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李丹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40-45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发展演变亦如此。对词义演变的探讨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因为纵观古今词义的演变不难发现,词义演变不仅仅是扩大、缩小和转移那样简单。本文试从词义深化、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转移三方面探讨词义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丁聪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64-68
“土豪”一词的词义几经变迁,演变过程褒贬交替,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作为网络热词,“土豪”在词性上不断丰富,其理性义和色彩义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它的词义演变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等现实问题.从大众的认知心理角度可更好地解释“土豪”新义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饮食”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范畴,早在上古时代,汉语的“饮食类”动词就很丰富。在众多的“饮食类”动词中,“尝”的词义演变轨迹很独特,它由饮食动词最终发展成了语气助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不是一个自足的孤立的系统,词义的发展演变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先民们早期食不果腹的饮食生活和频繁的祭祀活动推动了“尝”的词义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6.
论词义演变的隐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词语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以“相似性”和“联想”为基础的隐喻思维和词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隐喻概念的三种方式影响着词义的演变。了解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曲宁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31-33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杨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2):36-37
"黄色"的词义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演变方式主要是词义的扩大、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演变的动因则主要是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时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CCL语料库,重点考察"脚"和"足"的词义演变过程与动因。发现:第一,"脚"最早出现于篆体字中,历经朝代更迭,词义发生扩大,词义辐射范围扩大,从指称身体部位逐步转移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乃至文学中。"足"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但至今词义变化不大,词义基本局限于身体部位与物体支撑物及物体的基础与下部三方面;第二,二者词义于汉发生重叠,到唐"足"的大部分词义被"脚"覆盖,"脚"基本实现了从"小腿"到"脚掌"的转变;第三,隐喻的象似性在二者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义表"燃烧"的"然"被借作指示代词后,随时间的推移和人们高频率的使用,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其词义向多个方面不断演变与虚化:有用作形容词或应答之词的,有用作表顺承或转折的连词的,有用作形容词后缀或副词后缀的。本文对"然"这些用法的形成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试图揭示出"然"词义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齐春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69-71
“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单纯的颜色词来使用的,后来逐渐发展为特指、象征意义,有褒义、中性、贬义,分别源于皇权文化、方言、术语、外来语和外来文化等,词义的发展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由“高贵”到“低俗”,命运大起大落,词义褒贬几经沉浮。 相似文献
12.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以"工程"为切口,作一番当代词义演变的考察,"工程"系列词语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工程"组合而产生的"××工程",诸如"希望工程、安居工程、五个一工程"等众多相关新词语. 相似文献
14.
徐虹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9):104-105
近年来,“X客”族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最初的“黑客”到现在“客”已经逐渐被固定成为一种新语素,“客”组词的群体不断壮大。隐喻作为人们在与自然界互动中使用语言时所涉及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与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就“X客”产生泛化的阶段,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王增磊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6-27
《说文·臤部》:"豎,竖立也,从臤,豆声"。许慎对竖的释义和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对竖的解释相差无几,都是立,直立之义。"竖"字在古代文献中经常与"子"连用,其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见,"竖"字在古代文献中单独用含义也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6.
赵卫华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6):117-118
本文旨在从历时的角度以“工程”为切口,作一番当代词义演变的考察。“工程”系列词语指九十年代与“工程”组合而产生的“××工程”,诸如“希望工程、安居工程、五个一工程”等众多相关新词语。本文通过对词义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试图探讨(1)新时期“工程”词义的引申及其规律性;(2)词义引申与新词语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理"一词是汉语中较为古老的词汇,其词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演变,既有"对山川地貌描述"之义,又有"地理学""行政区划"之义,甚至一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的代名词。通过对"地理"词义的考释,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探索其词义变迁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文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4-5,3
"合"、"同"在战国时期联合成复音词,有初始义"和合齐同、齐心协力"和引申义"和谐一致、志同道合"。唐朝,其产生另一引申义"各方执以为凭的契约、文书",此义位至明代成为"合同"一词的核心义位。在现代汉语中,"合同"一词仅表示"契约、文书"一义,其他义位基本不再使用。从古至今,"合同"一词的词义系统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实语料中提取了一组具有近似衍生义的"X水"族词语,在此样本的基础上,用隐喻的工作原理来阐释其词义扩张的模式.我们发现,随着词义跨域投射的完成,原先蕴涵的隐性量级标尺也随之显化,同时,实现了一种主观化表达.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中的"寻常"分别是类义并列复音词和同义并列复音词,两者是同形词。类义并列复音词"寻常"的初始义是"短或小(的事物)",同时产生相反义位"长或多(的事物)"。这两个义位均于明代消亡。南北朝时期,"寻"和"常"同义联合构成同义并列复音词"寻常",初始义是"经常、平时",随后因果引申产生"平常、普通"义。"平常、普通"义最终发展为今天"寻常"一词的唯一义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