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读季羡林先生的《我的求学之路》,其中有一篇《董秋芳先生》,记载了季羡林先生谈有关作的一些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于去年(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8岁。季老去世,转眼半年了,可我仍深深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3.
4.
《阅读与鉴赏》2009,(8):1-1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通晓多种外语,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学者,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纵横捭阖的广博学识,提出许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观点,涵盖翻译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几个主要方面,为我国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翻译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良策,迄今仍有着不可忽略的理论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历岗 《小学语文》2010,(5):43-43
问:季羡林先生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下册第25课)这篇文章中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对翻译事业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老高度评价了翻译在发展中华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却也清醒地指出了我国翻译现状的诸多弊端,并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布衣季羡林     
2009年7月11日,我国两位著名的学者季羡林、任继愈同日驾鹤西去,让社会各界扼腕哀痛。有人说,这标志着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对于他们的高深的学问,普通人未必能够了解,大家可以记住的,是两位老人树立的做人、治学的榜样。本期我们选辑了两位先生的几则故事,以志敬意和追思。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被授予“学界泰斗”之桂冠,并在多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该文梳理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各类文稿,结合他人对其语言及文化等相关研究的评述,发现季羡林的语言哲学思想分别以不同形式体现于他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中,他的著述体现出极富哲学思想的语言学习观、语言研究观和写作观,这为学界认识和挖掘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全面把握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哲学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从其经典之作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10.
简述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分析他非凡的外语学习与翻译实践,着重就他有关翻译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翻译要忠实和尊重原作,翻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翻译要注重跨文化交际,以及质量是翻译的核心追求等翻译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认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学习过的外语数量一直为人误传,笔者梳理史料确切统计出季羡林先后学习了13种外语,在梳理史料的同时,笔者以时间顺序为依据,考证出季羡林13种外语的学习顺序及掌握程度,纠正了一直以来的错误视听。  相似文献   

12.
7月5日,季羡林先生悄悄地走了。那件四年前发生在我区一所普通学校和国学大师之间的事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为了引领校园精神,打造和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养育锦山中学人的心智和精神,学校决定请季羡林先生题写校训。怀着这样的梦想,背负着学校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7日,约好去拜见季羡林先生。这天格外温暖,缕缕阳光照射在他的病房里,充满了冬日的温馨。季先生穿着病号服坐在小桌前看书,显得清淡而平和。病房内侧坐着他的保健医生、名医学专家穆善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从敦煌学的发展来看,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学术界振奋精神,振兴敦煌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季羡林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为之呼吁,为之奋斗,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而季羡林先生作为学贯东西的专家,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会长.那以后,中国的敦煌学就在以季老为首的广大学者不懈努力下发展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论语     
《教育情报参考》2010,(1):15-15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相似文献   

17.
7月14日 晴 7月11日,季羡林先生静静地走了。看着案头的《真话能走多远》、《忆往述怀》、《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等几部先生的著作,内心瞬间涌上了难以诉说的平静。对于季老的著作,我想我穷尽一生恐怕都难以读完。季老的著作要慢慢读,但季老的名字,我会永远刻于心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季羡林先生60多年来的佛教研究,介绍了季先生佛教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成果以及这种研究方法的地位与现状,指出它对当今佛教研究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98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前些天为《中国通史》题辞:“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季老再次重申应提倡“大国学”,引起出版、学术、教育界的关注。季老倡导“大国学”。并非始于今日。五年多来,他虽然一直在病房休养治疗,却始终关注着社会上“重振国学”的热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曾专门到医院与季老交流看法,一致认为我们的“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乾嘉时期学者心目中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儒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文哲季羡林     
认识季羡林先生,完全出于偶然。1996年6月1日,我客居京城东皇城根下一家宾馆。那天早晨,我的朋友苏东河找我说:我约好去北京大学看望季羡林先生,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听到季羡林的名字,我怦然心动,脱口说道:去!当然去。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20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