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海外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态度不一,但大量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在当时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阻挠下,海外知识分子顶住重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毅然踏上了归国之路,显示了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结。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构成了建国初期海外知识分子爱国情结的基本元素。建国初期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报效祖国的举动和爱国情结,对于现实中国极具弘扬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们抱怨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从春节的传统习俗入手,与现在的春节习俗相比较,看到被人们淡忘和忽略的传统习俗,以及时代赋予春节新的内容。可见民俗是有时代性的,不同的时代带给民俗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继承和保护原有的文化传统,同时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变化,才能使民俗在创造和更新中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年》、《年味正浓》两篇小说比较分析,简要阐明相同点如都以春节为创作题材,都借孩子视角观察认识事物,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等。着重分析其不同点:作品思想内涵的侧重点不同,《大年》反映人们乐观、向上以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揭示年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年味正浓》着重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困顿、无奈,艰辛的生存状况;情节繁简不同;语言特色不同。  相似文献   

4.
过年啦!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这三个字的分量好重啊——起码让我们足足兴奋一个月呢!因为过年不仅意味着有好吃好穿的,而且还有好多好多特别的仪式和活动,简直就是乐翻天!但现在,过年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却越来越模糊,年味儿也越来越淡。年味儿淡了,真的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好,平时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跟过年没啥两样吗?当我们采访许多父母,让他们回忆童年过节的情景时,我们发现,过年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吃什么穿什么,而是那种温暖幸福的感觉和真情流淌的氛围。过年,可以让我们把日常琐事暂时放到一边,而只关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令生命的意义更丰富的事情。过年,有亲情友情,有家族归属感和传统文化,有价值观和生活的真谛……平常的日子总是不经意地一滑而过,但节日是我们要抓住的特别日子,值得好好过一过,细细品一品。今年春节,聪明的爸爸妈妈一定不要错过这一年才一次的机会,好好创意一番,与孩子共享美好的亲子时光,让孩子尝到过年的真正滋味!  相似文献   

5.
《小石潭记》这篇散文历来被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眼光;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可谓是“丰美的线条、秀美的文笔、凄美的心境”。  相似文献   

6.
窗外浙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那一片土地。忽然,一阵微风从窗问的缝隙中钻进来,轻轻一嗅,其间便流露出了泥土清新的甜味……  相似文献   

7.
金建芳 《上海教育》2009,(13):47-47
“教师有寒暑假”,人们谈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好处时,这是必然要提到的一个因素。尤其是暑假,时长近两个月,可以任教师自由安排,这是让很多人羡慕的。但是,事实上,教师的暑假并不是完完全全离开学校、放开教学、远离学生的,除了安排自己的活动,假期里要开展学生活动,要“加油充电”,要参加培训,也是另一种忙碌。教师们自己,又是怎样来理解和安排暑假的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笔下的秋大凡脱不了一个“悲”字,要么或多或少有一抹挥之不去的轻愁。该文将以中国文人写秋的诗文名篇为例,浅析这一中国文学中“秋”的鲜明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贺凡 《辅导员》2013,(13):24-25
毕业了,骊歌又一次唱响,我们就要和母校依依惜别。毕业就像人生的车站,送完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旅程。把对母校的记忆放进我们心中发酵,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酿成醇香的美酒,留待重逢的时刻再去品味。唱一首骊歌,各自珍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代的草莓,有不一样的滋味。 草莓对于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我们熟悉它的色彩,粉嫩中透着点淡紫。我们喜欢它那酸甜的味道,小巧玲珑的外形,但也仅此而已。然而在《草莓的滋味》中,作者从一个草莓里看时代,借物抒情,引发了一代人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许夕娟 《贵州教育》2009,(16):44-45
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为此,教师必须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其个性。期间,作业任务的“质”与“量”是关键之一。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2.
尚全荣 《小读者》2012,(10):43-44
说到国庆节,你会想到什么?文艺演出?全家出游?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庆节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从小喜欢音乐,并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欣赏者及自娱自乐者。因此,音乐课必须要上得有趣,能让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14.
说明性课文文体特殊,仔细研读这类文章,能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内容、表达形式的高度和谐、完美统一,还能洞见说明性课文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语言的准确简练和结果的清晰缜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在说明性课文教学中多些"韵味""情味""趣味"三个方面,浅谈说明性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活 [阿富汗]乌尔法特 同是一条小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饮用,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着喝了。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家。那里有慈爱的爸爸、妈妈,他们细心呵护着你,帮你做饭、洗衣,教你读书、识字……每个孩子都在幸福的包围中快乐成长。那在大人眼中。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为了揭晓答案,老师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家庭采访——去生活中寻找幸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爱我们的人,同样也有我们爱的人。在《理解的礼物》中,一个四岁的男孩去买糖果,他对于钱一无所知,付账时递上了用纸包好的五六颗樱桃,卖糖果的老人迟疑了一下,欣然接受而且还找了两美元给男孩……长大成人的男孩开了一家金鱼店,当他遇到同样遭遇时,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猛然明白老人的寓意,在那一刹那男孩心中进发出糖果的芬芳,而他也做出同样决定。  相似文献   

18.
19.
最初那一次吃火爆鸡筋,距今该也有些时目了。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告诫就是别买垃圾食品,渐渐地对它们敬而远之。时光的流逝带走了太多美丽往事,也带走了曾经偏爱的滋味。某天,转过街角,忽而闻到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香辣气味直扑我的鼻子,勾起了童年那些尘封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中考真题 以“_____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从“趣”、“美”、“情义”、“做人”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词语;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