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胥进光 《上海教育》2006,(7B):24-2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重看到了《上海教育》,看到了里面让人一见如故的“当代教师”。我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里面有我的烦恼,我的困惑。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十几个春秋寒暑,我像一个毛小子,在教育的田野里摸爬滚打,有时摔得鼻青脸肿,难免有时灰心丧气,甚至有时怀疑自己并不具备当教师的素质。而“当代教师”,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教育足迹的窗子,一篇篇散发着油墨气息的章,让我看到数不胜数的同仁,也有着和我相似烦恼、尴尬、甚至自卑。人生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它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2.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人情人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3.
张海香 《学语文》2008,(2):39-40
好些学生平时极喜欢给人写信。有时甚至在正课上写,屡禁不止,而且每每洋洋洒洒,大有下笔千言的架势。但这些同学一到写作文。却又往往叫苦连天,提不起劲。为什么同属于写作,写信与作文却有如此迥然的际遇呢?这与我们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有密切关系。只有调整当前的作文教学,才可能使作文受到学生青睐。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笔者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特别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首先从“爱”做起。  相似文献   

5.
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祐党人”的牵连,先贬为杭州通判,继而又因“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迁徙郴州。政治上连续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上一一再的变动和颠簸,使一个曾经怀有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情绪也极度低沉。  相似文献   

6.
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复杂的感情。它无影无踪,无形无迹,但在诗人笔下却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之愁写得具体可感,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7.
周君龙 《今日教育》2007,(7S):73-73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邶风.北门》).“大夫跋涉.我心则忧”(《都风·载驰》),“未见君子,忧心钦钦”(《秦风·晨风》),“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豳风·七月》)……《诗经》里信手拈来的诗行,或言离别之愁思.或写相思之愁怨.或发思乡之愁苦.或抒亡国之愁闷,无不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老了是成功还是失败?值得欣慰还是值得懊恼?当然是前者。老人无疑都曾拥有过青年时代,但年轻人是否都能平安活到老年,却还未见分晓并且有待努力。老人已经跨过了人生的许多险阻,登上了“银色年龄”的峰巅,这至少是一种欣慰。要感谢自己的身体,它承载我们度过了几十年风雨人生。  相似文献   

9.
陈小宜 《教师》2010,(1):50-51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作者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但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黄俊祺 《师道》2009,(2):22-22
每次看到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表情丰富地说“好”的时候,我总感到别扭。他在台上不停地说“好”,这让我想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也会频繁地使用这样的语句。赵本山在台上半天才憋出一个“好”字,这让我想到自己在课堂上同样的尴尬,想极力避免用同一个评价用语,但最终搜肠刮肚还是想不出,时间紧急,也只好继续“好”下去。  相似文献   

11.
4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按照父母和姨妈的要求,初一女孩郭珉带着小表弟,早上8点半坐上公交车,赶到少年宫参加武术班的培训。因为没有武术底子,13岁的郭珉和5岁的小表弟在同一个班学习,每个周六培训,他们都要从扎弓步、马步,抓拳,走交叉步学起,再开始学简单的拳法。“很枯燥,但老爸非得让学。”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透过句句段段、口口声声的“愚”字,读到了作者一腔愤懑和满腹悲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永州,从礼部员外郎降为边远司马,而且是“终身不得量移”!前途何在,出头之日何在?作者反复思量,自己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什么乱世昏君,而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究其原因好像只能是自己“愚”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看到了《上海教育》,看到了里面让人一见如故的“当代教师”。我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里面有我的烦恼,我的困惑。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十几个春秋寒署,我像一个毛小子,在教育的田野里摸爬滚打,有时摔得鼻青脸肿,难免有时灰心丧气,甚至有时怀疑自己并不具备当教师的素质。而“当代教师”,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教育足迹的窗子,一篇篇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文章,让我看到数不胜数的同仁,也有着和我相似烦恼、尴尬、甚至自卑。人生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它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现实,把握自我,否则,便往往会跌进失望甚至绝望的深谷,对教育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空前的灾难。“当代教师”,恰如一场及时雨,鼓励我由困惑走向清晰,由动摇走向坚定,由自卑走向自信,由幼稚走向成熟,她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语文课堂,朗读越来越受重视,举目所及,各种性质的公开课读书声四起,占了课堂相当长的时间。“以读贯穿课堂”、“以朗读为主线”成了非常经典的课堂评价用语。有人认为,“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路径;大而言之,  相似文献   

15.
闲,在古诗歌中忙得不可开交。闲情逸致、恬淡闲适并不是诗歌中“闲”的唯一注脚,看似“闲”,心中却有万般意绪。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最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识字课。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12个生字。随着上课铃响,老师走上了讲台,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读拼音、读字词。读过3遍之后,老师要学生从第一组开始,一个接一个,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读。每次学生读完,教师都笑容可掬:“读得真好!”。为表示赞赏,老师还不时引着学生鼓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和人格养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要赋予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情操,它向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引导他们从文章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精神力量。“长叹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情,“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爱国情,  相似文献   

18.
张洁 《学子》2017,(1):14-14
童话是盛开在儿童文苑的一朵奇葩,为儿童营造了宁谧唯美的世界.童话阅读,激活了小学生想象的源泉,为他们带来了心灵的润泽,以及精神的愉悦.统计显示,苏教版教材中的童话超过三十篇,小学正是学生阅读童话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9.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入情入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英国伦敦首演后,音乐剧《妈妈咪呀》有14个语言版本巡演于世界240多座城市。歌舞片《妈妈咪呀》从音乐剧改编而来,继承了音乐剧的优美旋律,发扬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视听艺术,将温馨的亲情、甜蜜的爱情、感人的友情和追求自我的目标,通过无时空的音"乐"和无极限"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或欢快、或感伤、或兴奋、或低落,但都完美地契合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故事的发展轨迹,使观众的情绪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和音乐的节奏而波澜起伏。从歌舞片的独特魅力出发,详尽分析音乐在影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将音乐与人物、情节、主题相结合,试图寻找该片成功的原因所在,并为歌舞类型片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