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一个炸酱面王国,王国里有一个王子。这个王子特别爱吃炸酱面。可是,整个炸酱面王国只有一个会做炸酱面的厨子。这天,炸酱面王子又像平日里那样,坐在餐桌前,等着吃他的宝贝炸酱面,可仆人端上来的却是一碗稀稀的面汤。炸酱面王子生气极了,他一边抓着筷子把桌面敲得砰砰响,一边哇哇大叫:“我要吃炸酱面!”仆人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报告:“亲爱的殿下,真是糟糕——您的厨子不见了!”“昨天晚上,我还在园子里看见他。”炸酱面王子不相信地说。“殿下,”仆人小心翼翼地回答说,“他前些日子还跟我说,他看上了您盛汤的那个金盘子。我猜他准是偷…  相似文献   

2.
蒋小澳 《作文》2022,(Z3):35-36
<正>提起北京,人们就会想到炸酱面。确实,炸酱面称得上是北京很有代表性的美食。第一次吃炸酱面,是在我两岁的时候,父亲拿了一个小碗,从锅中夹出两三筷子煮熟的白面条,淋上肉酱汁,再加一小把黄瓜丝,搅拌均匀,端到我跟前。我挑起一根面条,咸咸的肉香味充溢口中。“炸酱面好吃吗?”父亲问我。我美美地品咂着香香的苗条,回了两个字:“好吃!”就这样,我与炸酱面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相似文献   

3.
一餐一食皆生活,一日生活皆教育。一碗面条引发了孩子们关于“美味的面”的探寻之旅……两碗面引发的讨论国庆节假期孩子们去各地游玩,品尝了不同的美食,自由活动的时候铎润滔滔不绝地与小伙伴们说起自己吃拉面的事:“那个面特别细,用筷子挑起来可长了,味道非常鲜美!跟在北京吃的不是一个味道,我吃了一大碗。”  相似文献   

4.
雾里看梦     
当我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一家家面食餐馆时,决不理会他们打着多么大的招牌,更不会踏进半步,因为我家有爸爸亲手做的堪称“天下一绝”的炸酱面,俗称“老爸炸酱面”。  相似文献   

5.
难堪的一幕     
正2月24日晴今天,由于妈妈有事,中午没人做饭,妈妈一早便出去了,并依我说的给我留了5元钱,让我中午去饭店里吃。到了中午,我想了想,决定去我最爱吃的那家面食馆去吃,连着我身上花剩下的1元钱,正好可以吃一中碗肉浇面。我骑着电动车,怀着美美的心情,来到了饭店里,顺口就说:"给我一碗炸酱面!"于是便以欢快的步伐走到桌子边坐下,一会儿,面好了,"这,这不是我要吃的呀?","你不是要炸酱面吗?"我再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2)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人到餐馆要了一碗炸酱面,随后他叫来店家,让把炸酱面换成肉浇面,吃完后他起身就走;店家跟他要钱,他说肉浇面是炸酱面换的,为什么给钱?店  相似文献   

7.
《音乐世界》2013,(16):130-133
一直给人十分强烈印象的2NE1队长CL,在她身上总是有着慢慢的能量,很少可以看到她脆弱的一面。但是这样一个看似强大富有魅力,被外界广为赞赏的姑娘,其实也有着自己心酸脆弱的过去。“练习生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我进入公司时是练习时间最短的练习生,所以为了赶上进度我几乎每天都会在公司,甚至于是假期,因为我即使不这样,我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令我最难忘的是有一次新年,杨社长打电话给我问在干什么,我说在练习室听音乐,他就叫我下楼。当我下楼时发现他为我点了一碗炸酱面,因为他一直会在CLUB里迎接新年,那天他在离开前给我点了那碗面,那次是我和着眼泪吃完的炸酱面。”  相似文献   

8.
特色的老师     
四川的“麻辣烫”有特色,北京的“炸酱面”有特色,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特色,而我班的语文老师也有特色。一开学,老师问我过年得了多少压岁钱,说这话时还显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我满不在乎地说:“50元。”于是,老师伸出右手,说:“老师有急事,你把压岁钱都借给我,明天再来找我要钱。为表诚意,咱们可以打张借条。”  相似文献   

