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小兴 《百科知识》2013,(4):58-59,66,67
石城灯彩源于赣江源头江西省赣州市境内的石城县。石城地处江西东南、赣州地区东北,东南紧靠武夷山,界临福建宁化、长汀,以境内"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南唐保太十一年设县,是客家人南迁的重要通道。在1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石城民间渐渐形成了"事事当中有规矩,样样规矩不离灯"的风俗。石城灯彩的起源石城灯彩起源于唐末宋初,与客家人南迁关系密切。从汉明帝开始,中原就有"元宵燃灯"之俗。相传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节皆以灯为俗,因此也有"灯节"之称。后来,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惯逐渐从皇宫流传至民间,并同时出现了赏灯和其他一系列民俗活动。元宵节观灯,在南北朝时期已蔚然成风。大约在隋代,民间狂欢活动也加入进来。到了唐代,"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抬杠"的由来我国北方,以前有一种习俗,那就是所谓的"抬杠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这一天,由身强力壮的人抬着竹杠,上面有轿子,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丑坐在里  相似文献   

3.
凡文 《百科知识》2021,(5):50-5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相似文献   

4.
《百科知识》2007,(2X):58-59
正月的由来;元宵节观灯习俗始于汉代;哪些国家还执行绞刑;五花八门指什么;古代的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5.
正过年燃放爆竹,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民俗学认为,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活动。古人燃放爆竹,一般要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然而燃放习俗各个朝代有所不同。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周礼·春官》篇所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相似文献   

7.
<正>在闽南和台湾,每逢中元节——这个俗称"七月半""鬼节"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普度活动,超度那些被称为"好兄弟"的孤魂野鬼。农历七月不办喜庆事在闽南地区,中元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和元宵节的一个隆重热闹的民俗节日。闽南人忌讳将中元节称作"鬼节",不少地方习称中元节为"七月半",这也是避说"鬼节"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现在教你制作两种会转动的花灯。  相似文献   

9.
大暑三秋近     
正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形象地描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此时正处于传统的暑伏期间,为一年之中最热的一个时段。与暑热的气候相关联,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节候表征根据古人"月初为节气,月半为中气"的原则,六月的节气为小暑,六月的中气为大暑。由于人们习惯上把节气、中气统称为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拥有着一种标志性的食品。大年初一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呢,不用说,当然是月饼。小小的月饼,寄托着人们的幸福与希望。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氛围,让我们有一种文化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图苑巡礼     
猜射灯谜是一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早在清末民初,武安就有正月十五“打灯虎”的习俗。1956年武安市图书馆建馆,曾举办过几期灯谜活动。1989年武安市图书馆搬迁到新馆,在增设少儿阅览室的基础上,1995年元宵节,再开虎坛,在少儿阅览室举办“少儿灯谜竞猜”活动。  相似文献   

12.
每年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季节,蚊蝇孳生,百虫活跃,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所以在古代,端午节也是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卫生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比如吃粽子,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五加酒……几乎每个习俗里都可以找到健康根源。",下面我们就解读一下端午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健康密码。  相似文献   

13.
正小雪之后继之大雪,大雪是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人看来,"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相较小雪节气,大雪节气里天气更冷,降雪量更大,降雪的范围也更广,民众的活动也逐渐由户外转移到室内,相应也有一些习俗活动。节候表征大雪是农历十一月的节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十一月是葭草长出新芽的月份,古人因此称之为"葭月",  相似文献   

14.
正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汉语里,暑为热,小暑也即小热。此时暑热之气未达极盛,因此得名"小暑"。小暑节气期间,有六月初一、六月六、入伏等传统的一些时间节点。在这些节点上,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节候表征在古人的观念中,小暑是农历六月的节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  相似文献   

15.
正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传统佳节,在各地的节日风俗中,尤以赏花灯的场面最为热烈。唐代时,长安城的灯市非常热闹。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该诗描绘了上元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到了宋代,元宵夜观灯更是盛况空前,苏东坡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一夜鱼龙舞  相似文献   

16.
<正>唐代诗人元稹在《灯影》中吟诵:“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宫灯又名灯彩,兴于东汉,盛于隋唐。初时,宫廷用以照明、点缀升平,后来随着元宵节张灯、赏灯习俗而兴盛于民间。每逢佳节,洛阳城内处处“花灯四映,弦歌沸腾,游人通宵不绝”。洛阳宫灯传承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并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正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之"分"有"平分"之意。在古人看来,这里的"平分"至少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秋分这天为秋天之半,秋天被平分;秋分这天昼夜时长相等,昼夜被平分。秋分是传统农事秋收、秋种的时节,也是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节气前后又有传统的秋社日。与这些时令相关联,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习俗活动。  相似文献   

18.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8):45-46
正吃月饼始于元代中秋节为何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似文献   

19.
处暑七月中     
正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之"处",读作chǔ,有停止、隐退之意。字面上理解,处暑也即暑天结束了。处暑节气里,天气变得凉爽,庄稼收获在即,又有传统的"七月半",围绕着这些时令内容,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节候表征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是农历七月的中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由于人们习惯上也称中气为节气,因此,  相似文献   

20.
江华 《百科知识》2012,(12):55-56
正"达玛花开美人舞,五月博峪胜天堂",被誉为"吉祥福地"的博峪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办独具特色的采花节。博峪位于甘肃与四川两省交界处,隶属甘肃省境内,自然环境优美,村落多半建在山腰或山脚下,房屋均为上下两层木质结构,与南方山寨近似,故又被称为"藏寨"。博峪藏族保存了自己传统的语言和习俗,其中最盛大的节日就是纪念"珠玛柁底"的采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