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教师节刚过,霍懋征教过的54级学生聚在一起。大家兴致正浓时,当年的班长给大家来了个突然袭击:“同学们,现在都把手伸出来,把你们的手绢也拿出来,让霍老师检查卫生。”霍懋征心里“咯噔”了一下。教他们时,霍懋征要求学生带手绢,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还要每个孩子晚上回家自己洗手绢,第二天她进行检查。如今,站在霍懋征面前的孩子们都已是知天命之年,有的还当上了领导干部,他们还会像当年上学时那样,天天带手绢吗?再说.餐巾纸也基本上取代了手绢,手绢恐怕早就遭淘汰了。  相似文献   

2.
张颐武 《留学生》2012,(12):23-23
“后小资”,其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所指称的“小资”的延续和扩张。他们有相当的文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已经见多识广,却又不是“高雅”的文艺青年,同时有在现实中成长不足的苦闷和压抑感,也有朦胧的期望和随时变化的情绪和感觉,有和当年的“小资”相似的情绪和趣味,却远远比当年的小资人数众多。他们是社会中似乎让人感到尚且无足轻重的“小字辈”和“小人物”,  相似文献   

3.
当年轻恋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时,独身老人也在追求自己的爱情。老年人婚恋由于要遭遇疾病、金钱、子女和传统观念的种种挑战,他们的爱情难度更大。有些老人能找到幸福,有的老人却品尝了爱的苦涩。  相似文献   

4.
办公室里既有合作又有利益冲突,要在办公室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所认识的几位主管,当年也有过种种的"不适应",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当年的经历,记住他们的忠告吧。  相似文献   

5.
原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同志以91岁的高龄离我们而去,已近半年了。那天在庄严肃穆的方老告别仪式的灵堂外,我见到了许多白发苍苍的教育界老一辈。特别令我感慨的是一队打着校旗、身穿校服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他们也来向曾经帮助他们获得在北京上学机会的“方爷爷”告别。此情此景令我激动不已,噙泪赞叹,这些孩子多像当年的方明啊!  相似文献   

6.
放假了,回到故乡。 我曾经在故乡的县城工作过,听说两位当年的老领导退下来了,趁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拜访。 他们都曾经任过副县长,当年都是县里炙手可热的人物。没想到退休后两位的状况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位在职的时候分管经济,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连养鸟钓鱼也不喜欢,退休后不是抱怨过河拆桥的小人,就是抱怨人走茶凉的炎疲。看着眼前唉声叹气的他,我无法相信,他就是印象里那个生机勃勃的老领导,感觉他的人生似乎已经到达终点了。  相似文献   

7.
一、调查背景1980年,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时隔30年,当年的独生子女也身为人父母。由于当初他们在家中备受重视,到现如今,他们的孩子也面临独生子女的处境,很多的家庭是六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相似文献   

8.
王乾荣 《宣武教育》2005,(11):45-45
日前读到《“神童”到中年》一文,我感觉,一些少年的“超常”,是一个事实,然而不管是“神童”,还是一般少年,他们将来都可能成为人才,也都可能是芸芸众生之一分子,甚至更糟。文中所举当年那些少年大学生,有的日后辉煌,这倒不光指他们具有的显赫头衔,主要指他们的寻常心态,以及他们在科研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有的.则日后归于平淡甚至寂寞。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里既有合作又有利益冲突,要在办公室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所认识的几位主管,当年也有过种种的“不适应”,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当年的经历,记住他们的忠告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田丽霞 《班主任》2014,(11):52-55
个别学生不善与同伴交往怎么办?乍听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到这些“个别学生”身上,认为这些学生自身有问题,我们要“集中力量”改变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很久,也接触了一些“不善与同伴交往的学生”,还追踪访问了一些当年在学校里不善与同伴交往的学生,了解了他们走向社会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思考的结果如何呢?我想用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少年心气     
梦工场读时清香满口,读后才高八斗。赏美文,写佳作,让我们携手共圆一个梦!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可以为什么事不眠不倦。有的人为了解出一道难题奋战到深夜,也有人借机坐在电脑前玩个通宵。这看似两极化的两种人,他们的行为却是由同一个“能源”推动着——少年心气,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倔强。是的,不休!我想,这样的少年心气,便是我们在流泪流血之时依然咬牙坚持的原动力。可是,大多数成年人在回首自己的青春岁月时,总要有意无意地露出一个别有意味的笑。他们回想当年,原来自己也曾经热血过;而现在承载着岁月的磨砺,他们有理由对当年的轻狂大加批判。成年人想起当年曾因为熬夜而致第二天趴在课桌上睡觉,就语重心长地对当年的自己进行了一番小商人般的“自省”:为那一点事浪费了第二天的大好时光,太不值了;肯定给自己在老师那儿的印象打了折扣,傻呀;不利健康,否则自己的身体也不至于如此。最后他那样笑着对自己说,一时冲动。成年人是理智的,几乎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再也不会熬夜了,因为已没有了激情,他们愿有所息。所以,我们看到了太多站在原地、小心翼翼地左顾右盼的人,而他们却并不把这看作懦弱、畏惧,反而很自豪地说这是“以退为进”。可见小商人式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件让我感奋而又不解的事情。二十多年前的学生居然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他们中的很多人我已经淡忘,记不清名字”了。我只知道他们当年所在的班是一个“普通班”,也就是说这是一块“望天收”的田,不指望有什么“好收成”。学校只要求这样的班级能够平平安安毕业,若是有几个学生能考上重点高中,就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责任感,这与独生子女现象有关系。当年多子女的时候,大的肯定要照顾小的、保护小的,这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多子女家庭,最缺乏责任感的往往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俗称“老疙瘩”。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所有的孩子都成了“老疙瘩”,没有人需要他们照顾,也没有事情需要他们负责,倒是家长在千方百计照顾他们.他们从来不需要奉献,从来不需要对别人负责。谁都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试想,这样的“存在”,他们的责任感从何而来?这不怪孩子而怪家长。家长不懂得,负责任这种极其重要的品质在多子女时代是可以自然形成的,但是到了独生子女时代,就需要专门设计教育情境来培养了。  相似文献   

