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师板书课题,“拉萨”两个字写得大,“的’’字写得小,“天空”两个字用蓝色的粉笔写)师: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2.
(1)“笔者由此想到一个古代故事:有个知县字写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王玉华《字如人生》)(2)“走到酒楼门口,他抬头看见“德华酒楼”的店招,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煞是精神。”(楚天都市报《大字写人生》)(3)“一些医生不注意写字功的练习,不仅随便简写或用替代字写药名,而且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存心让人看不懂。”(39健康网《一字之差要了陈老太的命》)。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对秋或歌或悲,要么直抒胸臆、热情颂秋,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要么写得萧瑟暗淡、愁情悲秋,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而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相似文献   

4.
陈恒广 《教育文汇》2008,(10):39-39
那是三年前的一堂作文课。布置好题目《感动》。交代了写作要求后,我便在教室里巡视。当我走到刘然身旁时,正在低头写作的她突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您也写吧。比比看我们谁写得好。好吗?”  相似文献   

5.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但又写得各有千秋,毫无重复。“晴为黛影”,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晶洁、高洁、永洁”来表达宝黛、宝晴两对爱情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们对其传神的语言、浓郁的诗意和优美的境界赞叹不已,对作者篇末所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也是耳熟能诵。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文有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1)从出处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7.
深秋书简     
自古以来,秋往往与愁相连,是悲伤的象征,寄托了文人骚客的种种愁绪。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但唐朝诗人刘禹锡却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杨万里也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那么,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通过《深秋书简》和《秋颂》两篇文章来感受一下,领悟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以《女神》为代表)和历史剧(以《屈原》为代表),但散文也写得漂亮。《山茶花》是他1925年写的《小品六章》中的一章,这篇小品散文,写得很优美,很有情趣。  相似文献   

9.
咏秋诗话     
宋子伟 《初中生》2002,(34):23-24
咏秋是历代诗人热衷的话题,有人说古代诗人多悲秋,但也不尽然。本文选取几首历代咏秋名作,供读者欣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秋高气爽,江天寥阔,  相似文献   

10.
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是采用一种“平推式”的方法,按部就班,教学过程平均使用力气,充斥着繁琐的理性分析,教学重点不够突出。跳跃式分析法是变序教学,它克服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弄通知识的关键点,有选择地进行“跳跃”,使学生“得其要受其益”。本文就《伟大的友谊》一课谈谈从不同角度运用“跳跃式分析法”的做法。从题眼入手。应引导学生从课题上看,本课重点写什么(友谊)?写谁与谁的友谊(马克思与恩格斯)?课文围绕“友谊”从哪几方面来写(生活、事业)?课文是怎样从生活上及共产主义事业上来具体地写马克思与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写秋的绝妙好文,它妙就妙在作家对“秋味”的独到体会上。接秋季这个时令,的确美不胜收。秋风吹,秋雨滴,可谓秋有声;秋水清,秋草黄,可谓秋有色,秋野淡,秋山远,秋空高,秋雁南飞……可味秋有形,但从来还没有听谁说过秋有味。而郁达夫却慧心独钟那一片绵长不尽的秋味。他说自己所以爱北国的秋更胜于南国,原因也就在这点“味”。照他看来:“一个人夹在  相似文献   

12.
片断: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写字指导。 师:看来要写好这个“险”字,先得把这个“左耳朵”写好不可!看老师怎么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耳朵”要写得高一些。再注意观察右边这里面一横怎么写。(生讨论)  相似文献   

13.
例一 :《威尼斯的小艇》收集世界著名城市的风光图片或介绍资料 ,布置在教室里 ,若能据图写上一段导游词更好 ,让同学们不出国门 ,也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光。例二 :《新型玻璃》为这五种新型玻璃中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写广告词 ,作广告 ,看谁的广告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要抓住其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要会夸 ,让人一听就想买你所介绍的玻璃。不过也要实事求是 ,不要“吹”过火。例三 :《小壁虎借尾巴》找课外阅读资料或回家问家人 ,了解更多动物尾巴各有什么用处 ,知道了写在“阅读摘记”上 ,旁边若能画上该动物尾巴形状则更棒。看谁了解得多…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导入。抓住主线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爬山》。(板书课题)2.请同学们拿起笔,跟老师听写词语,看谁能笔下生辉,既写得正确,又写得漂亮。(又弯又窄、山路崎岖、沉静;慢条斯理、洞穿人心、智慧;似懂非懂、自以为是、逞强)  相似文献   

15.
战争小说,战争写得具体生动、精彩纷呈不为过:但是.如果呼呼啦啦,全写你冲来他杀去,也单调乏味.普通渎者不见得怎么喜欢。《三国演义》就善于迎合大众口味,张弛有道.把与战争相关的其他一些人与事也一样刻画得精到动人,更具故事性、普适性。例如你死我活轰轰烈烈的赤壁大战就要开始,却先来插曲似的“祭东风”.把诸葛亮刻画得“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16.
首映《功夫》“今天的作业可真多呀!”“是呀!语文生词要抄3遍,英语单词也得抄3遍!还有30道数学应用题。”“啊!上帝呀!救救受苦受难的我们吧!”……这不,一到期末考试,教室里的埋怨声便此起彼伏。“要是我能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还能左右开弓的功夫,那该多棒呀!那我就能眼看六位老师上课,耳听八位老师讲作业,还能左手写语文,右手写数学,嘴巴上还叼着笔写英语。”不知谁的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你的功夫还不行!周星弛的《功夫》影片中的本领才厉害呢!瞧!唰唰唰!龙行九天,三秒钟时间搞定所有作业!”班长兴奋地边说边舞了起来,一不…  相似文献   

17.
陈霭生 《新读写》2023,(9):46-48
<正>1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探源】出自唐代元稹《咏立秋七月节》:“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释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不期:没有料想到。朱夏:夏季。天汉:天河,银河。星娥:神话中的织女星。玉楼:传说天帝或仙人的居所。  相似文献   

18.
从编纂实质性(或学术)的层面说,由于(文选》自身的特殊性,使编者一旦选定篇目及将之分类与对所选的某些作品稍事“加工”,便告完成了。而从这一角度看,编纂《文选》的“工程”还不如写《文心雕龙》论文体部分加《辨骚》与《才略》这22篇的大。即使计誊写全书在内,《文选》编纂“工程”的大小至多与撰写《文心雕龙》相似,而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大。刘勰花四、五年的“业余”时间撰成《文心雕龙》,以彼例此,昭明太子完全能够凭一己之力编纂好《文选》。  相似文献   

19.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诗歌创作在当时独树—帜。这首诗是在被贬朗州后写的。秋天,草木枯萎,万物萧条,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笔下,便具有愁肠九曲的秋意,诗人一扫千古陈说,拓展出崭新的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上,可谓凤毛麟角。本诗题为《秋词》,所以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是一种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2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是古代诗歌中写秋景的绝唱。严阵的《绝唱》与《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