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难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难所造成的影响一般比较持久、广泛,并且不同人群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因而灾后的心理干预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灾后的心理干预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应激期、慢性应激期和心理康复期.在每个阶段,受灾人群都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相应地,心理干预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差异.不仅是受灾人群,灾后的心理救援者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几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凡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灾后儿童应激发展阶段特点和国内学者对唐山大地震孤儿心理健康的远期调查研究,提出汶川大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要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策略,要注意对不同应激阶段儿童心理干预的策略不同、对不同类型儿童心理干预的侧重点不同、发挥儿童自身恢复力以避免“心理变异”的产生等三大问题,以尽快治愈儿童当前严重的心理创伤以及减少远期心理障碍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突发的汶川大地震,对于经历了灾难的人们,是一次严重的心理应激创伤。地震发生后不久,心理专家纷纷奔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各大媒体也不断介绍心理援助知识和心理援助工作进展情况。有专家表示,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大楼的置盖、街道的再修,受灾同胞的心灵深处同样需要抚慰,灾区急需一批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干预专家和相关人员,这也让人们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到心理学类专业上来。  相似文献   

6.
教育时讯     
教育部向受灾中小学生赠送心理自助手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生灾后心理自助手册《我们一起度过--献给地震灾后的孩子们》编制完成。已赶印80万册,5月20日免费送到受灾地区中小学生手中。地震灾后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辅导,  相似文献   

7.
在面对突发应急事件时,应从人文关怀角度,关注应急事件中的心理问题。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从应急事件的三个反应阶段:前期反应、中期反应和后期反应以及受灾人群和施救者两个角度对应激管理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考察。这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思路,将为我国应急管理系统中心理应激系统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CISD课程简介及其对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徽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81-85
危机事件压力转化(CISD)课程是为了减缓个体在灾后可能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实施的短时程会谈式团体支持活动,是当前各国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当代CISD课程的基本假设、基本过程与主要技术、组织形式与变式、效果检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对我国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促进个体自我复原并引导个体在危机中成长;借助团体的支持并结合本土的文化;重视灾后心理评估与长期追踪.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灾难事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它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造成其永久的心理创伤。认为突发灾难事件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家庭、群体度过危机、减少创伤的有效措施,也是人道关怀的具体体现,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灾后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施过程必须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对普通人群宜采用妥善安置、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宣传应对知识与技能、保持与其他救援途径的协调关系等具体办法;对重点人群宜采用陪伴与支持、情绪管理、放松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等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相似文献   

10.
一次学生校外坠亡事件后,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所在班级进行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紧急事件应激晤谈也称紧急晤谈,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团体心理干预方法。心理教师通过对这次干预辅导的过程记录,探索了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较大范围地对班级进行善后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灾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特殊需要,绘画疗法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心理疗法,在灾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本文通过介绍灾后儿童心理方面的表现及学校危机干预的特点,以及绘画疗法的概念、特点、作用、具体操作技术,讨论其在灾后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使受灾人群心理遭受了巨大创伤。对震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减轻灾难对人的危害,帮助个体尽快恢复心理平衡。本文根据灾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有:情感宣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沮丧者的干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必要的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论地震灾后儿童的心理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灾后儿童的心理重建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灾后儿童的创伤性心理反应的主要表现、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同时提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灾后儿童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我国的心理干预工作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构建灾后心理干预机制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灾后心理干预机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现代人的精神卫生意识,加强灾难心理卫生问题研究,组建灾后心理干预专业团队,制定灾后心理干预法律。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或之后,可采用心理急救、应激晤谈、情绪稳定化、放松等应急心理干预技术,对相关人群实施及时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他们罹患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概率。在风险治理视域下,把握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着力构建“三体四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干预体系。即强调社会治理者在宏观层面构建体系,搭好平台,促进运行;心理专业人员在微观层面实施专业化的心理干预;社会大众既要重视外在的心理疏导,也要加强内在的心理建设,从而实现“由心而治”的社会风险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震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舞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中,灾区儿童受到了程度不同的身心创伤。现在灾后家园的重建已全面地展开,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危机是灾后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问题,这是迫切需要重点心理干预的。  相似文献   

17.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不仅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使他们遭受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家园被毁之忧、丧失亲人之痛、震灾惨烈之状.盘踞在每个灾区人民的心头。由此.怎样及时地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化解悲伤、分担忧愁.预防或减轻灾后长久的心灵创伤.以及继发性伤害.成为作家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本文考察了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阶段性和年龄性特征,提出灾后儿童心理的康复与重建需要开展多层面心理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开展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康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辅导策略、活动方式以及服务技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重大灾难后灾民心理的特点、表现以及影响个体心理危机反应的因素,阐述心理危机干预在灾后重建中的意义,提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措施及有效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缓解灾民心理压力和创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使用PTSD-SS和SCL-90量表进行两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地震9个月和18个月后震区居民的心理状况;对接受过心理援助的居民、心理援助人员、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灾后心理援助的模式、经验和问题,为以后的心理援助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显示:(1)重建期震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心理状况较差,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SCL-90的检出率都较高;(2)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化和睡眠饮食问题最突出;(3)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人群体和失去孩子的父母心理问题最严重;(4)"灾后环境及救灾满意度"能负向预测PTSD和SCL-90的症状.因此建议心理援助应长期持续地开展,并建立健全灾后心理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