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时间里,有些报刊互相转载、摘登为古人封“家”的文章,说《苏东坡也是一位医药学家》、《孔子是一位音乐家》,甚至说俄国诗人普希金是一位“经济学家”。这种为古人封“家”加冠的作法有何必要? 古代名家,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就,早已为人所公认。“术业有专攻”,有专才有“家”。一  相似文献   

2.
“对调”笔法启迪妙某日之夜,李君来访。我们无所不谈。谈到社会不正之风污染了某些青少年的纯洁心灵时,李君忽然从衣袋里掏出他儿子的作文本,翻到《今天应怎样向雷锋学习?》一页,指着一行字给我看:“今天,我听到看到的多是如何多捞钱,钱捞得愈多愈吃香!象雷锋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我学不来。”语文老师用红笔把“我学不来”一勾,改成了“我不来学”,并作了旁批:肯  相似文献   

3.
万秀贤 《青年记者》2012,(21):34-35
当下,全国新闻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此,新闻同仁积极拥护,身体力行,收获很多.但笔者也不时听到一些私下议论:“文风”不就是古人所谓的“风骨”嘛,老调重弹有何新意?是否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4.
有人问:淮阴侯同党性,扯得上吗?为什么一定要搬出个2000年前的古人呢?我也觉得不合适,但有根据:1989年第11期《中国记者》杂志上有一篇杂文《“中性报道”能中性吗?》,意在提倡新闻的党性,文章最后就引用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的一段话:“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并且说:“这样的道理,古人懂得,资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也懂得(美国之音就是最好的明证),唯独  相似文献   

5.
马金亮 《大观周刊》2012,(13):13-13
古人将人生分为若干阶段,《仪礼·丧服》中有“四殇”的划分,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这种“四殇”划分实际上是对未成年人成长阶段的划分,这也正体现了古人的分龄观念。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世界中的作者 很早就有人指出过,先秦的很多著作多是某一个学派的著作总集,虽然号称是某子,但并不肯定都是某子自己所作。清人章学诚就讲过:“古人之言,所以为公也,未尝矜于文辞,而私据为己有也。”他认为古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志期于道,言以明志,文以足言”。也正因为古人有“公”心,所以才能“其道果明于天下,而所志无不申,不必其言之果为我有也”。  相似文献   

7.
史志荣 《民生周刊》2022,(22):70-7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1 0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铝集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国家有所需,中铝有所为”的理念,把承担国家重点攻关任务作为集团践行“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4日至9日,著名学者刘小枫在首都师范大学做了主题为“从哲学到古典诗学”的系列讲座。刘小枫以尼采和施特劳斯为古今的桥梁,提倡今人通过领会古人写作的方式去领悟古人的思想,从而达至古人的生存境界,即以柏拉图的方式去理解柏拉图,才能回到柏拉图。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古典诗学?以及如  相似文献   

9.
常听基层通讯员抱怨:“我们这块屁股大的地方,划根火柴都能照亮全街,有啥写头?若是在大城市,那就好喽!”我觉得这种认识和想法未免偏颇了些,其实“塘小”也有“大鱼”可逮。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和发掘,古人云:“百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的“辞章”或者“词章”,就是文章;“辞章之学”,就是文章之学。“文”“辞”“文辞”“文章”“辞章”,这些字眼,古人常常交互使用。在古人的笔下,这几个字眼有时候有些区别,此如用“文”或者“文章”指写成的作品,用“辞”“文辞”或者“辞章”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时候没有区别,既用它们指作品,也用它们指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1.
曾经听到一位文学编辑讲过:“我选稿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新意。”这话很有道理,也可能是许多编辑的共同感受. 凡是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新的东西.创作的含义就是“创新”,比如立意新、题材新、构思新、语言新等等.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都不例外.其中重要的是立意新. 新意,就是有新的见解.见解新,文章才有生气。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有什么生命力?比如,一篇散文,都是别人写过的内容,或是人家讲过的道理,无论再怎么下功夫,也不会成为好作品.古人讲的“惟陈言之务去”,“文章切忌随人后”,都是这个意思。而古人提出的“领异标新”  相似文献   

12.
自从宋祖英唱的《辣妹子》这首歌流传之后,湖南的泼辣热烈更加令世人瞩目。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如古人所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说的就是“天人同构”包括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而相沿成习,铸成特色。今天,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辣椒湖南》,也让人  相似文献   

13.
古人写文章比较含蓄。宋代文人姜白石说:“语贵含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也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何谓含蓄呢?含蓄就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也就是常说的意在言外。  相似文献   

14.
古人“名”“字”的命名注意到了异读字的干扰。我们对《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四万多人名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名”“字”存在异读者不足三百。但命名最重要的依据是义,字音的异读有时为了字义或其他因素而不得顾及,故古人名、字中也存在部分有异读音的字,这给今人读古书、称呼古人或了解古人命名的含义等带来不少困难,也易造成误读或误解。  相似文献   

15.
苏涛 《新闻世界》2008,(9):136-137
本文通过成语“至言不饰”的释义及分析,阐述了古人对“至言”的追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新闻报道理念。认为简洁、准确、客观和真实既是古人赋予“至言”的深刻含义,同时也是现代新闻报道的理念追求。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的贫困县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他卖官、受贿一百多万元,被抓了起来。他终于进了垃圾堆。 谁请他来的呢?党和政府一再有决定、通知:当党政干部是不准以权谋私的。而且已经打了一大批以权谋私的官员。可是谁也没请他来发财,是他自己硬要爬上那个他认为能发财的位置的,他是自觉要当社会垃圾的。 过去有过一部电影《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17.
古人论文,非常注重立意,强调文章要“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所谓立意,即立定题旨,也即确立文章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的主题。 立意,在文章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的话,那么,立意便是文章的“灵魂”了。一个人要是只有骨肉,四肢发达,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那岂不成了一个毫无智能的“躯壳”?文章的题旨,恰似人的“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市场难得出现“疲软”景象,为此,一些人惊慌失措,也有一些人强自镇定,新闻记者往往随大流,忠实地反映出这两种情绪。但是也有不跟着大多数人的感觉走的。《服务是一种市场潜力》(见1989年12月2日新华社新闻稿)表达了一种独立的见解,指出:工商界只要变换经销手段,照样可以打开“疲软”的市场。该文言简意赅,写道:“市场‘疲软’了,单单依靠产品看上去已经吸引不来消费者手上的钞票。这时,需要一些新的契机,一些商品以外的东西……”除了商品之外,工商界还能提供些什么呢?当然,“还有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毛诗序》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说,古人在用语言不能充分抒发自己内心感情时,往往借用歌曲的节奏、人体的动作来辅助。报纸主要靠文字表达思想,它有没有“言之不足”而有求助于“舞”呢?  相似文献   

20.
茫茫大千世界,草木逢春而绿,百花应时而绽,这铁打的自然规律没有人会产生怀疑、譬如那盛开于阳春时节的桃花,若不依赖现代温室培养技术,有谁能叫它开放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的隆冬,与“俏也不争春”的梅花一比高下?尽管古人诗词中也曾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描述,但毕竟说的是由于自然温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