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首先阐释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传统的透视图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建筑空间思考和创造禁锢的问题,进而引申出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营造,从山水画的空间营造找寻更适合本土建筑创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溪山行旅图》带我走进了中国山水画。美术史学者一致认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中国山水画在形象描绘上.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上、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在构图上、笔墨技法、用色特点、“皴”,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庐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山水画第一个被描绘的对象,历代《庐山图》在历史的时空中,作为表达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取向.庐山造就了中国山水画的诞生。展示出中国山水画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变革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的伦理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环境建设是包括城市功能规划、城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旨在创造便于市民公共生活的空间,同时涉及各种利益矛盾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针对中国当代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权利审美、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弱势群体、“伪生态”等社会和伦理性问题的批评式解析,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及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光与影在景观和建筑之间的运用方法:光塑造形体虚实;光渲染情绪氛围;使用人工光源等,从而利用光达到的更好地景观效果.自然光和人工光源在景观与建筑之间起到了良好的中介作用.强调要合理地运用光.  相似文献   

5.
建筑,实质是在空间留白的艺术。景观,是人们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顿悟。人们对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愿景,就是想得美好,建造得美好,用着看着都赏心悦目,同时将这一时期的城市文化与文明融入建筑与景观,流传百  相似文献   

6.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2,(2):F0002-F0002,F0003
建筑,实质是在空间留白的艺术。景观,是人们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顿悟。人们对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愿景,就是想得美好,建造得美好,用着看着都赏心悦目,同时将这一时期的城市文化与文明融入建筑与景观,流传百代。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现有建筑景观的改造和规划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深刻了解建筑景观与人的精神需求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景观设计的发展.理解建筑景观的功能和隐喻性的特征,结合建筑景观的背景环境,运用其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对改造建筑景观、城市建设和改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远”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具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本质内涵,这在北宋·郭熙、郭思所著的《林泉高致》中有多处体现:山水画家的审美情怀、观照客观景物的审美方式、山水画空间表现与主体心理的关系以及意境理论的成熟等。“远”观念对于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北宋时期山水画所具有的“超然之美”的艺术旨趣颇多裨益。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景观素材十分丰富,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他们或登临赋诗,或水墨丹青,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角度,选取历代画家描绘武夷山景观素材中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其武夷山景观素材蕴含着丰厚的哲理内涵,对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解读.从而展现武夷山景观素材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空水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之重要图式语言.空水法突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虚实之美,黑白之美和空灵之美,空水法的灵活运用创造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塑造空间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泰山景观环境的情与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景观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空间序列景观,其布局和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自然的地理环境和景观序列中古建筑群空间位置的选择。将建筑溶入到整体的景观环境之中,在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下,创造出情境交融、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提出现代景观设计应从传统景观艺术中汲取精髓,力求创造出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及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的现状,认为中国城市广场的设计趋于同化,失去了城市的个性.同时,中国城市的广场空间出现了过于平面化、绿化面积过小、休闲设施不足、使用时间受限、广场景观统一化等问题.可以通过深度塑造广场立体空间、合理配置绿色植物、完善广场的休闲设施、强化广场空间景观个性的方法缓解以上矛盾.中国城市广场空间的发展潜力巨大,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必将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3.
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论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章首先对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进行分析,然后从理论及创作两方面论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的绘画美学思想在魏晋至元代之间是如何逐渐突破了人物画的领域,广泛地渗透到山水画的领域,从而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艺术革新的成功典范。本文旨在对其山水画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审美立场、表现方法、逆光运用三个方面比较它与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异同,剖析其空间表现的特征,阐释其对深化意境的重要作用,以有益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地理学和象征人类学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讨论了历史地理学、象征人类学与地方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历史文化景观——建筑景观地方感特征:时空二维、以人为本、群体认同、多重关联、历史传承的结论。梳理中国现存唯一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建筑景观——西安钟楼形成演变过程及特征,通过对220名受访者发布问卷调查后,利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对受访者对西安钟楼的地方感进行结果探讨,提出历史文化景观——建筑景观西安钟楼的地方感特征构建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雪兰 《文教资料》2010,(34):87-88
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景物拟人化。写形为了寓神,即把景物人格化,山水画是画家个性化人格、修养的精神情态的体现。山水画要传出画家之道.这是一个从以情观景、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过程。山水画的传神受画家的人品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宗炳的《画山水序》在中国山水画理论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源头,也是中国画千年发展的精神脉络.宗炳的《画山水序》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绘画创作的经验,吸收了当时不同的学说思想,较为全面地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行进发展方向,它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18.
空间是建筑最主要的目的,建筑内部空间———建筑的围合部分———是建筑的主体。在建筑内部空间中,各种非实体空间要素的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包括空间构成、色彩要素、采光照明、景观配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色彩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必须重视色彩的“信号语言”功能或“暗示语言”功能。城市公共空间色彩的感知理论证明,个体感受处于色彩体验金字塔的最上层,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要尊重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景观体验。处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与空间内外部建筑或其他构筑元素间的色彩关系,也要考虑到色彩设计概念的历史文化性、景观的空间感等。立足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方式,更表现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写意是中国水墨画的特色,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尤其体现写意的精髓,意境优美广博而深邃,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画的"笔墨"展开论述是因为"笔墨"是山水画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深入精微之处,驾驭山水画的写意性也是当代山水画重现写意精神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