要求是不可忽视和淡忘的。对男子来说,第一,为未来的孩子选一个好母亲;第二,为父母选一个好媳妇;第三,为自己选一个好妻子。对女子来说,第一,为未来的宝贝选一个好父亲;第二,为爹妈选一个好女婿;第三,为自己选一个好丈夫。泼妇、贵妇、荡妇,懒夫、懦夫、野夫,是万万不可作为伴侣而入选的。  相似文献   

15.
华伦夫人是一位风姿绰约、美丽温柔、善良敦厚、无私忘我、乐于助人的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在卢梭成长为世界文化名人、著名思想家的过程中,凝聚着华伦夫人的一份心血,因而她有理由分享卢梭的伟大和光荣。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性别歧视教育依据的首次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教育实施的根据是男优女劣天生论和才智有损女德论。戊戌妇女运动对其中国版本男智女愚天生论和“女子无才便是德”进行了与西方早期女权运动同样的批判,指出男智女愚并非天生而是后天性别歧视教育所塑成,亦可通过改变教育来改变;女性必须通过正规教育增长才识,才能具备道德能力。其批判首次动摇了传统性别歧视教育的基础,成为中国争取教育性别公平的开端,亦说明至少中西早期妇女运动的水平不分轩轾,西方学术界茏统地认为中国妇女运动远比西方落后是偏见。  相似文献   

17.
以2004~2007年参加"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营"的女排队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比较了我国南方与北方女子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与素质特征,为合理选拔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女排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成材率和训练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河南省的首位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豫中南地区的小麦面积占河南省的50%以上,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对维护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地区粮食生产取得了稳步提升的突出成绩,但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良种良法未充分配套使用、播种偏早、播种量偏大及农药与肥料投入不合理等。总结了近10年豫中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育种的主要进展,旨在加强小麦新品种利用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快小麦优质专用生产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制定小麦生产标准化规程,确保豫中南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李日华的《西厢记》分别是元杂剧和明传奇的代表作之一,习惯上并称为“南北西厢”。二者的故事情节大体上一致,但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却又很大差异。北西厢紧凑集中,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简略,《南西厢》冗长松散,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的来龙去脉都比较完整.在写作风格上,北西厢比较典赡雅致,而《南西厢》在文雅中多了几分生活化气息。二者在情节和风格上的不同也导致后世接受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薛宝叙是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三的重要人物,也是红学研究中争议最多的复杂人物.宝叙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学识;她"鲜艳妩媚"而"不觉奢华","才、学、识俱佳"而高唱"女子无才便是德",有"金玉良缘"而"总远着宝玉",这些矛盾性格在宝叙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而真实;宝叙鲜活的形象与她的身姿一样丰满而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