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教育》2011,(7):93-94
刚去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在系里听到风言风语,说是中国留学生只喜欢与中国人做室友。,有一次有个教授就在我面前嘀咕:“那英语怎么提高?怎么能了解美国文化?”为了不加强他们的这种印象,我就铁了心找美国人当室友。 “不”的意思就是“不" 第一个美国室友也是个在读博士。不过她搬家的第一天,就和我遭遇了文化碰撞。看着她搬家进来,我感觉既戏剧化又娱乐。原因是她的家私里面,居家过日子该有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张哲语 《课外阅读》2009,(24):36-36
暑假我去美国参加了GYLC(全球青少年领袖峰会)组织的活动。GYLC邀请全球年龄15~18岁的青少年,通过模拟联合国的活动,来培养他们在外交、法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淼 《教师博览》2012,(6):26-27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如果你知道书豪在大学时经历过的那些困难遭遇,你也不会奇怪。”当世界都被林书豪震撼时,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中国公司活动协调员何凯成这样说。他在哈佛大学与林书豪做了3年室友,亲如兄弟,毕业后,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挣脱传送带     
那年去美国,认识了一个做终身教授的中国人。这个年轻人曾在美国一所名校攻读博士,在世界顶尖级杂志《科学》上发表了论文,毕业后被一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这个中国留学生梦寐以求的职位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欣快感,他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他的兴趣在法学,律师才是他的真正梦  相似文献   

5.
我的室友们     
我们寓居461寝室.有阿枫、阿超、阿猴.外加我.我们都很节水.在宿舍的床底下冷不丁地拖出一堆臭袜子来.抓住一双揉两下.照穿不误:我们都很大度.洗漱间里的毛巾常常调换了主人.但冲两下,照洗不误:我们很健谈.走廊上常有值周老师在午夜十二点与我们“板面”长谈.还有呢……  相似文献   

6.
试析美国人的时这观在美国文化中的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国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3):121-123,,F003,
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时空观念。本文从分别探讨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人手,分析其在事中的表现及对本族的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给美国学生上英语写作和美国文学课,咋听起来有点不大自然。包括我的美国同事也以为我在学院教授数学或电脑,当我告诉他们我是教美国文学和写作时,他们的惊奇则溢于言表,随后附上一句他们常用的“哇呜”表示钦佩。我以前在中国的同学和同事对我在美国的教书经历更是充满好奇。他们想知道我是怎样拿到这份教职的,在美国教书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学生从我这里修课跟修其他美国教授的课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8.
爱的教育     
余杰 《中学教育》2004,(9):58-59
1991年11月l日,一名刚刚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l位副校长和1位同样来自北京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相似文献   

9.
醉竹 《神州学人》2004,(5):44-45
第一次见到菲丽亚.打死我也不会相信她居然有中国人的血统,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在美国转了学.急于想搬到新学校的校内公寓。一天.我在学校的广告栏上看见一则招女室友的广告.对方的所住的公寓正好在校内。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像是美国人的口音.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过双方还是约好了见面的地点。  相似文献   

10.
秦筱 《家教世界》2014,(7):31-31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邓超饰演的留美青年孟晓骏,面对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的创业邀约,他喊道:“我留下来跟你混。”这是真事当年新东方初具规模,俞敏洪想要拉大学同学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回国合伙。为“诱惑”昔日室友们回来,俞敏洪每日菲常大方地花美元,想让同学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三位同窗果真就放弃了在国外顺风顺水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教育信息》2007,(8):70-70
角色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视野与角度,在中国学生竞相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资格的同时,美国教授对中国研究生是如何进行评价呢?以下是申请留学美国的研究生一般都会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筛选过程  相似文献   

12.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对一位西方学生说:“我的母亲特别无私,她把自己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单位。她过去常忙于工作而顾不上照管我们。我们姐妹经常饿着肚子等她很晚回家。”这位西方学生说:“这叫什么无私啊,我妈妈才叫无私呢,她为了我们姐弟几个,把工作都辞了,一辈子在家里照顾我们!”这就是东西方观念上的不同。一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比较淡,家庭关系也相对疏远。但是似乎也不完全这样,比如因为生育孩子、因为孩子太小需要照顾而主动辞去工作,专职在家带孩子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年轻母亲愿意全职…  相似文献   

13.
方帆 《中学教育》2007,(8):6-17
美国有高考吗?这是很多国内的同行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黄全愈博士甚至写了一本洋洋万言的书,说的是《高考在美国》。  相似文献   

14.
第二场报告题为“中国人、荷兰人和美国人之间英语元音声学特征的对比研究”。报告中,van Heuven教授又讲述了中国、荷兰、美国3个国家的受试人英语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及聚类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音色角度看,美国人单元音的发音明显有松紧之分,紧元音发音比较到位,松元音趋于央化。从时长角度看,美国人长短元音泾渭分明,最短的长元音也比最长的短元音长40毫秒。中国人与荷兰人大部分英语长短元音发音都比较好,但是个别的长元音偏短。最后van Heuven教授又对3个国家英语元音的发音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的结果比较好,美国人发音聚类结…  相似文献   

15.
韩诚 《神州学人》2014,(10):19-19
1978年我过得很踏实,我以为我的人生已经定了。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正在做论文的研究。等写完论文,拿到博士学位以后,我会在某一个美国大学当教授,找个美国老婆,生2.2个孩子(美国平均数)。虽然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但作为美国人我当时不可能来中国大陆学习。  相似文献   

16.
阅读美国畅销书,既可以通过学习美国英语来加深对美国文化的认识,又可通过作品内容,在了解美国文化的同时来学习美国英语,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今年暑假,我到美国游学了15天。时间很短,游览一些景点,参观了几所大学,并在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寄宿了两三天。在这次短暂的游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逛商场时和在寄宿家庭中,看到的商品十有八九都贴着“nlade in China”的标签。才开始,我内心很自豪,看,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制造的,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很强大,商品已经遍布美国商场和家庭,并且价廉物美。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能够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说到留学生,本人虽说也在美国拿了学位,但我自己认为还不算个真正的"留学生"。所以得首先声明:我不是留学生,现在不是曾经也不是。如果要我留学来美国,那也许我不会来美国——原因很简单,会觉得自己吃不了这个苦,再说我  相似文献   

19.
小豪是在中国上小学五年级时随父母来美国的.下个学期就要升初中了。听他讲起在美国上学的故事,觉得很新鲜,于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上学特别累开学了,发书了,全都免费。可是拿到手,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6日和7日,作为暨南大学百年校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学术讲座之一,荷兰莱顿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Vincent J.van Heuven教授应邀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了两场学术报告。第一场的题目是:“中国人、荷兰人和美国人使用英语交际时的相互理解情况研究”。在报告中,van Heuven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