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使用的别名。不少外国作家常以笔名闻名于世,而他们的原名反而被人们遗忘了。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原名“彼什科夫”。“高尔基”一词在俄文里是“痛苦”之意。高尔基家境贫困,他自幼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不忘记自己的经历,所以取笔名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出现了一位享誉世界乐坛的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菲奥多·夏里亚宾,他曾被高尔基誉为“象征性人物”,他“体现着俄罗斯民主的一切特征”。高尔基所说的“象征性人物”,据笔者的理解,意思是夏氏是俄罗斯声乐艺术的象征,就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一样。  相似文献   

3.
赫尔岑是俄国19世纪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著名的政论家和作家,他于1812年4月6日出生在俄罗斯古老的贵族世家雅可夫列夫家族。他是私生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姓,但他的父亲很爱他,给他冠以“赫尔岑”的姓氏,即德文“心”的音译,意为“心爱的儿子”。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的影响下,赫尔岑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4.
他是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者,他被高尔基称为“现代俄罗斯最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他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就是伊万·布宁——俄罗斯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和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5.
他是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者,他被高尔基称为"现代俄罗斯最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他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就是伊万·布宁--俄罗斯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和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社会主义文艺的奠基人。他一生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关注中国进步文艺运动的发展,同时他很喜欢并很了解中国的文化。高尔基从童年和少年时代起,就对中国发生了兴趣。他关心过中国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斗争和八国联军进犯天津与北京事件。高尔基在当年7月曾经写信给作家契何夫:“一同到中国去吗?有一次,在雅尔塔,你说你很想到中国去。一同去吧,我非常想到那儿去,并且打算向某家报纸自荐担任通讯员工作。”他在写信给医生斯烈金的信中,非常重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帝斗争:“要是真正宣战,那我就去。一定去。我认为这次战争具有巨大的意义。……唉!为什么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文明!我要从你们身上  相似文献   

7.
正叶赛宁(1895—1925)是俄国白银时代"伟大的民族诗人"(高尔基语)。他出生在梁赞省康斯坦丁诺沃村,美丽的故乡给了诗人最初的滋养。长大后来到城市,经历了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等大事件,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多次起伏,但叶赛宁的诗歌里始终有故乡——即他出生的那片田野和大地。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曾说:"从叶赛宁的诗里可以闻到俄罗斯田野泥土的芳香。"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周易研究史为时不很长,可分为两阶段,即从1928年到70年代中,和从70年代中至今。 第一阶段主要关涉杰出的俄罗斯学者朱利安·舒茨基,他在1938年斯大林镇压顶峰时被处决。 舒茨基,在研究中国哲学和文字学时常碰到提到或直接引用《易经》之处。为此在俄罗斯汉学史中他最先决定研究周易本身。在作出这一决定时,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人夏伯阳来中国好几年了。夏伯阳是我的学生,跟我学汉语。他说,“夏伯阳”这个名字是他的同事取的,因为和他的姓Chabolla发音相近。我告诉他,“夏伯阳”是一本俄国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吃惊地连连“NO”,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10.
<正>俄罗斯文学中如果没有蒲宁,它将黯然失色,它将失去彩虹般耀眼的光辉,失去一个孤独漂泊的灵魂的光辉。——高尔基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他的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小说创作和文学翻译,在每一个领域都堪称杰出。他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洞察生活,深刻地思考和  相似文献   

11.
道奇 《世界文化》2001,(2):21-22
1932年11月8日夜晚,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节日盛宴上,斯大林与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发生了争执。“喂,你喝呀!”“人民之父”斯大林突然对没有喝酒的妻子说。“我不是你的‘喂’!”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不满地反驳一句,并生气地离开了克里姆林宫。第二天早晨,在乌索沃车站旁边的“祖巴洛夫-4”别墅找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手里握着一支像玩具一样的小型“瓦尔德”手枪,枪是她兄弟送给她的。这是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回忆录中叙述关于斯大林妻子自杀悲剧的典型说法,确切地说,这种说法是别人告诉她的…  相似文献   

12.
<正>维克多·佩列文(1962—)是俄罗斯后现代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俄罗斯当代的社会生活,神秘的笔法、后现代的叙事,吸引了一大批读者,被称为俄罗斯严肃文学中“唯一的畅销”,在众多阅读者中不乏那些“近些年除了电话号码簿以外什么也不读的人”。  相似文献   

