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门弄斧,人皆不以为然。如若无名小卒,敢于“鲁班门前弄大斧”皆被视作“狂人”。李白有诗:“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楚人胆敢在一代宗师孔夫子面前卖弄几句“风兮,风兮,何德之衰也”之语,实在胆子不小,免不了被视为“楚狂人”。虽然如此,总有人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甘受贻笑天下之名,不断班门弄斧。一部《三国演义》,“无名小辈”在关公门前使刀弄枪的不可胜数,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乃是魏将庞德。他在关公神话风头最盛时请命出征,不时在关公门前使刀,其刀法,实在令关公击节叫好。虽然关公最终在“温酒斩华雄”之类的丰功伟绩后又平添了一…  相似文献   

2.
李白生于一个祖辈经商的商贾之家。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万家”,从小就受到了多种思想影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自己又不是专以儒术为业的李白,在他的诗歌中竞多次提到孔丘。而那个以“老儒”、“儒生”自许的杜甫,作品中提到孔丘的次数反而远远不如李自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力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李白多次写孔丘表现了李白“不那么尊敬孔子”和“轻儒的思想倾向”;表现了李白“批儒嘲孔”的精神,甚至断定是李白“对  相似文献   

3.
王博 《大学生》2014,(19):64-65
正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追求和渴望总是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譬如通过他的更喜欢李白而不是杜甫,或者他的偶尔的放歌纵酒,或者只是他的对庄子的欣赏。"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不仅是李白个人的自白。放歌纵酒,也不只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子。而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庄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镜子     
关于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关于文章,也有“文如其人”、“字字看来皆血泪”的说法。因此,我认为文章也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照出的不是人外表的美丑,而是人的灵魂。古今多少名篇,除其在结构、文字上不同一般外,更重要的是其所体现的丰富内涵、真挚情感。一篇《出师表》,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一篇《爱莲说》,一位高洁、清高的周敦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体现了陶潜厌倦世俗生活和热爱田园生活的闲情雅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则反映了李白不…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注的《杜甫诗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陈美林、金启华编的《杜甫诗选析》,还有《唐诗鉴赏词典》,对《兵车行》“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似乎都作了不恰当的解释。虽然有的说是车马,有的说是兵士和送别的亲人行路扬起的尘埃,但都认为杜甫写行军时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连横跨渭水的咸阳桥都不见了。真是这样吗?我看各位没有从诗的语言结构来正确理解诗意,似乎只是凭自己的设想来理解杜甫。我下面提出一种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杜诗仇注本也收录了钱谦益这一笺注,可见两人有同样的理解。被截取而加以注解…  相似文献   

6.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同志一九七一年发表的学术新著。《文史哲》一九七九第五期、《天津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分别发表了刘世南题为《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意见》和缪志明题为《<李白与杜甫>异议》的文章,在肯定其中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的同时,集中对《杜甫的阶级意识》一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述如下: 一、明显的扬李抑杜的倾向缪志明同志认为:“由于郭老偏爱李白,明显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并且又是选择了‘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诸篇开刀”,由于他“于杜诗精华中觅糟粕”,“就不免对杜诗  相似文献   

7.
鲁迅说过:“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孔丘作为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直接对抗奴隶解放的伟大历史潮流的.因此,当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其反革命生涯的时候,奴隶们就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庄子·盗跖》 曾生动地描写了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同孔丘面对面斗争的情况.当时柳下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奴隶主贵族闻风丧胆.孔子妄图以他那一套仁义道德劝说柳下跖不要“犯上作乱”.柳下跖怒斥他“妄称文武、是古非今”的反动行径,指责他妄图开历史倒车,顽固维护奴隶制,是罪恶深重.把孔老二批驳得哑口无言,“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狼狈不堪.孔丘出于反动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本性,对奴隶极端仇视,甚至公开辱骂劳动人民是“不可与同群”的“鸟兽”.奴隶们对他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的.孔丘“周游列国”时,所到之处,就象老鼠过街,  相似文献   

8.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阳光灿烂。诗人李白在“新大兴”闲逛,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好友杜甫:“老李,我是老杜。今天是我六十岁的生日,我请你到四星级酒店‘威斯特’吃饭。我和几个朋友正等着你呢,快来。”李白高兴极了,拿起手机拨通160给杜甫点了一首《生日快乐》。这时李白的呼机响了,是孟浩然发出的信息。李白想:难道孟兄也要请我吃饭?他好奇地看了下面的文字:我要坐“豪华7号”顺流到扬州去,请速速来黄鹤楼。这下李白急了,坐上小轿车飞快地来到黄鹤楼,早把杜甫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李白一下车就看见孟浩然在船上向他招手…  相似文献   

