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者注: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  相似文献   

2.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  相似文献   

3.
王蓓 《教书育人》2010,(1):76-77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靠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各方人士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钱学森先生曾多次表示并直接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质疑,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也对我国今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和期望。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基本论题的由来出发,深入分析"钱学森之问"问题实质,分别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辅助配合、学校教育改革、学生主观努力等多个角度提出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10,(7):4-8
钱学森大师走了,带着巨大的遗憾,留下一个振聋发聩的惊天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巨人,将他一生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可是,直到他闭上双眼,都没能看到自己的祖国有一所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早在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就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科学大师钱学森离我们而去:据他的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人说,他晚年主要关注一件事,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多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7.
张贵付  周岚 《湖南教育》2009,(12):23-23
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是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留给我们思考的一道教育难题,字里行间,有殷殷的期待,更有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任务,对于怎样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期“品悟?为大家推荐《戗新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重读钱学森》一文,让我们从太师成长的轨迹中感受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并聆听大烀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感悟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之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仲林教授要我为他主编的<亲证中国哲学大智慧>一书写几句话,同时纪念张岱年先生百岁诞辰,不料"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院士亦于近日辞世,我很自然地把这三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来思考,中心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陈平 《教书育人》2005,(11):34-35
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情,使我不得不考虑学术信誉与学术道德问题。你们还记得一天晚上我们聚焦在一起,交流你们最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我们大家听了很激动,教师们读书范围之广,领悟之深感动了我们中间的每一位。我当时就认为我们这批新教师是最有书生味、最有潜力、也最有思考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王坤同学连着两次物理考试都不及格。我正准备找他谈话,他却主动找上门来。“老师,我不想学习物理了!”一进办公室,他就说了句泄气的话。  相似文献   

13.
14.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一句振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为教育界、知识界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近日,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学者们围绕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论坛主题,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又到一周的班会课了,我疾步走进教室。近几天来,学生中有些反应令我不太满意。于是,我推心置腹地教导,希望他们不要误入迷途。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似用悔过、觉悟的眼神告诉我: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一定改正!我在心里深深地感叹:小孩子就是这样,你不教,他不知道;说多了,他反感;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重犯。哎,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随时留心,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确立了中国学派系统科学的研究方向。他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是科学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他独创性地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钱学森指出,未来将会出现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以及组织管理革命,有关信息网络建设、大农业、人体科学和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是系统科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旨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什么中国高校培养不出顶尖人才?大师钱学森的生前疑问备受社会关注。今年高招,各高校纷纷推出实验班,目标直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不仅培养模式有所改革,招生政策也与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去世了,但他关于创新人才与创新精神的论述言犹在耳。他认为,创新人才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做别人之不敢做。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创新人才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与气候。他说,加州理工学院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向权威挑战。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生功勋卓著。他在长期的高科技实践中,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学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科技帅才、将才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才。钱老一生心系教育,一直与国内外的教育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钱老对教育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研究生规模大幅度增加,现有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对兼具扎实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湘潭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优势,以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选题从工程中来、研究成果回到工程中去为理念,以培养既具有创新思维又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工程的思想引领、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课程体系建构、培养过程与评价机制的改革为举措,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导师团队、构筑学科为后盾,探索基于钱学森工程科学理念的材料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工程科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