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在一定条件下,以氯酸锂氧化Mn^2+沉积的化学MnO2对其进行MnO2含量,视比重,肼指数,磁化率,放电性能以及红外与差热分析。结果表明,为此制得的CMD电化活性较高,有望替代电解MnO作为干电池的活性明极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可充碱锰电池。将东洋MnO_2成品在实验室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掺杂剂(物理掺杂)的掺杂实验,将制备的掺杂EMD样品进行充放循环实验,研究其可充性。确认添加剂性能,测试EMD—Bi(掺杂剂)的理化性能。讨论EMD—Bi的充放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于定量检测Hg2+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涉及化学键、空间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及前沿化学理念,供一线教师选作高中化学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峰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mA·cm-2。  相似文献   

5.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nO2电极材料,以从旧电池里回收的MnSO4为锰源,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合成MnO2制备成电极,并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采用三电极测其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用对称电容器测其恒流充放电时间对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别研究同一还原系列的样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时间对MnO2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分析得出:在以过硫酸铵为还原剂的情况下,48h合成的MnO2更适合做超级电容器的合成材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肾上腺素在0.5mol/L H2SO4溶液中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0.5mol/L H2SO4溶液中铂电极上,肾上腺素的电氧化反应具有准可逆电荷跃迁的特征,其动力学参数,扩散系数(DR)为2.75&;#215;10^-6cm^2/s,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为2.27&;#215;10^-4cm/s。  相似文献   

8.
陈晶  卢小泉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5):41-42,48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特性分析了Cu2+催化振荡体系的频率特征,得出了其特征频率值.由此反映出了该振荡体系具有多频特性.通过其正、负反馈反应机理分析了体系中多频特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结合电泳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了含碳纳米管(CNT)夹层的PbO_2电极(CNT-PbO_2),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在CNT夹层表面电沉积10minβ-PbO_2活性层可获得β-PbO_2晶粒较多、晶粒尺寸较小、比表面积较大的CNT-PbO_2电极。利用CNT-PbO_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水中苯胺,研究电流密度、苯胺初始浓度、温度、支持电解质浓度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苯胺的降解率升高;苯胺初始浓度越高,苯胺的降解率越低;在实验范围内,温度和支持电解质浓度对电催化氧化降解苯胺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引入铅笔芯电极并结合分辨率高、灵敏度好的铋构建了铅笔芯铋膜电极,运用铅笔芯铋膜电极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对Pb~(2+)的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峰形良好的Pb~(2+)溶出信号的溶出伏安图,铅笔芯铋膜电极对于Pb~(2+)的响应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均在4~10μg/L和15~85μg/L,Pb~(2+)的检测限达到0.46μg/L。检测结果满足欧盟、美国环境保护局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与LiFePO4相比,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具有更高的Li+扩散系数和更高的放电电压、能量密度和高的比容量,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且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高容量产业化电池材料。综述了近年来Li3V2(PO4)3的主要合成方法、充放电机理及其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对Li3V2(PO4)3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采用球磨辅助碳热还原法制备锂离子正极材料Li3V2(PO4)3,并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技术对Li3V2(PO4)3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Fe后,材料放电容量增大且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TG/SDTA、XRD和SEM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900℃下煅烧15h制得的材料结晶程度最佳,样品具有最大I(003)/I(104)强比值,层状结构特征最为突出。从单个颗粒来看,样品表面光滑,界面清晰,粒子呈类球状,粒径大约在0.5μ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另外,添加剂对粒子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Fe3+强化TiO2光催化降解磺胺嘧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Fe3+参与TiO2的反应机理及微污染物的矿化效果,研究了Fe3+辅助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磺胺嘧啶(SD).通过TiO2悬浮液中预添加FeCl3和既定的时间取样并测定SD浓度的方式,分析了Fe3+参与TiO2催化降解反应后的效能、SD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和SD的矿化效果,探讨了溶液中Fe3+与TiO2之间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TG/SDTA、XRD和SEM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900℃下煅烧15h制得的材料结晶程度最佳,样品具有最大I(003)/I(104)强比值,层状结构特征最为突出。从单个颗粒来看,样品表面光滑,界面清晰,粒子呈类球状,粒径大约在0.5μ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另外,添加剂对粒子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钯负载于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出负载催化剂 ,催化一氧化碳和苯乙烯的共聚合 ,考察其催化活性及使用寿命 .利用树脂的离子交换特性研究聚合体系中废液钯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结果表明 ,负载钯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 .树脂 D-72能很好离子交换聚合体系废液中的 Pd2 、Cu2 等组分 ,其重复利用催化活性可达 473 .93 g/(g· h)  相似文献   

16.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体中稀土元素Sm3+的含量。另外,测量了室温下250—2000nm范围内的吸收和透过光谱以及在405nm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Sm3+:NYW晶体具有易于生长、分凝系数高、吸收峰强、吸收带宽等优点,在LD泵浦的激光器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中药软枣猕猴桃A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Planth ex Miguel的叶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种结晶性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证明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acid)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利用酸催化的快速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3+掺杂量(x=0.01%~3%)的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和La3+掺杂量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催化剂用量和La3+掺杂量的不同而不同,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La3+掺杂量为0.5%时,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2.1.×10-2mg(L·min)-1,反应120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1.55%.  相似文献   

19.
本评介绍了用NH_3—NH_4HCO_3浸提氧化铜矿,直接制备饲料硫酸铜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氧化铜矿资源,具有产品质量高、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优点,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