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自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与实证研究的结果相印证,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对国家队顶尖级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深度访谈并进行自我分析,结合研究者自身运动生涯的轨迹进一步探讨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心理特质。结果表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包括表现性、乐观性、变通性、稳定性、探究性、自律性及工作专注等8项,这些心理素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竞赛成绩以及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乒乓球运动项目自身的发展,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趋向接近,心理素质成为影响乒乓球运动员成绩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中运动员的自信心是这种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成分。自信心的高低对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为对象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章以中国美术学院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对运动员进行《运动员心理因素调查问卷》的测量,对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赛前自信心进行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特定的文化、环境特点,在我国非智力因素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八一队、山东队等5个乒乓球专业队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科学选材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运动员中,成就动机、运动焦虑、运动自信心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运动员中,运动热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中,运动独立性和运动坚持性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级别运动员中,运动热情、注意稳定性和情绪稳定性三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各级教练员根据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从科学选材,到有侧重的加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强化,能在科学训练中更快更好的提升乒乓球竞技水平,缩短成才周期。  相似文献   

4.
王智  丁雪琴  赵开强 《体育科学》2007,27(9):49-53,7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17位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表现为:高自信、集中注意、表现良好、理想的唤醒水平、明确的目标、忘我和高比赛欲望.最佳身体准备、理想的环境条件、赛前获得理想情绪唤醒水平、赛前对自己的表现感觉良好、自信和积极的思维、恰当的行动动机、赛前和赛中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注意力集中和运动经验9个因素有助于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形成理想比赛心理状态.不理想的身体准备、不理想的环境条件、非理想情绪唤醒水平、不恰当的自信和消极的思维、不恰当的动机水平、不恰当的注意、赛前准备出现问题和表现糟糕是阻碍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获得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8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自编的心理素质测评量表,对少体队、省队、国青队、国家队4个层次的乒乓球运动员群体心理素质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表现性、乐观性、变通性、宽容性、合作性、稳定性、探究性、紧张性、有恒性、自律性、独立性、果断性、沟通能力和工作专注14种心理特质上,不同的群体有显著差异,并且总体上表现出较高层次的群体优于较低层次的群体的趋势,因此,将不同层次运动员之间差异显著的这14种心理特质初步确定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易受心理影响的运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运动员赛前、赛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不自信、目标模糊、过度兴奋、内心胆怯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希望能有效地提高高校乒乓球业余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7.
少体校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对于人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要求,而人的心理品质是难于改变的。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斗智成分相当大的技巧性竞技体育运动,更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选拨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时,应把心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把那些心理特点与乒乓球运动相适应的小苗子准确地选出来,不仅可望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乒乓球人材,而且可以避免因选材不当所造成的人材浪费。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心理选材的要求和内容乒乓球运动具有球速快(每秒可达25米)、往返间歇短(一个回合以零点几秒计  相似文献   

8.
利用特定比赛、多球计分、三维图像解析等方法对不同运动等级、性别的20名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攻球的比赛成绩、成功率与准确度进行实验测量。主要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与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乒乓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并利用参数变异系数与全距的比较分析了其评价标准的区分性。结果发现,乒乓球单项技术稳定评价标准无性别差异,对运动等级具有选择适应性,初学者适应成功率,而准确度更有利于评价高水平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组织性应激影响因素,从组织层面更好地关注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组织性应激对高水平运动员操作成绩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6名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组织性应激反应进行深度访谈,使用内容分析软件QSR NViovo 11.0对采录的运动员谈话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组织性应激影响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队因素等4类;其中领导因素(116)是运动员组织性应激的最大应激源,其次是团队因素(114)和环境因素(112),个人因素(58)最小;在二级指标中,教练员因素(96)对运动员组织性应激影响最大,其次是团队氛围(50)和选拔机制(43)。因此,呼吁运动队管理者、教练员等重视组织层面给运动员带来的困惑和压力,建议运动心理工作者就运动队组织性应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对运动员组织性应激的关注和调节,促进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统计处理等方法,对影响我国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我国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因素主要来自运动员自身和参赛环境,主要因素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伤病、心理、天气条件、裁判、比赛经验、技术等.并依此提出了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训练的效益及解决我国运动员竞技表现不佳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东阳  刘京昆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1000-1002,980
湖北省大学生乒乓球运动首选消费动机主要有学习需要、身心健康等;总体消费水平不高,但相差较悬殊;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结构主要分为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和劳务消费,其中实物消费较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大学生的经济条件、乒乓球运动专业器材价格等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芬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37-38,41
自2000年以来,国际乒联先后对乒乓球竞赛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新规则和新赛制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启蒙训练越来越趋于"小龄化",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对河南、山东和河北3省的10所少年乒乓球训练班学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其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为我国乒乓球运动早出人才、延长运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理承受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心态调整能力、运动员意志品质、运动好胜心、自信心等方面对比了男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差异,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心理素质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支配与神经类型、身体素质与形态技术、风格意识、品质等特点,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乒乓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文献综述法对河南省中牟乒乓球馆不同多球训练密度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球训练的密度过大对少儿运动员生理心理方面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严重脱离了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密度过小,体现不出多球训练的作用。因此适宜训练密度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阳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6):37-38,47
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表现,对于他在训练中技能的掌握提高和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发挥,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分析了几类运动员的心理类型,并提出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6项个性因素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总体状况表现为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7个方面趋向高分特征,而在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等7个方面趋向低分特征。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与女篮、女排运动员相比,个性表现更为热情活泼、自信好强,与女大学生相比,其个性特征表现得较为鲜明,性格更为成熟。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双重个性均属于适应型、外向型、安详机警型和果断型。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capability of the 4 test items “sprint”, “agility”, “speed while dribbling” and “throwing a ball” of the Dutch perceptuo-motor skills assessment used at the age of 7–10 years to predict table tennis performance (U13, U15 and U18) 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Data of 1191 young table tennis players, collected from 1998 to 2013, were analysed in univariable an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an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The test items “sprint” and “throwing a ball” showed to b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table tennis performance outcomes in boys (P < 0.05). For girls, besides these test items also “speed while dribbling” ha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 0.05). Since the accuracies of the models were low, it is advised to include other determinants to enhanc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 model for table tennis performance. Nevertheles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perceptuo-motor skills assessment migh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programmes in table tennis as an additional method to objectively estimate a youth players’ potential. Future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inclusion of test items specifically assessing eye hand coordination and other domains, for example, the psychologic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domain, related to table tennis performance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技术评价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技术评价存在技术评价标准脱离班级教学实际、技术评价指标难以体现比赛能力、乒乓球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发展滞后的问题,影响到乒乓球普修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提高击球有效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转变乒乓球课程评价思想,合理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师理论培训力度等对策,为解决广西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技术评价有效性缺失问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模拟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训练思想、掌握对手的技战术和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在训练中能合理地把模拟训练加以运用,能对运动员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对运动员适应比赛更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探讨模拟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的科学性对乒乓球的运动训练提供了参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