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转移过程中,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将成为顺利转移的关键因素.而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一是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较低,第二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严重失衡。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迅速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根据建设新农村的需要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方向,增强教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功能调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农”问题再一次成为“两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富裕,提高农民的生产要素拥有量,即提高农民的土地人均拥有量和投资能力是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从农村转移出去。按世界农业平均生产率计算,我国农业生产大约只需要4000-5000万农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转移过程中,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将成为顺利转移的关键因素。而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或跨地区流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无疑是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制约因素及其后果,提出更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根本途径,即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强化职业准入、城市准入、年龄准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搞好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围绕转移抓职教,抓好职教促转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有效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基础环节。目前我们需作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所以说,职业教育引领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下,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技能是制约其顺利转移的内在根本因素,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使其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桥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合理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的相关对策: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是实现转移的保证,可围绕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开展富有实效的、多样化的教育及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着重分析培训主体、培训体制、培训项目、就业市场等主要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提出转变培训观念、完善培训管理体制、明确培训责任主体、整合培训需求、确立科学的培训目标、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与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现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是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深化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职业素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转移,而且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教育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就业。  相似文献   

16.
以市场为导向重塑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农村劳动力数量少,而是其技能素质低,根源在于农村职业教育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缓解“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本情况的调查,找出该区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主、客方面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培训组织体系、教育体系、培训市场制度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等五项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成人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且素质低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把强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财富,就要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的作用。成人教育是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懂技术、会管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发展正在进行着由量向质的转化过程。毫无疑问,职业教育更要顺应这种形势对职业教育自身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好发展的方向和步骤。当前职业教育出现了有的偏重学历教育,有的偏重职业培训的两种倾向,本文认为应该两者并重,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轮并举,建立并实施合理的弹性学制和双证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