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研究——以H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洁义 《高教论坛》2010,(4):122-125
借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调查》,对H大学11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并在6个因子上进行多维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的6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以及独生子女维度上的显著差异。而在生源、专业、年级的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该校学生在以下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来自城市的学生在个人地位认可上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2)文理科学生在责任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工科学生;(3)该校本科生在除责任感之外的其他5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发展责任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对小学生责任感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责任感状况良好,但各维度的责任感发展不均衡;女生的责任感显著高于男生,责任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独生子女的责任感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因此,学校应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即采用职位轮岗法、运用情境体验法、制订不同的责任教育目标、完善家校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其中责任感是一项重要的品质。面对部分大学生责任感趋于淡化,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责任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应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方面齐抓共管的育人系统工程,特别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对环境的责任感。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应从四个方面入手:自我责任感教育、家庭责任感教育、职业责任感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的责任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感指个体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动机和策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理量表》对817名大学生施测,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大学生总的社会责任感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对性别和年级差异的分析发现,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对家庭背景变量的分析发现,是否是独生子女在社会责任感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影响显著。(4)对受同伴欢迎程度的分析发现,自我评价为很受欢迎的或较受欢迎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高于自我评价为不受欢迎和较不受欢迎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自尊需要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进行肯定,同时受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它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本研究以534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被试,考察大学生自尊需要的特点,结果如下:(1)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尊需要,其中自我价值需要与优势比较的水平最高,自我防御倾向的水平最低。(2)男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重要性追求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在自我防御倾向上显著低于男生。(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干部大学生的重要性追求和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而自我防御倾向显著低于非干部大学生。(5)在年级比较上,大一学生的重要性追求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国家认同感较高,但责任意志较弱;社会公德认知较高,但责任行为较弱;网络社会责任感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在阻碍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因此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途径出发,通过优化家庭环境、创新学校责任感教育、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等方式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孔钧  徐学华 《文教资料》2014,(10):139-140
为了解大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作者采用问卷法,对158名大学生干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总体状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家庭责任心最强;性别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因素均对同伴责任心维度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交互效应,即城镇独生子女的得分最低;年级因素对社会发展责任心维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芳 《考试周刊》2010,(38):219-220
目前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把独生子女夸大其词地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是社会的、学校的责任,又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代替的。本文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对策:让学生学会表达爱;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协作;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1.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责任感?现代汉语对其的解释为“自觉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它是道德情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民族、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应尽义务的态度,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如今,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普遍患有独生子女特有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缺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不但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除了家庭外,学校是教育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对成都和重庆两地7所中学的82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包括集体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同伴责任心、社会发展责任心、过失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等6个维度;被试在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都较高,反映出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心水平;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在同伴和过失责任心两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集体、社会发展、过失责任心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中国德育》2014,(18):68-70
正责任教育,即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责任行为,让学生成为有担当、肯担当、能担当的社会人。为了很好地实施责任教育,我校构建了责任教育的长效机制。它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一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引动系统;二是以环境为支撑的驱动系统;三是以活动为枢纽的运作系统;四是以管理为保障的调控系统。具体运作模式见下图。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中,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从行业本身的运行和发展中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从学生的个人发展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从做事与做人的不同维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维度可分为社会、个人、学术三个维度。在社会维度上,必须回答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在个人维度上,必须考虑回答学生对自身学习期望达到怎样的程度;在学术维度上,不可忽视传播先进文化和创造优秀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要实现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8.
宁静 《考试周刊》2009,(51):209-210
本文首先指出教师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包括教师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三个方面,并就存在问题和如何提高教师责任感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考察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并比较不同类型初中生在学习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被调查初中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较低;(2)在学习主观幸福感的某一个维度甚至所有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住校生与走读生、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初中生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20.
借鉴了80年代以来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证研究数据,运用组织行为学原理从认知、价值观、能力与环境等4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并非当今大学生所独有。不成熟的人格特点、典型的经济型价值观和工具型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不足以及社会总体责任感不高等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造成直接影响。大学应该从4个方面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一是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二是要树立社会责任担当的神圣使命;三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四是要根据大学生的能力条件对其社会责任感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