9.
吃面条     
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做了错事的时候,她不打我,而是给我讲道理,有时还很善于用事实教育我。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肉丝,一碗上面没有肉丝。面条端上桌,妈妈问我:“你吃哪一碗?”“有肉的那碗!”我指着上边有肉的那碗说。“让我吃这碗有肉的吧!孔融4岁让梨,你都快10岁了,也该让肉了吧?”妈妈说。“孔融是孔融,我是我,我就是不让!”我态度坚决。说着,我先吃为“敬”,端过那碗有肉丝的面就吃了起来。“不后悔?”妈妈也开始吃了。结果,她那碗里藏着比我碗里多两倍的肉丝。“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妈妈指着自己碗里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是休息日,我从睡梦中醒来,太阳公公透过窗户朝我招手。妈妈约我一起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我欢欣雀跃地回答:“好呀!”清风抚摸着我的脸颊,伴随着落叶沙沙的声音,我们来到了菜市场,市场入口人来人往,有提着菜的奶奶,有端着早餐的叔叔阿姨……我们来到我最爱的早餐店,点了一个5元的梅菜扣肉锅盔和一碗10元的炸酱面,我心里算着:5+10=15(元),我从零钱袋里拿出3张5元的纸币递给了老板,  相似文献   

11.
三吃荷包蛋     
儿子是独生子,小学4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特别喜爱吃荷包蛋。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你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4岁能让梨,你也10岁啦,该让蛋了吧!”我说。“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儿子竟先吃力“敬”,一日就把蛋给吞了一半。“不后悔?”我问。“不后悔!”儿于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我开始吃。我的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我有…  相似文献   

12.
儿子系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是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是嗜蛋,尤嗜荷包蛋。一天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我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相似文献   

13.
你们见过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吗?反正我在学生作文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可以说,对这篇作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为这个“一碗”而兴奋、而激动、而感叹。不过我这里想专门来谈一谈这个“一碗”的真实性与夸张性。“一碗”这个词的真实性源于真实的生活材料。读过这篇作文,你们都能看得很明白。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我”亲手做了饭,给奶奶送去一碗,不都是“一碗”吗?这么真实的一个词,为什么又说它是夸张的呢?说到形容亲情时的夸张,一般人会说它“比海  相似文献   

14.
三个荷包蛋     
我最喜欢吃荷包蛋。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个碗里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里没有。妈妈问:“女儿,你选哪一碗?”我立刻说:“我选有蛋的那碗!”可是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着鸡蛋面的时候,妈妈却在另一碗里挑出了两个荷包蛋——原来这两个荷包蛋藏在面条下面!这时,妈妈说:“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相似文献   

15.
四季的雨     
我最爱吃荷包蛋。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面条上面卧着一个荷包蛋,另一碗却没有。妈妈问:“小玲,你吃哪一碗?”我不住思索地说:“当然吃有荷包蛋的那碗。”  相似文献   

16.
吃亏     
《小学生》2007,(Z1)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  相似文献   

17.
在家里,我和妈妈都管爸爸叫“教育家”。为什么呢?因为他总能想出巧妙的方法,让我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不信,你瞧!一天早晨,爸爸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一个荷包蛋,一碗上面没有蛋。爸爸问我:“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不知底细的我指着有蛋的那碗面条说。“让我吃有蛋的吧!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你已经十二岁了,该让蛋了吧?”爸爸一副深沉的样子。“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我态度很坚决。“真不让?”“不让!”我一口把荷包蛋咬了一大块。“不后悔?”“不后悔!”我又一口,把整个荷包蛋都吃了。等我把蛋吃完了,…  相似文献   

18.
两碗面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面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 岁让梨,你 4 10 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把蛋给咬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吃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 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  相似文献   

19.
《打碗碗花》(第五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童年时代采摘打碗碗花的往事的回忆,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因为课文主要是记叙“我”打碗碗花会打碗的说法有怀疑,想探索个究竟。所以,课文从第二自  相似文献   

20.
一只春卷     
一碗春卷,这碗春卷成了我家今天晚餐的佳肴。放到餐桌中间的这碗春卷,金灿灿、香喷喷的,诱得我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爸爸妈妈看见我这个样子,一人夹了一只送到我碗里,不约而同地说:“吃吧,看把你馋成这个样儿。”然后笑嘻嘻地望着我。看着妈妈憔悴的脸,爸爸那粗糙的手,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但我还是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夹起一只轻轻咬了一小口。“真香!真脆!”我一边说一边从碗里夹起一只送到爸爸碗里,“爸爸你尝尝。”又夹了一只送到妈妈碗里,“妈妈,你也来一只。”“好,好,都来尝尝。”说着爸爸带头尝了起来。我嗍着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