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玥 《快乐阅读》2011,(24):32-33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宗教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快速丧失,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在思维上进行自我异化,认为自己是"人类社会"的"外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宗教之外"人"的本性,宣扬人的价值,使人们开始进一步探究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存在先于本质",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三是"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各种西方哲学思潮在大学校园里流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其中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理论的影响与危害是明显的。对这种理论进行分析批判,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一) 首先,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理论是建立在“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种观点之上的。它来源于萨特的唯心主义的存在观。萨特说:“我们说存在先于本质”“意思就是说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这就是说,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先有人的存在,然后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造成自身的本质。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我们认为,存在和本质是相互联系和互为依存的有机统一体。无存在的本质与无本质的存在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起了其“人学本体论”。认为客观世界(自在存在)若脱离了人的主观意识(自为存在)就是一种荒谬的无意义的存在;它只有依赖人的意识才能得以说明,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和真实的存在。用他的话讲即:“世界上没有一种真理能够离开‘我思故我在’”。接着他又进一步从他的“人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充分反映其“自由观”理论基础的著名命题:“存在先于本质”。即:人不是由上帝或别人来决定自己的本质,而是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自己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造成自己的本质。由此,萨特构成了自己“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入手,评述萨特“行动的和自我承担责任的伦理学。”论述先从他的自由观引出他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点,然后评述他关于自我承担责任理论,指出这种理论与其自由本体论是格格不入的,无力掩盖其伦理观的个人主义实质,说明萨特的人道主义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相互交织的、无法实现的。文章着力剖析、批判萨特的存在主义,纠正青年人“自我设计”的思想偏差,消除存在主义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如果撩开萨特哲学体系的术语与概念所组成的厚厚帷幕,用简明、通俗的话来说,萨特存在主义哲理的核心不外是“存在决定本质”与“自我选择”两大要义,即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在现实中,人进行自由选择,进行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英雄的存在决定英雄的本质,懦夫的存在决定懦夫的本质,人在选择、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也承当着自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 。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同时,这个“第一原理”基本上是贯彻于萨特  相似文献   

7.
首先是对人成其为人本质的肯定。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就理应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人的一生便不断地以“人的本然而应然的生命祈向”而寻求着精神的高度自由、自主状态。人如果不能自己作主,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得到尊重和肯定。正因为“自主”意味着人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自己对自己负责、从而增加了生命所有选择的责任感,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提升、自我成全,使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缔造的成果。自主还意味着对人的能力、潜质与差异的信任与肯定,意味着对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文化”的尊重与珍惜,意味着…  相似文献   

8.
精神生命在于寻求超越。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意味着人类听从存在的召唤,回归本真的自我,恢复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原初生命状态,找回人类原初的生命智慧,使人重新成为真正的人生存在于天地之间。诗人正是在风中静静聆听大地回音的人,诗人在这样的言说中回到了本然的自我,与天、地、神合一,这就是人的本质存在,生命的美和诗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其最根本的特质。儒学注重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性、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活与自由等;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是通过“无为”来达到人与道之间的和谐,强调顺乎自然,注重自我,崇尚个性自由。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的佛学,将抽象的佛性与具体的人心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对主体自我的肯定而一步步走向对人的生活的肯定,走向了对儒家伦理的认同,确立了中国佛教“出世不离人世”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命题,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出发点”。实际上,萨特也正是从“存在先于本质”这个“第一原理”出发,演绎出他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并进而形象化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因此,正确地分析这一命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了解和评价萨特的“自由哲学”和“行动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正确分析和评价“存在先于本质”这命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方法:一是要以马  相似文献   

11.
萨特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创作上。这是由于存在主义者所倡导的“哲学的人学”中有关“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哲学观念客观上与戏剧所要求的冲突、集中等特点相契合。因此,萨特的“境遇剧”理论也主要呈现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上,从他的诸如“人的概念是新戏剧的动力”、“当代哲学本质上是戏剧性的”言论中,我们也足以见出他视戏剧为宣传自己学说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境遇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剧情中那种荒诞而又隔膜的人际关系。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往往  相似文献   

12.
试析存在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人的“自我生成”,人的自由必须凭借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表现出来,教育要体现自主性,自由选择要负道德责任。这些对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力戒强制或强迫,提倡自由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坡在其短篇小说《泄密的心》中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的关注,使得这部作品与存在主义思想产生了共鸣。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通过探索主人公对人生本质的追求过程,揭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的道家哲学有着深层而多方面的相通之处。首先,存在主义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始开西方从存在论上追问“无”之意义的先河,而老子则更早地从“无”的方面来思考世界。其次,在人的本质和自由问题上,存在主义和道家都抛开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从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来展示人的本质和自由。最后,存在主义和道家都认为,人的生存结构,应该是从“死”的方面来思考“生”。  相似文献   

15.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从“自由、生成、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运用哲学思辨的方式,从本体论、价值观的层面来反思教育,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自由交往,教育的目的是达成人的自我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氏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人”的教育目标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转变教育方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目的为本体,探讨人的生存本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探讨这部经典文本的存在主义主题:人生的荒诞与存在的虚无,以及面对这种荒诞与虚无中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发展需要交往。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1],需要不断完善;人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需要在与周围世界普遍交往中践行各种社会关系。人在交往中不断积累、成就自己的本质:交往越广泛、深入,人们越能成为自己;缺乏交往的人则易失去自我,甚至找不到自我。所以,人生过程就要不断与他人交往、与世界交往而后才能逐渐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萨特的思想主张,如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他人就是地狱等基本概念,都指向了"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与人生等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鉴于上世纪80年代的学者对于影响青少年的存在主义普遍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本文希望立足当下,浅析存在主义中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等核心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前期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大学生对自我认知和对社会认知两大板块设置题目。题目均包含存在主义的某项核心思想,题目内容则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最终通过信息整合及具体分析得到新成果,即存在主义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已经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存在主义有取有舍,取舍间充分体现了90后大学生思想的成熟与理性。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人生哲学,融合在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之中。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出发点、基础和归宿的哲学。他宣称自己的哲学,同专门谈论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的不同,就在于注重个人的存在和现实的人生。但是。他所说的个人的存在,既非物质的人的存在,也非社会的人的存在,而是一种主观性的存在。他把人的心理,特别是焦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