14.
嵊泗寻梦     
45年前。他们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绿色军营,驻守在祖国的东大门——嵊泗列岛。岁月如梭,当年的老兵如今已两鬓苍苍,欣喜地在宁波老年大学重逢。于是。他们携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难忘母恩     
辛勤 《小学生》2005,(5):32-33
在一个地下宫里,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他们是当年的一代霸主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 话说当年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他们的母亲武姜喜欢段,讨厌寤生,因为生他时难产,差点丢了性命。 武姜一心想让小儿子继承君位,常常不厌其烦地在武公面前夸奖小儿子,要武公立他为世子。而武公还是按老规矩立长子寤生为世子,只把共城封给段。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时师(主持人):各位老红军,各位记者,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红军是一小部分同学,剩下的同学是记者)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场飞夺沪定桥的战斗,由于红军不畏艰险,英勇作战,一举夺取了沪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我们今天在座的记者想写歌颂、赞扬红军的纪实小说,或是写剧本,但是他们都很年轻,对当年的情况了解很少。于是我们请来了当年参加飞夺沪定桥战斗的红军战士,请他们为我们的记者解答有关问题。他们现在都已是80多岁高龄的人了,不顾体弱多病,来到…  相似文献   

17.
他们是当年肩负使命,在台湾秘密潜伏的人。在当年台湾当局的口径中,他们是"匪谍"、"共谍",在海峡对岸的记忆中,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台湾地下党。  相似文献   

18.
新生vs老生     
新生是校园里的fresh-man,油条老生别是经验丰富的senior,油条老生碰见一群新生会指着其中一个说:“看,多有朝气,就像我当年一样。”新生望见洒脱的油条老生从身边谈笑而过,也会滋生出“将来,我也会跟他们一样”。  相似文献   

19.
许继之路     
时值1970年盛夏,中原大地的一片荒郊上,骄阳似火,有100多号人却在不分日夜地搬砖运瓦,修院建房;手拉肩扛,搬运安装设备。他们是奉命从黑龙江阿城继电器厂分迁一部分设备,来到许昌组建新的继电器厂的。一下火车立刻投入到新厂的建设中,他们没有被疲劳所压跨;吃住在仓库里,他们没有被生活的艰苦所吓倒;中原的炎热天气,却是这些在北方呆惯了的汉子们所无法忍受的。无法忍受,却还是在忍受着,没有一个人支撑不下去。就是凭着这种精神,6月开始搬迁,到了当年的国庆节之前,就试制出了当时国内无货的直流稳速小电机;也是因…  相似文献   

20.
当年参加“一大”的12名代表(不包括陈公博)及2名共产国际代表,还有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后来他们回忆“一大”召开、闭幕的具体日期.及“一大”起草通过的纲领和决议案的下落时,个个印象模糊.当初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其意义的重大,这给后来的研究留下了许多空白和麻烦。还是“一大”代表陈公博心细,他当年留下的文字记录帮后人解开了许多“一大”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