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加上名师少、声誉低,学校发展一度举步维艰。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教育公平?如何让在校教师享受职业幸福?面临困境,我校开展师生调研,盘点自身问题所在。我们发现,学校管理者与普通教师如旧式婆媳’管理者靠行政权威,靠制度条例一管到底,不敢放手;教师则亦步亦趋,循规蹈矩,以致枯井死潭,难现生机。对此,学校领导大刀阔斧,立足学科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2.
留一条缝隙     
公路与旁边走道的缝隙,组合材料之间的空隙,不仅仅是热胀冷缩的科学发现,更是人生的至深哲理!如今的社会高压催生了一批批住在缝隙里的蜗居者,挤在缝隙里的乘车者,以及活在缝隙里的神经衰弱者。为了知晓那个小空间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从神经衰弱者着手,看看他们的缝隙在哪儿?症状一:待人接物易激怒,人际问题难改善。我们身处这社会中,与他人的往来就如每日的潮起潮落般重要且正常。然而常有人如荆棘般火辣,也常有人如寒冰般冷淡。曾有个关于刺猬的故事,寒风凛冽的冬季,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但是,喧嚣的外界环境和媒介的负面效应让每个教育工作中深感:教书难,育人更难!由于种种原因,各个学校都出现了一批丧失目标、好逸恶劳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出现了偏差,这些学生被称为"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广文,成长的肥田沃土一粒种子,只有种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广文,就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三年里,在这片丰厚的土地上,我们风雨兼程,我们彼此见证,我们共同成长。学校始终把老师的专业发展当做大事来抓,给老师们创造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搭建流光溢彩的发展平台。于是有了推门听课、每日公开课,有了每周的随笔、反思评选,有了一届又一届的课堂活动月,有了一场又一场的专家报告,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访问团……。公开课,可以让自己摈弃无效环节,打造高效课堂;随笔、反思,  相似文献   

5.
课改的浪潮席卷着中华大地,一个个课改实验校、示范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实验教师和改革领导者,他们如弄潮儿般引领着课改前进的方向。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小学的全体教师,在改革的热潮中也不甘落后,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课改之路。当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时,机缘巧合,结识了李希贵老师新学校研究行动中的重点实验项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个让语文课堂变成孩子们乐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瓶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已经提出了若干新理念和新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力地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给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尤其是针对普通学校,改变了学校难教难学的面貌,让每位老师、学生都出色。因此,我校根据学生特点,为了让所有的孩子能找到自我,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夏,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了宿迁市实验小学。虽已教书十年有余,但初进宿迁实小,我还是不免紧张,毕竟这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名校人才济济,而我资浅望轻,对于胜任这份工作,没有太大信心。然而,让我惊讶的是,在新进教师会议上,学校领导不仅对我们的工作经历一清二楚,还勉励我们一批新进教师努力提升自己,承诺学校将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持。这次会议,驱散了我心中的疑虑,让我信心倍增、干劲十足。除了安排我六年级教学工作,考虑到我有在教务处、教科室工作的经  相似文献   

