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中日"手"语义的基础上,调查了中日"手"惯用语的结构特点及语义范畴,并结合实例对比了中日近似的"手"惯用语。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手"惯用语多由三个字组成,结构上动宾式较多;日语"手(て)"惯用语绝大部分为动词型惯用语。在语义范畴上,中日"手"惯用语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分析了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吕双 《海外英语》2011,(5):273-274
各个民族透过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等进行空间隐喻化认知存在差异。通过对汉语、英语和俄语中的方位隐喻的隐喻方式和文化内涵作一些系统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细化对隐喻的认识,明晰三种语言中隐喻现象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雪丽  代月梅 《海外英语》2012,(23):165-166
为了让译者能够对文学语言中的喻体意象进行恰当地转换,应用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了文学作品中喻体意象传递的策略,以小说《围城》为例,发现小说翻译中多采用保留喻体意象的策略,尽可能地保持源语文化特征。分析表明,保留喻体意象,是实现文化交流,准确地传递汉语作者思想的最佳途径,也是隐喻翻译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保留喻体意象不仅保留了汉语中隐喻的特征,而且还易于接通汉英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激发英语读者对汉语作品的想象和理解。因此,文学翻译中,汉英隐喻转换时应以保留喻体意象为主。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大部分的表达都是隐喻的。隐喻来源于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同时也受制于环境和文化。“火”是英汉语的基本词汇之一,英汉语中“火”的隐喻意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火”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验证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和生活经验的观点,揭示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5.
“隐喻性命题”的审题,首先要找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与相同点,即“解喻”;还要发现二者的相异性与不同点,这样才能祛除“隐喻”所带来的“遮蔽”.这种训练,实质上是在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具有比喻意义的惯用的定型词组.本文以<惯用语例释>和<熟语大全--惯用语集锦>为语料库,阐述汉语惯用语语义的重要特点--"表意的双层性",即字面义和比喻义;并进一步探究隐喻在惯用语双层语义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习得过程中 ,广泛存在于汉语中的隐喻 ,特别是积淀着文化内涵的隐喻构成了留学生掌握汉语的难点。教师通过对高频隐喻及结构隐喻的分析和讲解 ,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惯用语、词、句乃至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听说写的言语技能 ,在汉语的综合运用上取得突破 ,并进而形成推理、认知汉语中不断生成的新的隐喻语言的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是它的伟大杰作。在英汉这两种语言当中.也都存在着大量的色彩词汇。颜色隐喻不仅是我们人类了解认知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体系。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概念隐喻的概念和重要特征,然后分别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种黄色、绿色和红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预科汉语教学都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它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主要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预科汉语教学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中,汉语对日语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影响。因为中日两国语言虽然相似,但是并不是同种语言,必然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追溯日语外来语的由来,从中日两国对外来语的定义和联系,开始探讨吸收日语外来语的利弊,给出汉语正确吸收日语外来语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而且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体系和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主要由本体和喻体两大要素组成,本体与喻体、喻底有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只出现一部分。要将源语中的隐喻准确、完整、形象地翻译出来,译者必须充分结合上下文灵活应变,并结合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灵活运用汉语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3.
人们用语言彼此交流或表达感情时,总是用句子来进行。由于日语相对于汉语来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所以日汉语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文化语境对隐喻意义的取象具有制约作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取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探讨了导致汉英隐喻意义取象的异同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不尽相同,英汉两种语言隐喻的喻体有同有异.本文拟就英文报刊中隐喻现象同汉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日汉对照经典名著『老舎茶館』中抽取对应的日语祈使句和汉语祈使句,按照语用功能分别进行归类,通过比较主语在两种语言对应分类中的分布情况,找出日语祈使句和汉语祈使句在主语隐含和主语显现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归纳产生异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言学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隐喻意义,突破了传统上把隐喻意义归入修辞学的范围的传统方式,同时,也分析了隐喻意义的取象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是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取象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想象为基础的隐喻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假设性喻体普遍存在于隐喻表达中,在隐喻意义的建构和解读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作为隐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隐喻意义建构中对喻体作用的重要补充,隐喻延展是假设性喻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性质和语言结构两方面对假设性喻体和隐喻延展进行细致分类,阐示不同分类中隐喻意义传递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熟语的一种,汉语惯用语和成语都是经过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的语言结构,其意义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语“玉”词群的惯用语和成语为例,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范畴化,并对其隐喻认知意义进行分析,以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系统化的常规隐喻。隐喻与文化密切相连,不仅反映民族文化,而且其喻体和隐喻意义又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同时,英汉语中大量频繁使用的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谚语、格言、俗语、俚语、歇后语和委婉语等)大都是以隐喻方式表达的,并且其喻体多是动物、植物、人体、颜色及其他人们熟悉的物体和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