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赋是两汉文学主流,创作的繁荣带动了汉赋批评的兴起。汉人赋论尽管只是汉赋研究的起步,却已具备比较鲜明的特征:依经立义的批评标准;全面细致的批评内容;准确精到的批评结论。两汉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价值的理论收获之一,对后世的汉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高兴 《文教资料》2006,(11):87-88
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一名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就是说每个朝代都有它那个时代的文学样式代表,如唐有诗,宋有词,元为曲,明清是小说。而汉朝的文学艺术的代表是汉赋了。汉赋繁荣于西汉盛世汉武帝时代,这不是偶然的。这除了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以及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外,汉赋的兴盛还和汉武帝的个人文学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汉武帝的大力提倡就没有汉赋的繁荣局面。两汉辞赋是师承《诗经》、《楚辞》而创建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的混合体,它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自汉初至…  相似文献   

3.
汉赋作为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汉都长安,作为汉代强大国力、昂扬奋进民族精神以及汉人宇宙意识和时空观念的载体,为汉赋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发面的强大支持,对汉赋的兴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赋第一次兼容并包先前的诸体文学形式、诸家文学流派,从而造就了汉赋独异的文体特征,它既有如同《诗经》整齐划一的四言诗体,又有恰似楚辞的骚体,更有殆同诸子韵散相间的散文体。汉赋完美地统一了中原、南北文学,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和发展,这不是人们主观上的好恶所能左右的,而是制约于文学自身规律的必然趋势。那么《楚辞》对汉赋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正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赋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分析了汉赋与《诗经》、楚骚的源流关系。指出仅有“讽谏”主旨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只会使创作僵硬、板滞;而“缘情”才是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汉赋创作恰恰是在“缘情”理论的指导下,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即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运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体汉赋,可看出汉赋是对汉朝大一统的太平盛世的再现(世界),作者(艺术家)是御用文人,读者是上层统治者,其创作是汉代社会生活对象化思维的反映(作品),由此对汉赋兴起和繁荣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汉赋起源于汉朝,被认为是文学自觉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汉赋具有散韵结合、专事铺叙的特点,其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对宫殿城市的渲染和对帝王游猎的描写在汉赋中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提出文学自觉后引起了文学界激烈的讨论,而文学自觉体现的是文学态度和文学观念的转变,这一转变使文学发生了变化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此,就汉赋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阐述,从作家、观念、艺术、理论等四个方面,对汉赋与中国文学的自觉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胜高 《天中学刊》2004,19(1):57-59
汉赋集中体现了汉代的美学观念、美学理想。汉赋作者的讽谏观念,统治者的彰显意图以及汉赋本身的娱乐作用都体现了汉赋实用功利的美学目的。这是先秦美学目的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巴蜀书社最近出版了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全国赋学研究会理事万光治的专著《汉赋通论》。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汉赋的通论性质的著作。全书三十二万余言,分文体论、流变论、艺术论,计十四章,作者突破了作家、作品论的传统格局,把汉赋和汉代文学置于较为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汉人赋论、汉赋文体因素以及汉赋产生、繁荣、流变的原因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也对汉赋的描绘特征,类型化、图案化倾向和用字造语的奥秘作了颇有创见的研究。作者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先秦文学、汉代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汉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之文学",并且作为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宫廷雅文学,必然也反映了当时的广大社会万象。汉赋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关于汉代的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及民俗信仰等方面的风俗文化记载,为现在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这些汉赋作品也只有放在当时的风俗文化背景下进行关照,才能深切把握其特质。因此,理清汉赋与汉代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赋这种文学样式,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汉代人民的风俗文化,重新认识汉赋在汉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式,赋体叙事研究随着赋体文学研究的复兴而逐渐发展,也是赋体研究逐步深入的重要表现。综合学术界相关成果,可以看到赋体叙事研究在其文学体式影响、汉赋、唐赋及俗赋等若干点上有了初步成绩。以赋的文学成就来比照,汉赋叙事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尤其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以汉赋化的言说方式来描述道,是由道的特点和汉赋的本身素质决定的。道不可由"小言"也就是概念化的逻辑分析来言说。而汉赋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诗与思,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和道的显现条件十分符合。《淮南子》运用汉赋化言道方式是道美学化的标志之一,而美学化的道则开启了其美学体系的终极视界。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与汉赋美人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与审美是不可分割的。诗经与汉赋各自代表了两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也集中体现了两个时代的审美观念。由诗经与汉赋中美人形象及性别的变化 ,我们可以窥知两代不同的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审美心理 ,从而洞见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的审美观念的变迁以及美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汉大赋的发展过程与经学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经学的“一尊、、“一统”和天子仁政爱民的思想影响了汉赋题材的选择.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经学的繁荣才带来了汉赋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王娜  党松 《教师》2012,(15)
《大学语文》的教学主线通常沿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基本脉络来纵向把握。其中,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容易掌握,而对于享有“汉唐盛世”美誉的汉代,其文学比较代表——汉赋,就因“劝百讽一”的特点历来饱受非议,有关汉赋作品的教学也常被教师淡化处理或忽略。然而,近年来随着汉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汉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出来,汉赋教学也理应受到重视。因此,加强对《大学语文》汉赋作品教学的重视和创新变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潮”,乃是百家刊物联合发起的报告文学征文活动,现在用以代指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报告文学创作热潮.这种热潮,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种涨潮之势.翻开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人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期都曾出现过创作热点,每一个时代都曾形成过以某种文学样式为主的创作热潮.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文学样式对后代的影响很大.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到当今时代,出现了报告文学创作热潮,这就是文艺界所说的“中国潮”.关注和研究“中国潮”这种特有的文学现象,对于报告文学的创作,进而对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应当是有禅益的.  相似文献   

17.
宣帝赋论拉开了汉代赋论序幕,论及了汉赋研究的主要问题,如汉赋的源流、汉赋的讽谏与认识功能、汉赋的语言艺术特征等等,引发了汉人关于汉赋的深入讨论,将汉赋研究导入经学领域,并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年来的汉赋研究。汉宣帝的简短赋论既是对目益繁荣的汉赋创作总结,也是对后世赋创作的理论指导,在汉赋研究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汉赋是两汉文学的主要体式,同时也是中国诸种文学类型中重要的文学形式。关于汉赋的渊源与发展,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曾作过如下论述:“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汉初辞人,循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骋其势,皋、朔以下,品物毕图。繁积于...  相似文献   

19.
赋体是我国传统文学中一种独特体裁,赋体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其文学特征和发展历史仍值得研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赋体文学的一般特点及其演变;汉赋最高成就的代表司马相如;从前后《赤壁赋》看苏轼对赋体的传承与创新,他发展了赋体文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赋“大美”的构成,认为汉赋从文本建制、空间表述、时间拓展、精神境界等角度展现“大美”境界,同时论述了“大美”观念的形成和汉代“大美”观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