9.
一、见到学生之后的切入调整课前,我曾问学生是否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他们回答我: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于是,在赛场外徘徊等待的十几分钟里,我决定调整原定方案,采用正面介绍李白营造情境的方式切入新课。该课的导语如下: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说起诗歌,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的诗人中,李白是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般光芒的丰碑。提到李白,我要给大家提三件事:诗、剑和酒。李白是“诗仙”,杜甫曾经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诗》中写道“:李白…  相似文献   

10.
论苏涣     
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对李、杜,特别是对李白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但其中《杜甫与苏涣》一节对苏涣的评价,我还有些不同的意见。全书的最后一句是:“如果要从封建时代的诗人中选出‘人民诗人’,我倒很愿意投苏涣一票。”郭老摘下了杜甫的‘人民诗人’的桂冠,我是很拥护的,因为杜甫佟管对人民很同情,但并没有背叛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但郭老又把这顶桂冠戴在苏涣头上,我就不敢投拥护票了,因为不仅苏涣的文学成就不能与杜甫相提并论,而且比起杜甫大量的真挚地同情人民的诗篇来,苏涣也逊色得不可比拟。杜甫都不能算“人民诗人”,苏涣就更不够格。在我看来,与其说苏涣是“人民诗人”、“造反诗人”,还不如说他是任侠诗人。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论证:(一)李白隐居读书之“岷山之阳”指青城山;(二)杜甫《不见》有“匡山读书处”之句,匡山即庐山;(三)李白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戴天山乃青城群峰之一“成都戴天山”;(四)所谓《别匡山》诗决非李白作品.前两个问题前人多已论及,而我则进行了详细论证.第三个问题是我率先提出并加以论证的.对第四个问题的探究旨在辨别真伪,防止谬种流传.详见我的《李白与青城山》、《杜诗<不见>辨疑》、《“匡山读书处”与<别匡山>诗析疑》、《李白为什么要隐读于青城山》等文.在此期间,蒋志先生发表了《李白未隐青城辨》,后改作《<李白与青城山>质疑》重新发表,后又写《李白与大匡山》自署’中国李白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后改作《岷山之阳·戴天山·匡山——李白隐居读书处》发表.这几篇“蒋文”都对我的某些学术观点进行了辩驳.我认为,欲论证李、杜作品中某些词句的涵义,特别是涉及他们行踪的某些地名的指向,当以发掘和运用唐代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中,论证了杜甫的“抑屈扬宋”问题,认为杜甫是抑屈原而扬宋玉的,这表明了杜甫的地主阶级意识特别森严。白敦仁同志不同意,写了《评所谓“抑屈扬宋”》进行反驳。他们的意见谁对?我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后,认为还是郭老的观点正确。一白敦仁同志在文章(以下简称“白文”)中列举了不少例证,说明杜甫一生对  相似文献   

13.
《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均在1980年4期上刊载;李白、杜甫游过南岳。我因工作关系,看过一些有关南岳的资料,觉得有些疑问,为此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李白与杜甫,确曾都同南岳挨过边。759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峡遇赦。他兴喜得“千里江陵一日还”。在这之后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白曾漫游于洞庭、潇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5.
请看案例:为“被学生问倒”叫好: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少?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色吗?李白与杜甫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  相似文献   

16.
<正>“将进酒,杯莫停”“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伯虎曾说“李白能诗复能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写到“李白一斗诗百篇”。李白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在写给妻子的《赠内》中,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2,(3):52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诗圣: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  相似文献   

18.
大历二年,杜甫在瀼西给峡州刺史刘伯华写过一首诗——《寄刘峡州伯华使君》。郭沫若同志的《李白与杜甫》专立一章批判杜甫的“宗教信仰”,文中两次引用这首诗的“伐叛必全惩”一句来批判杜甫(参阅该书第184页、185页)。郭沫若同志忽视了唐朝官僚士人的风尚,全面地批判了杜甫的宗教信仰,并说:“他是非常虔诚的,甚至想成为彻底的禁欲主义者(‘伐叛必全惩’)。”这里,郭沫若同志把“伐叛必全惩”当作杜甫宗教迷信的典型例子来鞭挞批判,是否有道理?这牵涉到杜诗的含义、杜甫的思想,也与宋以来关  相似文献   

19.
学界历来对李白诗歌中的庄屈精神多有阐述,而对这种精神的文化背景少有涉及。李白于诗歌中表现出的强烈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质与楚文化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本人也以“楚狂人”自称,狂言狂行中流露着楚人率真任侠、促急剽悍的性情。这些精神气质与李白早年游楚的经历、家世以及盛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唐代两位最伟大的诗人 ,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语言 ,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天宝三载 (公元 774年 )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从朝廷放归 ,四月途径洛阳 ,两位诗人相见。然后同赴开封商丘游历 ,次年又同游山东 ,他们俩赋诗作歌情同手足。李白 ,杜甫互写寄赠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十隐后》中说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醉眠夜共被 ,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未怀李白》《梦李白》等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