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辉 《学周刊C版》2015,(1):25-25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是西方音乐的两个杰出代表.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习古典乐派如何向浪漫乐派转变.我们会更深刻地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产生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钢琴的传统     
钢琴的传统在哪里?答案是:在西方.在中国。世界音乐发展史表明,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不管有多大的差异,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经历过诗、乐、舞一体化的过程.包括钢琴艺术.也是从诗、乐、舞的综合发展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处于21世纪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师们正在面对当代纷繁、多元的音乐文化生活和蓬勃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在我们讲授高雅的18、19世纪西方古典音乐的同时,应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古典音乐一路走来的西方专业音乐到了20世纪,为何出现了千奇百怪、令人瞠目结舌的刺耳的现代音乐?我们无法回避这些,却造成对过去一百年多的西方专业音乐发展的认识空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方向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生活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也在积极的吸取西方高校优秀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尤为突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仅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对于提升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含义,详细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活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审美应从音乐观念、音乐形式、历史走向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中世纪基督教音乐观念经过了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历程;音乐形式则表现为从单个音的线形思维(主调音乐)到多个音的立体思维(复调音乐),最后达到二者的共存;基督教音乐总的历史趋势是向世俗化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6.
西方音乐作为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具有独特的性能,始于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等时期的不断演变和完善,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晚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西方音乐的音乐情感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但是其独有的宗教情感特色一直以来在西方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难发现,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作曲家都曾创作过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7.
音乐究竟能否表达情感,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争论。从声乐形态向器乐形态转变时,旋律派与和声派的产生,到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音乐的对立产生,不难看出,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于音乐美学情感问题的追问,各种流派一直是在此消彼长、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状态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杜艳云 《文教资料》2011,(15):114-115
当前我国高校高师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和进步.专业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然而民间音乐却在无形之中被忽略。现阶段,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明显减少关于民间音乐这部分.由此导致学生对民间音乐不够重视。因此,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要对民间音乐更加重视,并且进一步完善教材选择、课时安排等。本文分析了民间音乐在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肯定“音乐美学”不但具备“哲学——美学”的品格和视角,亦强调其对音乐实践基本环节的理性论证,并借简要提炼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进程中的两大核心理念表明主体行为不同的文化处境和哲学立场的取域,进而探讨《音乐美学》课程于音乐专业本科生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最后就音乐专业本科生的发展动向做个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民歌、戏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尤其是戏曲音乐,它是在民歌、歌舞、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由于受西方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是西方教育的翻版,所以,戏曲音乐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很少受到重视。再者,现在的学生所处的时代大众媒体迅猛发展,电视中、广播里、报刊杂志上天天都能接触到各色各样的音乐,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戏曲音乐,知道梅艳芳,但不知道梅兰芳;知道音乐剧,不知道众多地方剧;知道…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音乐以东西方划分,就西方音乐而言,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时期、音乐形态、音乐风格、音乐家,这些理论知识都是后人不断挖掘、学习、研究、整理的内容。本文就20世纪现代音乐为出发,浅谈西方现代音乐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流派。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音乐界乃至整个西方艺术界而言,约翰·凯奇都是关键性的人物。在20世纪西方音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中,他与东方思想的因缘,特别是他深受禅宗影响而形成的音乐观念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将约翰·凯奇的音乐创作放在20世纪美国音乐的视域中,着重从偶然音乐、无声音乐、音乐即生活三个方面,分析禅宗对约翰·凯奇音乐观念产生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布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以钢琴艺术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与在中国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展现出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思维特征,形成了东方的线性音乐思维与西方的和声音乐思维,东方的感性写意音乐思维与西方的理性科学音乐思维,以及东方的"对立统一和谐观"音乐思维与西方"对立斗争的和谐观"音乐思维等三个不同维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音乐研究具有本体属性研究的主观性、文化属性研究狭隘性、社会属性研究的政治性等特征,而西方音乐史学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在其本体、文化、社会等维度均趋于成熟,与相对单调的我国音乐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分析了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特征,阐述了中国音乐研究现状,指出了西方音乐史学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启示,旨在为音乐研究学术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是西方音乐的两个杰出代表,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习古典乐派如何向浪漫乐派转变,我们会更深刻地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产生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近代西方现代化音乐的科学性及人工技术性特征而言,东方音乐最根本的审美特性是原生态的自然性。首先,东方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持续着原生态自然性的审美特性,始终没有发展出像西方音乐那种以数学的、理性的逻辑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音乐思维、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方式;其次,东方传统乐器采用的自然材质以及所发出的自然音响对人的音乐审美习惯、审美趣味产生重要影响。东西方音乐之间的明显差异不应该作为价值判断的尺度,亦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在音乐多元化的时代,各种音乐的音响特质都具有审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56个民族在古往今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音乐财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来自港台及西方等国家流行音乐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音乐课应该顺应时代,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做一定的调整,尤其应加强本地民间音乐的讲授及新音乐的介绍,让中国民族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是在原教学大纲基础上把《西方音乐史》和《西方名作音乐欣赏》两门课程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新课。该课程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但成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音乐专业考研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高师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上仍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探讨究竟存在着怎样一种"主体-理念"?什么才是西方音乐表演审美实践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实质?这些审美观念又经历了怎样的嬗变过程呢?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经验和美学观念与思想又如何应用于实际的音乐表演活动中,音乐表演艺术的视界和话语空间又在何处得以拓展和深化?本文是对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进历程的整体思考,以期探究西方音乐表演艺术的现代意义及音乐表演艺术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民族乐派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直到现在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对待民间音乐素材上,两个时期民族乐派的态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19世纪民族乐派将民间音乐素材"规范"和改造,使其符合浪漫主义专业作曲技法的原则;20世纪民族乐派在留声机、录音机等设备帮助下,较完整地采集到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不仅被直接用于音乐创作,而且也成了20世纪现代作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