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建忠认为"有""无"是约指代字、同动字、无属动字、助动字以及决辞。实际上"有""无"只能是同动字,不能是约指代字,无属动字、助动字和决辞只是同动字"有""无"的用法归类。  相似文献   

2.
一个字含有两个字的音和义,叫"合音兼义"。最常见的是"诸"字。"诸"字是"之乎"二字的合音兼义;又是"之于"二字的合音兼义。一、相当于"之乎"的合音兼义  相似文献   

3.
"舆"的本义是"抬",从舁从车,"舆"中间的"车"是"东"的讹变。"舆"本义逐渐模糊后新造"■"字,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與"和"擧"也是古今字的关系。"舆"和"與"音近义同,在"舁"的基础上分化,是同源字。"■""擧"分别是二者的分化字。  相似文献   

4.
正三、偏旁独立,因字立形《乙瑛碑》中的字,笔画分布相对均匀,相互依托,和而不犯。如图66-1"侍"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图66-2"修()"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图66-3"空"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图66-4"意"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和偏旁之间各自独立,互相呼应顾盼,和而不乱。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爱旅行的"主"字先生出发了.   他来到松软的草地上,遇到了"王"字先生."咦!你怎么是光头呀?""王"字先生听了捧腹大笑,说:"'主'字先生,我和您可不一样,您是'主'字先生,可我是'王'字先生.""主"字先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6.
<正>简写的"听"字,在小篆中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口",右边"斤",本义是张口笑的样子。现在这个字已消失了,真正的作用是表示用耳朵听取声音。它是由繁体字"聽"字同音假借简化而来的。所以我们讲"听"字,必须从甲骨文的"听"字讲起,重点讲"聽"字。甲骨文的"听"字是个会意字。一只大耳朵,上下两个"口",这些都是象形字。"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口",是人的发音器官,两者  相似文献   

7.
说"才"     
汉字中的"才"字构字本义尚无定论.本文分析"才"字字形,把它与相关字如"余"、"舍" 等相比较,认为"才"是"材"的初文,"材"是"才"的后起乳化字;"才"本表示房屋的一种支架.  相似文献   

8.
简化字中有一些字的声旁是"卖(卖)",实际上应该是"(買)',这是隶变后字形相溷造成的.经传中多不见"(買)"字,而常见"儥"字,实则二者为一字之分化,"(買)"字后以假借字形"鬻"或"粥"行,"儥"字则仅见于经传中且鲜用,他们所代表的字义逐渐被"买"和"卖"取代,这是因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战国策》中的"是"字的用例进行穷尽式的搜集和整理,就其中的"是"字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来讨论《战国策》中的"是"字的用法。文章认为,《战国策》中的"是"字作代词时,能够在句子中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是"字还有形容词、动词的用法,以及由"是"字组成固定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智力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读错,这是什么字?千百年来居然"一直读错",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呢?就在人们苦思冥想时,主持人突然亮出了答案:"一直读错"的字就是"错"字,正如一直读"天"的那个字就是"天"字。于是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对于同一句话,有时完全可以做出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本书里,有许多"乌"字和"鸟"字。"乌"字对"鸟"字说:"凭什么你有眼睛,我没有眼睛呢?"鸟"字回答说:"因为我代表的是动物,你代表的不是动物。是动物才有眼睛啊!"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的"默"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兼会意字。说它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黑"字是读音,右边的"犬"字表示这个字与犬有关,它的本义是指犬突然袭击人。说它是会意字,因为"黑"字表示黑暗中犬突然袭击人。犬在突然袭击人之前没发出声音,这就是沉默。古人为什么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从"借音字"和"分化字"的形成来看,分化字是造成汉字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假借义造字是形成分化字的途径之一,不能作为假借字是造字法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正>小篆的"量"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它的上面是个"曰"字,读yuē,与"日"字音不同,意也不同,俗称扁日字。古文字的"曰",下面是"口"字,中间一横表示说话时从口中呼出来的气,本义是说话的意思,在古典小说中常有某某人"曰",就是说的意思。在"量"字中,这个"曰"字像个盛米的方形斗,且斗中有米,下  相似文献   

15.
矢簋铭文"侯于宜"之前一字应读为"迁".而其字形不应隶定为表地名的郡字,而是从口声表迁邑的专字,此字后来并入"迁"字. 是"迁"的初文. 应分析为从邑省鼻声,是地名用字,隶定为 ,隶变为 ,表示"迁移"义是假借用法. "遷"是"迁移"义的后起本字.  相似文献   

16.
同一个汉字记词职能"兼职"过多,会造成表义的不明确,因此需要在形体上加以区别,这样就产生了汉字的"分化"现象。"分化字"分担原字的某一记词职能的方式,有的是新造某字,有的是假借某个现成的字。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分化字"分为两大类:"新造分化字"和"假借分化字"。"分化字"和"古今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面"字和"脸"字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但它们在构词规律上却有很大不同,前人对"面"字和"脸"字的分析大多放在它们映射特点及和英语的比较上,或者就是分别分析单个字的特点,很少对"面"字和"脸"字的构词规律进行对比。本文将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面"字和"脸"字的不同构词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教育》2006,(9):21-22
"叫"字含义种种 "叫"字有多种含义,确切地掌握"叫"字的不同含义,对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在写作文时正确使用"叫"字,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缀白裘》包含的被动句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由"遭受""蒙受"动词演变而来的"被"字式和"吃"字式;二是由使役义动词演变来的"教"字式和"叫"字式;三是由给予义动词演变而来的"与"字式和"乞"字式。  相似文献   

20.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