8.
傅禄建 《上海教育》2013,(10):45-45
学生的想法丰富多彩很直接,我们真的能按照学生的意愿去办学吗?黄浦区在探索,他们率先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要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课程和学校一切的氛围,这一项改革说难不难,无非就是倾听学生的合理诉求,让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但它却也不容易,因为在升学功利追求中,孩子有发言的权利吗?他们的声音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吗?为此,我提议我们是否能从不做学生最不喜欢的四件事情开始。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用"微型团队"助推骨干教师发展。骨干领衔,聚焦课堂、聚焦问题、自主研究,学校给时间、给平台、给经费。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微型团队拉动一门学科,从而推动一批中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冒尖与拔萃,把一批批教师引上了幸福的合作共赢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0.
白海东 《班主任》2004,(7):42-43
当班主任难,要想成为一名让学校和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更难.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被夹在学校和学生中间,受了不少夹板气--既要维护学校的利益,又要维护学生的利益.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能经常保持一致的话,班主任的工作还好做一些,反之,班主任就要两头受气了.举几个例子说说这种夹板气.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中“原子结构”部分是属于概念性的教材.过去由于受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对这类教材我们总感到难教,有时便只能把前人实验的结论“灌”给学生,让学生死死记住.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本期我们在准备教这部分内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和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自觉地接受前人所得的科学结论,并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批林.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作了一次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教法是:先由教师提出并板书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相对立的见解:一种是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一种是物质不能无限分割下去,物质存在最后的、不可分的微粒.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了解到,学校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一所农村地区的学校,您能简单谈谈学校的发展历程吗?孟祥瑞副校长:学校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农兴镇,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1969年学校始建时,仅有六间土坯房,学生不足百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心校本部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1 035人,教师62人。在40多年中,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随着进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去非洲旅游,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前三天,向导非常尽职尽责;第四天,向导说什么都不走了。他说,走得太快,要等一等灵魂。这让我想到了学校文化建设。刚开始,文化的号角声让人热血沸腾,激情四溢。校园美化,制度重建,大干快上、言必称文化的热潮迎面扑来。可是,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而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学校文化的倡导,源于我们对病态效率学说的反抗:对教师的评价,如同对快递员的态度,看谁能又快又准地传递知识;对学生的培养高速度地运转着,速度吃掉了闲暇,也吃掉了只能在闲暇土壤上生长的思想和心灵……那自由的氛围,那学习的乐趣,那分享的快乐,到哪里去了?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本义,就是去寻求教育的真精神,去追寻春风化雨、静待生长,是去改变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去帮他们描画好人生的底色。这比校园和制度的建设,要难上千百倍。幸好,我们还有一批思想者和践行者。江苏教科院的成尚荣研究员,将学校文化的思考引入了人格的层面;而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张军校长的践行,则改变了一所学校师生的精气神。我想,他们窥探到了文化最不为人知的、也是最核心的角落。他们在疾步前行中,停一停,挽上了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蔡庆庆 《上海教育》2013,(4):138-138
倘若教研组能充分发挥“团结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提高一批人”的作用,那么“让教师尽快成长→让教师飞快成长→让教师畅快成长”的队伍建设目标就能达成。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组织,也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教研组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几年来的教研组长工作让我认识到,倘若教研组能充分发挥“团结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提高一批人”的作用,那么“让教师尽快成长—,让教师飞快成长一让教师畅快成长”的队伍建设目标就能达成。  相似文献   

15.
瑟瑟菊花     
重阳节前夕,学校购进了一批菊花,姹紫嫣红,五彩纷呈,让过往的老师赞叹不已。更可喜的是,学校决定将这些花分到各办公室。当我们办公室去搬时,大部分已“名花有主”,但在剩下的花中挑选一盆也并非易事,因为每盆花都各有特色,让人难以割舍。  相似文献   

16.
童年是柔软的,如江河源头之水,稍一用力,就会流向他方直至遥远。我们能将儿童引向幸福之路吗?童年是稚嫩与敏感的,无论学校给予了什么影响,它都会深深地刻在底色中。我们能让孩子们呈现出亮丽的生命色彩吗?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碱厂乡曾设想把农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设置适用专业,让学生学有所用,把学校办活、办好.可是,由于本乡经济基础薄弱,无力如愿.我们想如能和附近一两个乡联办,许多问题则不难解决.如,可解决生源不足问题,在三乡内招生,择优录取,提高生源质量;有利于广筹资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 的持续升温和普通中专的并轨,中等职业教育则越来越受冷落.许多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招生质量每况愈下,出现了学校招生难,教学质量提高难学生就业难的严重局面.有不少中等职业学校难以维持生计,转办成了普通高中或初中.对于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多方努力,找出发展的方向.一、政府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9.
(一)韩美林,从中国走向世界 李木生 “抽刀难入鞘” 这幅写于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的书法,由右向左矗立着五个大字:抽刀难入鞘。五个浓黑如夜的大字,如五座威严的山岳,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不愿入鞘的刀锋.正发出让鬼子丧胆的铮铮之声……难怪我们会在这幅书法的小字题款上,  相似文献   

20.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调整学校布局、适度规模发展是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必然有一批学校由于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或被撤消,或被合并,或被拆除,最终不复存在。虽然学校的名称永远成为了历史,但学校办学的辉煌让人们久久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