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卮”     
卮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其种类不一。有底下有孔的漏卮,其外泄的特性使“漏卮”一词成了利权外溢的象征。还有一种侑卮,也就是所谓的欹器,这是一种“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苟子&;#183;宥座》)”的酒器,古代帝王用它来戒骄戒满。而由于它的随物而变的特性,又使它染上了随和人意,毫无主见的含义。原出于《庄子》的“卮言”一词,比喻无主见之言,一直用到今天,常作为对自己作品的谦称,含有“漫谈”之类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说“鼎”     
我们的祖先从发明陶鼎到青铜鼎再到铁鼎前后绵延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鼎最初的用途是做烹煮器具,直到春秋时期,贵族还用鼎来烹煮食物。在鼎里放上食物,底下架上碳火烧,食物烹熟后,用杠穿过两耳,由下人们抬至客厅供贵族享用。夏铸九鼎之  相似文献   

3.
说“臣“     
潘明云 《天中学刊》2000,15(4):53-53
“臣” ,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词。许慎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解释“臣”的本义为 :“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弄清了“臣”字的本义是“眼睛”之后 ,我们再来认识它的引伸义 ,就可追本溯源 ,顺理明义了。“臣”的直接引申义是“奴隶”、“战俘”(旧说是“臣”的本义———笔者注 )。《书·费诗》 :“臣妾逋逃。”《传》 :“役人贱者 ,男曰臣 ,女曰妾。”《疏》 :“臣 ,征伐所获民虏也。”在殷周奴隶制社会时期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而许多奴隶是来自于战俘 ;《韩非子·五蠹》 …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4日《参考消息》第3版《小心明星陷阱》一文写道: “摄影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摄影师喜欢对女模特直接上下其手,一点也不避讳。一位女模特就表示,有的变态摄影师,甚至会趁着拍泳装照抹油的机会,直接把手塞进她们的泳衣里。”从上面文字看,该文作者显然把“上下其手”当成了一种猥亵行为。  相似文献   

5.
常用词“牖、窗”的历时更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牖、窗”的历时更替情况,认为:牖窗是表“窗户”义的一对同义词,“牖”是先秦至西汉时期的通用语。到了东汉三国,牖窗在口语上呈现出同义竞争的局面。从西晋开始,窗在口语上逐渐取代牖,成为当时的通用语,至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杜丽荣 《现代语文》2001,(10):32-32
讲到中国近现代化史时人们常常会用到“西学东渐”这个词.其中最后一个字“渐”一般人总是习惯性地念成‘'jian”,笔曾询问过许多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念成“jidn”,其实这里它应该念作阴平的“jifin”,而不应该念作去声的“jian”。  相似文献   

7.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对该章的理解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自牖执其手”一句。历来的注释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试作粗浅的归纳与考证。一、孔子不敢当说此说影响最大,也为不少注释者所采用。它源自朱熹。他在《论语章句集注》中说:“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而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朱熹在《四书或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转换字"的五个方面:有无转换字、是非转换字、整体与局部转换字、正负转换字、一个与几个转换字。  相似文献   

9.
释“子”     
小篆“子”字,象人首与手足之形。“子”的本义是“孩子”,男女兼指。《仪礼·丧服礼》: “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郑玄注: “言子者,可以兼男女。”古文中,“子”指男还是指女,常常需结合语境才能确定。《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  相似文献   

10.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①我不是邓先生的入室弟子,从来不敢以门生自诩,恐有僭伪之嫌。甚至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都没有勇气站到邓门弟子的行列中去。(刘浦江《不仅是为了纪念》,《读书》1999年第3期) ②1981年本科毕业后,我顺利考上本校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正式成为章先生的入室弟子。(《十年磨一剑——马敏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4年第1期) “入室”,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邢(?)疏曰:“言子路之学  相似文献   

12.
也说“棹”     
读了贵刊2001年11期谢刚老师的<什么是"棹">及"编后记",我也来说说"棹". "棹"是划水引船前进的工具,似"桨"而不是"桨",与"桨"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王正 《学子》2003,(2):54-54
《七根火柴》课文里有三处使用了“粘”字:①他……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②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面粉……⑧……打湿了的头发粘在前额上……在教学中,老师告诉同学说,“粘”有两个读音:zhān 和 nián。根据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来确定该读zhān 或 nián。说上面的①读 nián,②和③都读zhān。这是吴迪念初中时学语文课文学的。现在她上高中二年级了。老师在教学中恰巧又举了《七根火  相似文献   

14.
一、作助动词1.有胆量。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相似文献   

15.
说“福祉”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句话中的“福祉”是什么意思呢? 要解释“福祉”,先得说说这两个字共同的偏旁“(?)”。“(?)”在古代就是“示”字,“示”在甲骨文中很像我国上  相似文献   

16.
说“打造”     
龙玫  罗耀华 《语文知识》2003,(11):16-17
“打造”是近来在各类报纸、杂志、互联网站上频繁出现的一个词语。该词早在宋代就有了,现如今却是“旧瓶装新酒”,有了一些新义。根据袁宾、段晓华等编著的《宋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60页)记载:  相似文献   

17.
“空穴来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一般辞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语出宋玉的《风赋》:宋玉对(楚襄王)日:“臣闻于师,枳旬来巢,空穴来风。”刘洁修编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认为语出《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因此可以这么说,“空门来风”是这个成语真正的源头,“空穴来风”是后人在使用中修改定型的词形,二的意思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马晓娜 《学语文》2003,(1):43-43,11
“不一定”和“说不定”这两个短语,都表示不能确定,用于对某种事实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的推测。例如: (1)能不能通过考试,还不一定。 (2)能不能通过考试,还说不定。 (3)明天说不定会下雪。 (4)明天不一定会下雪。二者在语义上的差异表现在: (一)当二者后面是动词的肯定形式时,“不一  相似文献   

19.
说“白”     
在甲骨文和小篆里,“白”字都具有象形特征,但字形过于简括,因此对它最初意义的解释纷纭得很。许慎说是鼻子;朱芳莉说像拇指之形;有的文字学家说它像种子的形状;还有的说它像正面人头之形……诸释中“像正面人头之形”一说较受认可。由人头之形使引申出了尊长之义,《甲骨文编》中说:“卜辞用白为伯”,  相似文献   

20.
“X事”集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