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景再现去年6月,我校请于漪老师作了一场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于漪老师与我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75岁高龄的于漪老师神采奕奕,激情满怀。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她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结束的时间到了,仍然意犹未尽。光是这种人格力量,就使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折服。即便这样,于漪老师还反复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做教师;我教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遗憾课。"在感叹于漪老师大家风范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伴随终身的不断超越、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动力的助推,更需要执着坚守。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学习与研修、个体与群体共享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学校要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架设成长桥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  相似文献   

3.
成为93/4老师     
蔡慧瑜 《师道》2024,(2):29-30
<正>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面对教育的时代性,我们需要一次次重新出发,带领学生走向未来。同时不能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要谨记从儿童视角出发,去审视教育生命,保持鲜活。一、93/4之争成为93/4老师时,我已是教龄十多年的“青年老教师”了。孩子们在背后称呼我为“我们的Lydia老师”,而我则从这个称呼里揣摩着学生对我的喜爱程度,有些小满足。  相似文献   

4.
本月初,笔者代表编辑部参加了“薪火相传话师魂——庆祝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代表一起,向“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于漪老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奉献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于漪老师曾说:"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遗憾什么?遗憾是因为不完美,不完美预示着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于漪老师一辈子都在执着于专业的提升中。遗憾也是一种美。拉斯·史文德森曾说:"所有的乌托邦看上去都无聊得要死,原因就在于,唯有不完美,才是有趣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正是因为有许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遗憾"才丰富多彩,才如拉斯·史文德森所说的"有趣"。  相似文献   

6.
于漪说:新时代语文教师承担着"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重要使命,要"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二次转载文献,"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有着学术评价、学术引领的重要功能。以2015-2019年《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的研究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相关论文为样本,回望近5年来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收获和实践,展望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于漪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军人物,获得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奖章,是100人中唯一的基础教育届代表。她说要"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种使命意识让她始终遵循着"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将生命之花为教育事业而绽放。纵观她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她践行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延伸"、"敢于打破教材权威"、"让教材‘活’起来"四个方面。于漪独具特色的教材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墨驰思深,书香人明.”“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些熠熠生辉、启人心智的话语,是我在历时半年通读了于漪老师的《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之后,最深的几点感触.  相似文献   

9.
我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这堂课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在这堂课里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普遍地存在着阻…  相似文献   

10.
朱伟龙 《考试》2014,(12):12-14
<正>能够被称为教育家的人不多,于漪老师算是一个。她的言语谦逊而深刻,她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尽管她一直谦虚低调,强调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但在课堂上她有充足的自信,不为他信力所左右,这源于她树立的一辈子做一个合格的基础教育老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教学中必须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于漪老师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都希望学生把自己所教的学科学好,很多教师为了这一点也是精心备课,精致授课,布置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可很多情况下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卖力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部分学生并不一定真能把我们所教的语文科目学好。所以常听语文教师对着学生叹息:"我对你们如此负责,你们怎么就学不好呢?"要想学生学好语文,教师必须负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教和学毕竟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行为,教师再怎么负责,如果学  相似文献   

13.
于漪老师说,她一辈子学做老师。我是一个专科毕业生,一辈子学做老师,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居然也看到了一些绝美的风景。如何为人师小时候,我曾因迟到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高高地举着一根树枝。我怨恨那个老师,很长时间没有原谅他。很多年后,我即将走上讲台,一辈子做农民的父亲对我说:"误谷误一季,误人误一生,不敢不当心嘞。"我忽然又想起了那个老师,我发誓: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要给孩子尊重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5.
铁教师于漪     
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为人师表,一身正气。于漪长我九岁,三十年来于漪的人格魅力引导我感悟人格,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16.
永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王厥轩:于老师,您的座右铭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它蕴含的思想是什么?于漪:永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心存感恩,有两件事难忘。一件事是,我早年丧父,家境  相似文献   

17.
永远做教师     
傅松 《上海教育》2009,(17):50-50
一个人一辈子有幸接触名师,所受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屈指算来,认识于漪老师已经七个年头了。这里所说的认识,不是于漪老师在台上作报告,我在台下听的那种,而是在全校教师面前鞠躬拜师,以于老师为吾师。从那以后,我时常被于老师的大仁大爱、大智大慧所震撼,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越是钻研,越是感到其博大精深,越是由衷地叹服.我在<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谱系>一文中说过:"一个语文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语文教师在其语文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于漪就是当代语文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语文教师."这些话语反映了我的真实想法.2001年秋正逢于漪老师从教50周年,举行大型活动,会上山东教育出版社赶印出来的<于漪文集>非常及时地送到大会,于漪老师当时送了我一套,使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读到此书的读者之一.于老师在扉页上写着:"红兵同志:这是过去的脚印,充满了幼稚、不足与缺陷.审视,借鉴,跨越过去,创造辉煌."抚摩着精美的书籍,看着这几句话,我读出了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对青年语文教师一代人的殷殷期待,怎不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9.
名校名师     
“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于漪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著名的特级教师,是全国语文界的一面旗帜。有人评论于漪说:“于教师的课很难学,因为她的教学没有模式和程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于漪老师在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一位年轻老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20.
厚厚六大卷,洋洋三百万言,一部《于漪文集》讲述着当代教育家的动人故事,记录了当代语文名师不懈追求的足迹。于漪老师原本是学教育学的,由教心理学、历史转而教语文,由b、p、m、f不识,甚至不知语文之门径,继而成为著名特级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五十年寻寻觅觅,半个世纪锲而不舍,诚如编者所说:“看不够的是学术大海,听不尽的是思想的潮声。”于漪老师给人们启示颇多,最主要之点却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必须是最肯学习的人。 据权威科学家推算:人类科技知识在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到70年代每5年就增加一倍,而进入21世纪则会增加得更快。有人认为即或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他所学的知识也难以达到他所需要的20%。新世纪,新课改,新的观念要树立,新的知识要掌握,新的教法要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