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动康复是冠心病康复的核心内容,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冠心病常规运动康复程序是对患者开展康复评估及危险分层后,给予区分危险度后的个体化康复运动,运动处方的制定是关键。如何准确客观地确定有氧运动强度是冠心病康复运动处方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不同冠心病康复有氧运动强度设定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其临床应用状况,以期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强度设定方法,促进心脏康复在国内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夏晓璇 《精武》2014,(36):13-14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运动疗法降低高血压的机制、运动处方的制定及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以及运动类型。运动处方的制定能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其目的是在确保人体健康的同时也为患者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Ⅱ型糖尿病(DM2)及餐后高血糖型(糖耐量降低,IGT)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加饮食控制的疗法,其疗效常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采用运动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运动,达到防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已在国内外兴起。以前的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会对人体各组织器官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以太极拳运动处方为主的康复运动方法,探讨应用综合疗法对Ⅱ型糖尿病病人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1例维持已有的药物治疗;B组20例在已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两组的观察时间均为12周,对所有患者试验前后的哮喘症状、肺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了随访观察和测定。结果:肺活量、肺功能FEV1、PEF明显改善,提示哮喘症状呈逐步稳定状态。喘息、痰量、哮呜音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63.64%、45.45%、54.56%;B组85%、75%、80%。试验所取得的正向效果。证明了康复运动处方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机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动处方是Ⅱ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对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对运动疗法缺乏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阶段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状态、特征,通过临床研究,制定出临床医师及患者均易理解的可操作性强的运动处方,通过运动治疗后测试糖尿病患者血液的某些生化指标,探讨运动对Ⅱ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运动处方实施6个月后发现,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2h血糖均出现显著性变化.因此,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辅以运动处方治疗,可以改善与腹部肥胖综合症有关的异常脂代谢,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肥胖诱发糖尿病的原因,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骨损伤运动康复的4个阶段;骨损伤运动康复的主要方法及制定运动处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论述,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与应用,证明了这些运动康复的治疗方法对治疗骨损伤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运动处方的特点及制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笔者在对运动处方概念的分析和归纳基础上 ,进一步对运动处方进行了分类 ,按应用的目的和对象可分为四类 :竞技训练运动处方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处方 ,预防保健运动处方 ,临床治疗运动处方。并且指出制定中老年运动处方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有关的生理和运动机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康复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在校经心理测验被确定为抑郁症的大学生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例维持已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B组24例在已有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时间均为16周。结论:通过对所有参与试验的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前后的各项抑郁症状、身心功能及健康水平进行随机观察和问卷测定发现: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步稳定状态。其中躯体、轻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59.24%、76.32%、52.43%;B组87.69%、92.37%、82.13%。这一结果证明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各种身心症状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索近年来有关运动干预帕金森患者康复的研究文献,从运动干预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在早期帕金森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等有积极作用。受“运动是良医”的观念影响,国内外学者在帕金森患者康复的实验研究中,运用各式运动手段作为干预手段,为帕金森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该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希望为更好地制定帕金森患者运动处方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根据糖尿病运动疗法机理,论述了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详见光盘,发行号:Isrc cn-s11-07-0006-0/v.r)的制定原则、"适当"运动的制定及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的系统化设计方案,让临床医生能根据以上的内容,为患者选择正确的运动处方及患者在实施运动处方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13.
结合临床运用实际,论述了康复医师在门诊中如何评定体育锻炼者(康复病人)心血管机能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处方的操作常规。  相似文献   

14.
健身气功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文章以健身气功运动作为运动处方,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研究。文章通过实践与理论进行探讨,并取得实验效果。文章运用健身气功运动的方法指导颈椎病患者康复锻炼,以期我国的传统导引术能被更多的人认识,并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  相似文献   

15.
运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处方浦钧宗60年代初日本运动生理学家首先提出“运动处方”这一术语,但在开始未被重视。直到6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下发的技术资料中使用这一术语后,运动处方才逐渐得到世人的关注、推广和应用。此后,研究者日趋增多.首先集中在临床治疗病人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于昊楠 《健与美》2023,(8):146-148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学观念的认识以及病人对我国医疗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骨科病人的康复中,运动疗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已经逐渐成了骨科病人的主要康复手段。文章着重介绍了运动疗法的发展历程,从骨科疾病的角度,阐述了其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在骨科康复中的发展,同时为探究运动疗法应用于骨科康复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肌骨疼痛患者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VAS、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6%(2=5.166,P=0.023)。也就是说,运动疗法能有效增强骨科康复、缓解患者肌骨疼痛、降低疼痛递质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年知识分子要进行全面的体育康复锻炼,实施运动疗法就需要有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安全性的运动处方,而运动处方的制定和效果的评定又需要对体育康复参加者的体质、机能状况做出正确的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该病对机体的健康水平和正常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尽管不断有新的疗法出现和总结出一些可贵的经验,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治疗困难的局面。正确制定和应用运动处方,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康复锻炼,增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治疗和康复此病。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的设计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公认,但由于糖尿病病情复杂.患者个体差异大,目前运动疗法又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系统化的运动处方供临床医生做精细化指导,运动疗法还存在运动量难以监控及量化等问题,这些都使运动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受到限制.由广西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研究组设计开发的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已拍摄成光盘,发行号:Isrc cn-s11-07-0006-0/v.r),从运动处方的设计特点、设计规律、内容结构的设计等方面都考虑到了糖尿病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并以光盘的形式表达了五个等级15个运动处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心脏康复运动在德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心脏病患者的系统康复运动治疗尚属空白。本文简单介绍了心脏康复运动在德国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并以德国吉森大学运动医学研究中心保罗&;#183;诺瓦科教授领导的门诊心脏康复运动组为例,说明了德国的心脏病患者如何合理安全地进行心脏康复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