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历史唯物主义利益范畴内涵及利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需要构成利益的内容。利益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人的需要实现的社会形式。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基础性范畴。利益结构可以划分为物质利益与精神文化利益;个体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广义利益与狭义利益。  相似文献   

2.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文化,是把人当作人的一种价值体系。人文文化指向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人文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在实际生活中集中体现为重视人生的现实价值,表现为对于个人的尊重和关心。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核心和灵魂、精神动力及方向,它奠定了人在人类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文化危机实质上反映的是人类的生存境界(意识)的危机.人类应该创造条件,"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由本能境界的生存走向生态境界的生存.批判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占有性,针对国际技术统治鲜明地提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应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恪守"富有同情心的公正原则"的"公共领域",是适应人类进入生态境界生存的需要.全球化时代现实发展的这种趋向,要求文学的价值应以审美的形态,把人的一切方面的存在整合为一种向生态境界生存发展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4.
张曙光、梅景辉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哲学的视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民族精神和人的生存境遇,既能够从民族精神的生成中探究人类生存境遇的变迁,亦能从人的生存境遇的提升中反观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丰富的的历史内涵。为此有必要对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理性精神、现代人生存境遇和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认真考察,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是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现阶段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社会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孔子认为能够带来人类幸福与光明的只有道德文化。康德认为文化就是人能够作为终极目的并且有希望不断接近这个目的的生存状态和条件,文化就是人的社会价值之所在。舍勒认为文化本质上是个精神价值的概念,文化关系到的是人格的教化和培养。  相似文献   

6.
信息是一种资源,一种可给人类带来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经济资源和企业资源。人类社会依赖于不断开发各种资源才得以生存、发展。在传统农业时代,人类以开发野生动植物等再生资源为主;工业革命后,人类加强了对煤炭,钢铁、石油等非再生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天,人类则进入以开发信息资源为主的时代,其特征是: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教养即文化素质及文化品格的体现,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治乱兴衰.值此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中国精神文化正受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严峻挑战,必须在立足当代、立足本国的基础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要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努力探索新的出路,不断繁荣中国文化,建设好民族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顺利实现我们党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人素质,这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价值的存在形式表现为自然资源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价值、集体力或社会力资源价值和精神资料价值四种基本类型,价值的转化形式则表现为潜在的价值和现实的价值两种基本类型。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团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人的社会化与体育浅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形式之一,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萌生到壮大,从简单到复杂,发展至今日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无不与人类生存技能的学习、培养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指人...  相似文献   

11.
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的劳动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维护社会进步的特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师的职责是将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精神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教师是塑造学生个性和开发学生智力的拓荒者。在传道、授业过程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因此,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它既是一种精神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功能体系,给人的行为提供价值标准。如果一个社会文化薄弱,文化应有的功能就会残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能否完成一种精神上的优养和文化上的更新,已成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建设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大特点是把伦理道德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深入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的构成、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存在着缺一不可并相互关联或依存的三种人文资源和三种社会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大时代,都存在着最为重要的该时代主导的人文资源和主导的社会生产。随着开发自然资源重点层次有规律的逐层深入以及实现人类价值理想重点等级有规律的逐级提高,主导人文资源和主导社会生产有规律地发生着历史更替。原始社会人口资源和人口生产居于主导地位;文明时代物质资源和物质生产居于主导地位;未来时代精神资源和精神生产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搏击运动:人类本性的延承与不同文化符号的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搏击运动为研究对象,从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对搏击运动进行解读,认为:搏击与暴力是人类本性延承与发展的需要;搏击格斗随着人类的起源而存在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延续,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竞争与生存;不同文化母体的依附成为搏击运动生存发展的基础;搏击是一种生物现象具有双重性,即是人类保持自身生物优势和抵抗自身退化的有效手段又是现代人生活中宣泄不良情绪的主要途径之一;搏击运动演绎着不同的文化象征是不同文化符号的传达;人类的遗传、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不同人种在搏击技能的表现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一种高级精神需求,对人的价值实现以及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旅游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然而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旅游业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除了经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众休闲权、资源与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二是旅游业在公众审美、社会公德、伦理与国家精神和文化认同等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文化与独特资源的潜在教育功能;第三,旅游业仍未彻底扭转“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与生态文明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在社会公平、公众教育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以期为实现社会全面、充分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从蒙昧时代到现代社会,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毋庸置疑的深刻影响.作为一种隐形的巨大文化力量,它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教育方式、行为准则以及数学观、艺术观和世界现有着潜移默化的功能,以其思维深邃性和不倦探索精神哺育和提升了人类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创造诸多条件,其中发展先进文化至关重要。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反映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民族提供凝聚力和精神动力,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强劲的智力支持,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空前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可持续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球的关注。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在我国特定的人口、资源、环境下,制造业是否需要大力发展?如何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