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月18日,自封为“艺人”的著名编剧、演员、影剧评论家黄宗江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岁月无常,伴随着黄米江的仙逝,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替上岂坛的前辈们已凋零无几,那一代宗师也走进“告别的年代”,行将谢幕!  相似文献   

2.
媒体脸谱     
观点研究报告称:富人消费群体中名人广告影响有限最近纽约的“豪华品牌研究所”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出人预料:在富人消费群体中,名人广告的影响十分有限,甚至可能会“帮倒忙”。学者呼吁重视副刊独特价值报纸副刊不能变成娱乐版王蒙、范敬宜、金炳华、吴冠中、黄宗江、黄苗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10,(6):30-30
黄宗英(1925年7月13日-),女,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原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41年16岁时的黄宗英追随当话剧演员的大哥黄宗江,进了上海职业剧团。从剧团打杂开始,到代戏上场,到因《甜姐儿》一角儿红遍大江南北,对黄宗英而言,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因为她的美丽,灵气逼人,柔媚清新,任谁都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4.
黄宗江先生的文章里总爱写一句唱词:“少年子弟江湖老。”我不懂京剧,也不知此语出于何典。一日,听秦腔《赶坡》,那薛平贵唱道:“打罢春来是夏天,春夏秋冬不一般。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原来,此语藏在这里。接下来王宝钏唱:“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听戏至此,心里砰然一动,便生出了许多遐思感悟。  相似文献   

5.
追忆知己     
人生奇妙。冷暖无常。倘有三五知己,咫尺天涯,灵犀相通,当为平生快事。而黄公甚幸,知己者不止三五。 黄公谁人?兼容并包的杂家黄宗江先生。性情中人,多半辈子的时间置身于民间官方天堂庙堂地狱炼狱的交叉地带,进进出出,见怪不怪,热眼向洋,笑口常开;大讲人性、个性,也没敢忘了阶级性,兼具书生意气、战士情怀、才子并顽童作风。因而在旧友新朋之中颇有惺惺相惜者,彼此或拔刀于危难,或相忘于江湖,留下不少一唱三叹复又一波三折的悲喜故事。  相似文献   

6.
1993年春,沪上凤鸣书店举办“黄裳著作展”,黄裳同窗黄宗江曾作《贺黄裳著作展》小序,盛赞黄裳“行文汩汩,论人说事,论剧说书,洋洋40余种,如做线装,真乃是著作等身了。”所展出黄裳著作既包括他本人创作,也包括他的翻译和校注著作。笔者无缘躬逢其会,但可想见,那定然是琳琅满目,书香沁人吧!但是,黄裳先生毕竟是以山川游记,人物风情,书林掌故驰名文坛的著名散文家。黄裳先生通诗文,识书画,博学多  相似文献   

7.
分别创刊于1946年5月和7月的新民晚报“夜光杯”和文汇报“笔会”,是目前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两家报纸副刊,其历时跨幅之大,经历世变之多,用柯灵先生的话来讲,是“副刊史上,罕有其匹”。10月18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北京为旗下的两个传媒品牌“笔会”、“夜光杯”举办创刊60周年大型座谈会,许多与这两个副刊相伴走过的文化人,用动情的话语、真挚的祝福,表达他们与这两个副刊的“道义之交、鱼水之情”。黄宗江先生1946年就在文汇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卖艺人家》,60年后,这位终身以“卖艺人”自称的老人,拿着笔会60年文粹珍藏版,那种学…  相似文献   

8.
孙梅 《编辑学刊》2002,(3):77-78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势经济推行其文化观念,企图在全世界实施文化霸权.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应该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学习、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等于"全盘吸收",更不是"全盘西化".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第一防线,编辑人员首先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评论员文章从立意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之为程序性文章,主要是配合中央和省委的一些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等刊发的,以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与省委的会议精神、学习领会领导人讲话为目的,这类文章内部一般称为“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10.
符红霞 《今传媒》2007,(2):46-46
一个新闻记者的业务功底,不仅表现在捕获新闻线索的能力上,还表现在对新闻信息的解析、评判和取舍能力上.在筛选稿件过程中能果断放弃同样需要功底--而且是硬功底.  相似文献   

11.
"作嫁"与"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者,"作嫁"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人.人们以此称誉编辑,不少编辑也以此自况."为人作嫁何时休,见伊风光酸溜溜."内心如此感喟的编辑倘若有,想必也极少.多数编辑还是以"为人作嫁"为职志,奉之为荣业的.  相似文献   

12.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床第"一词,可以找到相关网页830 000篇,输入"床笫"一词,搜索结果为107 000篇.错误使用的次数约为正确使用的8倍之多.如:  相似文献   

13.
一个帖子前些时成了一个500多万人口地级市的热点话题,一天之内,跟帖近千条,而有关这条帖子的新闻又立即引爆了国内时评界的创作热情,一天之间,出稿164篇.  相似文献   

14.
保积红 《传媒》2021,(10):33-34
在新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移动传播成为社会传播的重要方式,传统广电媒体受到了新媒体不同程度的冲击,传统广电媒体纷纷通过开辟互联网新空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开始了融合新媒体的探索之路.山东广播电视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闪电新闻客户端为首发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打造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效、可管可控的传播矩阵,加快"主力军"向"主阵地"挺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内广电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5.
"笈"不同"籍"     
<三湘都市报>2006年3月10日A10版<传奇天门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鬼谷子还在天门山创立了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著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连小学生也会发现,句中的"笈"应是"籍".  相似文献   

16.
从北平布政使司到北京(京都)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是年8月,攻克元朝的首都大都,并将其降格为地方行政机构,在此设立北平府,作为北平行省,即后来的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相当于现在的省会).  相似文献   

17.
说"雌"、"雄"     
"雌"和"雄"是古代汉语里两个常用词,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其在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诸多意蕴.作者认为:"雌"、"雄"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分类、解释和评价,其语义场生动地表达了中国古代这样一种世界观:人类主体与自然万物共存,自然法则与社会准则统一、人间道德与天地节律相应.  相似文献   

18.
漂亮水手梅尔维尔著,郝敏译,作家出版社,2003卡拉玛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法官"罗赞诺夫著,张百春译,华夏出版社,2002罗蒙赞夫说:"任何生命都代表着善与恶的结合,在死亡的时候,它在自己身上,以纯粹的方式把善分离出来。恶,当然面临着灭亡,但不早于它与善进行顽强的斗争,在这个《宗教大法官传说》里,正是这个恶,以无可比拟的力量被表达出来了。"(?)这个结论对于梅  相似文献   

19.
"隔"与"膈"隔(g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g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这2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纵隔"与"横膈"的使用。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  相似文献   

20.
《读书》换了主编,依旧在按部就班地出版,开本还是原来的开本,装帧设计和字体也是一如既往,看不出有太大的差距,顶多就是在选稿的原则上有了一些差别。就是这每一次的差别,人们却总是要将它与沈昌文黄金时代的《读书》进行一番比较。每一次都要将沈昌文拉出来作标杆,来衡量后来者的编辑水准和眼光。次数多了,也难怪老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