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意的谎言     
像往常一样,孩子们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里等着放学,忽然有人大叫一声:“看,地上有一根火腿肠!”“谁的?”“谁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询问却没有人应答。短暂的沉默后,有人说道:“肯定是杨思的,咱们班只有她一个人自带午饭。”一时间,大家的眼睛都转向了杨思,只见她连连摆手说:“不是我的,真的不是我的。”随之眼泪流了下来。又一阵沉默后,一位同学把这个“罪证”放到了讲台上。  相似文献   

2.
《海外英语》2010,(7):16-17
本片讲述了一名年迈丧妻的父亲弗兰克带病去各地看望四个孩子的感人故事。孩子们平时跟弗兰克沟通甚少。通过这次旅行,弗兰克发现,孩子们其实并不像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成功。他们不愿令父亲失望,所以都隐瞒了自己并不愉快的经历;而弗兰克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对待孩子们上的问题。虽然整个故事充满谎言,结局也并不完美,但里面却处处体现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谎言     
1996年,我考人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一个学期结束后,我回家过春节,突然觉得家里空荡荡的,好像少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4.
微热议父母退休赋闲在家,儿子章名萌生了让他们出去旅游的想法。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儿子的提议十分反对,就这样,旅游的事情被搁置了下来。有一天,章名在逛街时无意中看到一家商场的促销广告:购物得旅游大奖。他从中得到了启发。经过一番酝酿后,章名告诉父母自己购物中了二等奖,奖品是海南5日游。  相似文献   

5.
论文试以关联理论(RT)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ICM)理论为视角来探讨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中的善意谎言现象,分析其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问题。提出ICM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狭义的理论上善意谎言认知框架,而RT理论可以具体把这种理论上的认知框架应用到善意谎言实际分析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来解释具体语言现象的假设。同时指出,RT与ICM在对善意谎言的解读中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对善意谎言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为此,论文提出了一个RT-ICM认知语用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6.
一天晚上,我正准备休息,一位学生家长兴冲冲地跑到我家,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了。天宝今天说他数学考了85分,我真是太高兴,真是太感谢你了……” 我先是一愣.但马上似乎明白了什么。李天宝是我班出了名的差生,他妈妈的一席话,让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他以前的一幕幕。在我接手这个班的第一天,他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假恶丑。假的东西常常被配于丑恶之伍,但事物都是辩证的,在特定的情况下,说假话也能表现人的善良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诗电影,它弱化矛盾冲突,将细节情节化,诗变化,抒情化,又将“计白为黑”,“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等诗画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本片的人物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一种诗意美,又用点铁成金的手法,实现了对原著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影片《沉默的羔羊》是依据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而进行改编拍摄出来的,这部影片是那个年代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之一,而且将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将故事的惊悚程度展示得非常入木三分。这部分影片与作家的小说相比较,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只是一种是用视频影像的形式表现在观众面前,一种是通知文字描述和图画联想展示在读者面前,两部作品都可堪称经典之作。本文主要结合《沉默的羔羊》电影与小说的对比分析,从而让观众和读者能够更好地去认识和了解《沉默的羔羊》这部影片和作品。  相似文献   

10.
故事2006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张贺卡,里面写着:“敬爱的杨老师:谢谢您善意的谎言。您说的话我永远记住了。我现在在奉城高中读书,您不觉得我的字很大方秀气吗?其实,当时我抄的是梁静茹的新歌《可惜不是你》的歌词。  相似文献   

11.
许家豪 《考试周刊》2012,(47):50-51
艺术作品有其相通之处,电影叙事与记叙文写事也有相似之处。记叙文写事可以借鉴电影叙事的一些艺术技巧,例如景物等画面的渲染;细节的雕琢;矛盾的建立;情节的暗示、象征;叙述人称的使用等,在享受和品味电影这一视觉盛宴的同时,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这些叙事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记叙文的写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电影被人们所喜欢内容和导演是非常主要的,但如果没有美术指导,电影的欣赏性就会大打折扣.一部好的电影没有一个好的美术指导来助导,那么电影只有精神而没有表现精神的载体.可以这么说,一部电影的好坏美术指导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本文从美术和电影相结合角度阐述了美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例具体分析了电影中的美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海洋天堂》这部电影,讲述了身患绝症的父亲,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寻找"家"的过程的故事。 影片的开头,呈现如下的画面:在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先天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地看着辽阔的大海……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艺术作品处处充满了隐喻。《我的父亲母亲》是著名导演张艺谋1999年创作的唯一一部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一部表现形式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影片大量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来塑造角色,揭示主题,表达感情,使得影片具有诗一般的简练含蓄、寓言式的深刻隽永,成为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的经典作品。一直以来,影片的隐喻艺术手法很少被人提及和关注。本文从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些文学元素入手,分析影片的隐喻艺术特色,旨在探寻其获得成功的更多原因,帮助观众更加有效地进入影片,挖掘出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好地解读电影作品,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5.
沉默,无声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已经吸引了很多人对之进行研究和探索。沉默被认为是语言的缺失,它可以表达多种含义,或肯定或否定。有时沉默所表达的意义会胜过言语的意义。作为通用的语言现象,沉默在交际会话中的功能是不能被忽视的。沉默有三种分类,这三种分类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1910年起,《安娜·卡列尼娜》就在世界各地不断被改编成电影,至今已经有超过20个的电影版本。本文全面梳理这一百年改编历史,并结合历史文化语境简析《安娜·卡列尼娜》在大屏幕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草原上的食物被旅鼠们吃得所剩无几时,旅鼠妈妈毅然走向漫长而神秘的旅途。小旅鼠球球问妈妈,要去哪里?妈妈说,要去一个叫"天堂"的地方,那里有一片蓝色的乐土,有吃不完的食物,妈妈和妈妈的妈妈也会在那里团聚。童话《"天堂"之旅》正是通过旅鼠妈妈这句悬念十足、意味深长的话,把故事一步步地引向深入,并一直吊动着读者的"胃口"——一个余晖灿烂的黄昏(这"黄昏"既是一种得体的衬托,又是一种巧妙的寓意)。一次声势浩大的壮行悄  相似文献   

18.
王妍 《文教资料》2007,(5):75-76
弗里德里希·葛奥格·容格(FriedrichGeorgJünger)的德语短篇小说《纽扣》讲述了一对夫妇因一颗纽扣而引起的悲剧故事。本文将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分析,对小说的潜文本进行发掘,揭示“沉默”这一表象下所隐藏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对交流的渴求,以及第三方“上帝”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英 《当代职校生》2014,(12):40-41
维京岛国的少年小嗝嗝是部落统领斯托里克的儿子,他瘦小懦弱,虽然很想和自己父亲一样能亲手屠龙,但他每次出现在部落屠龙的战斗中都只能给大家徒增烦恼。在一次对抗飞龙的战斗中,小嗝嗝偷偷用射龙器击伤了一只最神秘的夜煞,并背着族人放生、豢养,甚至驯服了这只龙,还给它起名“无牙”。  相似文献   

20.
都德的《柏林之围》和茨威格的《看不见的收藏》两篇小说采用相似的手法即用“谎言”的办法 ,各自编织了一捧爱的花环 ,展示了处于战争中的人们的心态 ,但又由于时代与个性等因素的不同 ,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