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维策 《学语文》2007,(1):48-49
姜夔《扬州慢》“解鞍少驻初程”句中的“初程”如何理解呢?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解释是“开头的一段路”。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初程:最初的路程。”汪全民在他的论文《情韵绵邈感慨万端》中解释说“这里是我漫游的起点”。夏承焘《姜白石词校注》:“初程:旅程的  相似文献   

2.
姜夔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既是诗人、词人、书家,又是音乐家,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今传有《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是姜夔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从汉阳顺江东下,路过扬州时写的。沈括《梦溪笔谈补》中写道:“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到了宋代,金兵南侵,三次“窥江”,使扬州遭到野蛮、惨重的破坏。南宋有好几位词人写过扬州兵后的残破景象,其中以姜白石的《扬州慢》最出名。词前有一小序,交代了过扬州的时间、见闻和  相似文献   

3.
姜夔词有他独特的风格,这与他的生平、性格有一定关系。他早年随父居汉阳,父死依姊而居,后客游湘、鄂、苏、杭等地。在政治上困顿、失意,因屡试不中,终身不曾做官。他平生好学、好客、好藏书。其少年时代就以擅长诗词著称,并且精通音律,能制作新声,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在文学创作中,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音节谐美,风格清峻雅致,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扬州曾是历史名城,隋唐时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诗句来描绘扬州的市容。但“自胡马窥江去后”,扬  相似文献   

4.
读姜夔的《扬州慢》,人们往往对“解鞍少驻初程”一句很少留意,以为不过是一般的交代而已。这样的解读,实在有点可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自谱的调名,虽然是调名,但它是“因歌而造名”,这首词描写的是扬州被毁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扬州慢”。由此可以看出它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密切相关。词前的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缘由,揭示了主旨。在序中,词人通过描写的手法,展现了战后扬州的沧桑,使人仿佛耳闻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描绘出扬州昔盛今衰的景象。戍角悲吟,感受到《黍离》之悲。而在词中,作者更进“春风十里”取之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一步通过对比描写,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抒发不如”。《赠别》其一)写的是当年扬州十里长街的繁(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的重新解读,可以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词人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像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8.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为“晚清四大家”词人之一。早年在京师。与词学大家王鹏运交往密切,离开京师之后,为了生计,多在武汉、扬州等地奔波。这首《角招》词,便是况周颐离开京师流寓扬州之时,回忆王鹏运及京师生活而作。  相似文献   

10.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化抒情词;从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剧片头导入,奠定鉴赏基调   《三国演义》片头放着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词豪放的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片头那宏大的画面与气势,更是词开头几句的生动注脚和形象再现。选用电视剧片头作为导入,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奠定了鉴赏的基调。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在词的看似疑处,借助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思维。   1.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评价它不同凡…  相似文献   

12.
妙在"嘶哑"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短诗名作《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两行,我尤其欣赏诗人选用这“嘶哑”一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1)单句。主语是作者因自述省。谓语是连动式,先“解鞍”后“少驻初程”。“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并列的两个偏正词组作状语。 2)“少”,音义同“稍”,程度副词。“驻”,《说文》:“马立也。”段玉裁注:“人立曰‘住’,马立曰‘驻’。”这里的“驻”跟“解鞍”呼应,“马立”包含着“人立”。“初程”,刚刚出发的行程。这句是写作者路过扬州。 3)《隋书·字文化及传》:“炀帝惧,留淮左,不敢还都。”隋朝已经有“淮左”的说法。宋朝设置淮南东路,扬州属于淮南东路,因此称为  相似文献   

14.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15.
刘艳 《现代语文》2006,(7):28-29
凡是对唐诗宋词有所涉猎的人,都不会对“扬州”这个词陌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印象中的扬州,是笼罩在唐诗宋词的天空下一个婉约而美丽的地方。她的渡口烟柳、小桥明月、西湖歌吹是怎样一种魔力?仿佛潜在诗人心底的梦境,又如一种情结,使“扬州”频频出现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有许多充满“愁”和“泪”的词篇,这类词篇,在内容上,前后期有所不同.与北宋婉约派词人、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相比,也有所不同,并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其词以写闺情为最工,如前人所论:“闺秀词惟清照最优”(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可是,对这部份词社会价值的评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都是毁多于誉,或斥为“荒淫之语”(王灼《碧鸡  相似文献   

18.
读姜夔的《扬州慢》,人们往往对“解鞍少驻初程”一句很少留意,以为不过是一般的交代而已。这样的解读,实在有点可惜。  相似文献   

19.
《扬州慢》是姜夔词中的名作。我所看到的十几个选本中都选了这首词,并一致认为词中有“黍离之悲”,有家国残破之痛.表现出词人一定的爱国思想,这基本成了定论。最近看了黄凤炎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浅谈<扬州慢>的主题和写作特色》文章对《扬州慢》的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否定了词中有“黍离之  相似文献   

20.
全椒词人金兆燕是清代乾隆词坛的名家,他多次参加扬州词坛的词学唱和活动,与寓居扬州的皖籍词人交往密切。金兆燕的词转益多师、内容丰富,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他的词词艺精湛,手法多样,善于在词体形式上进行拓新,推动了清代中期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