13.
初次相识,要特别注意您新朋友的自我介绍。这很重要,因为他显然是在告诉您,希望怎样称呼他:是称姓氏,还是直呼其名.或是名字加父称,或是唤之以小称。俄罗斯人不习惯别人只称自己的姓。许多外国人——不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西班牙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加上礼貌用语。以本国语或俄语“先生”相称。  相似文献   

14.
杨学勇 《寻根》2005,(4):19-22
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百家姓”中的诸姓,如赵、钱、孙、李等姓,实质上按姓的本意来说只能叫作“氏”,而不能称为“姓”。姓的成因只有一种,即“女生为姓”(郑樵《通志》)。真正意义上的姓(古姓)是不多的,见于《春秋》的有22个,顾炎武说:“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相似文献   

15.
陈一文老实巴交,不善言辞,是那种踏踏实实做人,平平静静作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奖。1999年曾获鲁迅版画奖。他有28件作品由国家选送或被邀请至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法国、意大利、巴西、日本、埃及、美国、古巴、俄罗斯等国及中国的台湾省、香港等地区参加有关的美术展览。陈一文有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特点。在同辈画家中,他所经历的磨难是难以描述的。1964年他怀着对理想的憧憬,从陶瓷学院毕业后参军从事美术宣传。“文革”中,他曾双目失明,虽经治疗,仍落下残疾。后又因言获罪,受尽痛苦与折磨。他的生活极不安定,总在搬家。…  相似文献   

16.
初春,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里举办的“感受薛范——世界民歌音乐会”和“感受薛范——俄罗斯民歌音乐会”,是著名译配家薛范首次与蓉城众多从未谋面的俄罗斯歌迷共同重温记忆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个看似羸弱的老人在短短几天中,竟在这个西部城市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俄罗斯旋风”……那天中午,67岁的薛范坐在轮椅上,由他侄女儿推着缓缓步出成都双流机场。他身材瘦小,成都阴湿的气候使他不得不用厚重的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张口罩遮去了他的大半张脸……显然,常年缺乏运动使得他体质虚弱。在迎接薛范的人群中,有一位“铁杆”歌迷,是60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李复蝉,只见她忙不迭地把手中的花篮送到薛范手里,随后便俄语、汉语并用,絮絮叨叨地和薛范说了一路的话:“我是唱着你的歌长大的,为了见到您,我已经寻找、等待了好多年……”随后几天里的大部分时间,李复蝉都陪伴着薛范。她像孩子一样兴奋,碰到熟人就说:“我是老‘妇’聊发少年狂,也来追星了。不过我追的不是流星,而是恒星。薛范老师是俄罗斯歌曲翻译界一颗永远闪烁的恒星!”2月2日下午,因身患感冒,刚刚在医院里输完液的薛范,出现在四川省教育学院的活动中心。天气阴寒,但室内却让人如沐春风,1...  相似文献   

17.
稀姓趣闻     
金瑞华 《寻根》2007,(1):124-125
中国的姓氏繁多,俗称“百家姓”,可实际上是“万家姓”。中国的姓氏不但多,而且稀奇古怪什么样的都有,在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大批稀姓,以下举例说明。苟姓:苟姓的来源可谓一波三折。在1400多年前,后晋有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千余年后的今天,居住在登封市唐庄乡的“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现在又改回“敬”姓了。毒姓:“毒”姓始于唐朝掌故。河海大学的夏静庐先生对这个“毒”姓的由来作了较清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普京夫人柳德米拉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夫人。正如普京在总统选举的当天所公开承认的那样,他甚至是在“最可怕的梦境中”也没有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坐上俄罗斯政界的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姓     
如果翻阅一下一百年以前日本的旧书卷的话,就会发现,农民、市民的名字没有写着姓。例如,翻开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户籍簿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把姓和名字两者都写全的,只是写着“甚兵卫”、“半助”等等的名字。到江户时代结束以前,能有正式姓的只有武士或者得到特别许可的人们(象大商人,村里有地位的人等等)。所以,一般的人如果被告知允许他有姓和佩刀的话,定会感到非常荣幸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观念: “武士是特别伟大的,百姓与市民若和武士一样有姓是不成体统的。”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的“雄鸡”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熟悉折纸艺术。诚然,他不知道“折纸艺术”(opuzauu)这个词,当时还不通用,俄语辞典中也没有收这个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