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魏  杨静 《新闻世界》2012,(3):169-170
当下,学界关于傅斯年的研究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其教育事业、学术成就和各种交往方面。关于傅氏的交往,学界的关注往往局限于研究傅斯年和具体某个人的交往。本文以傅氏人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阶段为时间线索,研究对傅氏影响较大的交往活动,试探析傅斯年是如何通过建构各种关系网络实现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陈寅恪与傅斯年》岳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38元陈寅恪与傅斯年成长、留学以及在动荡岁月中颠沛流离,执着学术事业的艰难历程,正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望静雅 《档案》2023,(3):39-42
傅斯年治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原始材料和立足考证,以接近最真实的历史,通过他遗留下来对《史记》的研究文献,也可印证这一特点。傅斯年曾开设《史记》课程,最终只有小部分教案保存下来,但从仅存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窥见傅斯年对《史记》的重视以及敢于疑古、求真求实的治史态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傅斯年教授学问博大精深,全集内容丰富.1952年,台湾大学出版社虽出版过<傅孟真先生集>(傅先生字孟真);1980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虽出版过<傅斯年全集>,但此次经欧阳哲生先生主编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傅斯年全集>一、二卷,却下了一番功夫,因此与傅集的旧籍相比,此新刊全集一、二卷,可谓踵事增华,蔚为大观.但因该全集一、二卷文字浩繁,且系旧籍新刊,故编者难免千虑之失.通过审校<傅斯年全集>一、二卷,我认为新刊前人旧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致翁文灏的一则函件^[1],为《傅斯年全集》^[2]所未收,涉及中央研究院庚款派遣留学荷兰,是留学史的一则珍贵史料。兹将此函适录如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6.
唐豫 《湖北档案》2012,(7):43-46
刘半农与傅斯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颇有名气的两个人物。刘半农是先生,编辑《新青年》,傅斯年是学生,创办并主编《新潮》杂志,他们有师生之名而无师生之实,在促进新文化运动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7.
王标 《档案天地》2011,(6):38-41,57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致翁文灏的一则函件[1],为<傅斯年全集>[2]所未收,涉及中央研究院庚款派遣留学荷兰,是留学史的一则珍贵史料.兹将此函迻录如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9.
一个好的言论家,关注的问题往往和时代核心议题高度吻合,核心议题因这些言论家的关注而更为重要,言论家也因参与核心议题的议论而更具公共影响.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的纪念馆与胡适故居毗邻;在台湾大学,行政楼门前的“傅园”及“傅钟”,无不凸显傅斯年的重要.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相对于这些显赫身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就是傅斯年的言论.  相似文献   

10.
大师旧影     
刘琅  桂芩 《出版参考》2005,(32):41-42
台大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先生于1949年1月接任台大校长,至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猝逝于"台湾省议会"会场,前后主持台大校务尚不足两年,却为台大树立了优良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大师旧影     
刘琅 《出版参考》2005,(11):41-42
台大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先生于1949年1月接任台大校长,至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猝逝于“台湾省议会”会场,前后主持台大校务尚不足两年,却为台大树立了优良的学风。  相似文献   

12.
论傅斯年对中国历史档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傅斯年对中国历史档案的贡献●邢培华张庆年傅斯年先生(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市人。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健将,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学者。解放前他曾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为...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史学思想中的传统史学与兰克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过程中,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影响与贡献尤大.一方面是对西方相应的史学思潮的回应--主要是兰克史学,另一方面是对本土主要是清代考据学实事求是传统的继承.两方面的融合形成了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屡遭劫难,陈垣将劫余部分进行整理,完成了《敦煌劫余录》,经傅斯年襄助出版,陈寅恪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该书的史学价值,并借此提出"敦煌学"这一命题,有力地促进了敦煌研究的深入发展。围绕该书出版链接了陈垣、傅斯年、陈寅恪等史学大师,他们"联袂"谱写了出版史上一段有些沉重的佳话,彰显了大师们强烈的民族意识、非凡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人情谊。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2月20日晚,著名学者傅斯年在接受质询后,因脑溢血逝于台湾省议会议场.消息传出,由他担任校长的台湾大学的学生群情激情,甚至到省议会去抗议.这主要是受报刊对傅斯年之死大肆渲染的影响,使他们在情感上一时无法接受.而各种报道和传闻中,一个细节尤能搅动人心,即傅校长是被参议员郭国基"气死"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扼要介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图书馆(傅斯年图书馆)丰富而高质量的典藏。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史学理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关二人史学成就的研究专著已有数部,但其中鲜有西方学者的手笔,而施耐德教授的《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本书德文版已于14年前出版,中文译著于今日方才面世,但该书所持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该书紧抓“真理与历史”这一深刻的史学主题,广泛采用西方史学中新兴的区分研究语言思想精华,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中心,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史学学人在面对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科学、史学与政治、史家与国家等一系列矛盾复杂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徘徊、彷徨的学术犹豫.  相似文献   

18.
赵春亮 《兰台世界》2012,(28):10-11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他6岁入私塾接受早期国学教育,11岁时即可熟背《十三经》,20岁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21岁赴欧洲留学.傅斯年自1927年海外学成归国从事教研工作直至1950年病逝,23年间为我国历史,语言、考古等专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作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他一生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组织参与了前15次殷墟考古工作;组织清理研究大清档案资料.在档案学领域,傅斯年也颇有建树.他在《史学方法导论》、《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等历史学专著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档案编撰、整理、利用等独到见解,在为历史学研究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丰富和推进了我国档案事业.他的档案思想至今仍是我国档案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1897年出生于江西进贤。民国初年在上海复旦公学肄业,1917年考入北大文科。他与傅斯年等同学追随新文化运动先躯陈独秀、李大钊参加“五四”运动。他激情如火,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在反对卖国条约“二十一条”的斗争中当选北京学生界代表,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的行动,以敢作敢为、富有时代使命感著称。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曾对罗家伦、傅斯年二位“五四”运动前锋人物作过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也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其教育思想中的人性化倾向、面向生活的原则以及教育独立发展原则都是其高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