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在话说     
正1古羽飞在浴室里伸出脑袋,喊赖床的姜韭递下剔须刀。不是在浴室里吗?姜韭的话没有出口,马上反应过来,古羽飞昨天晚上出差回来,行李箱随手扔在客厅沙发旁。它站在脚底四个轮子上,上面的拖杆矗立一侧,辗转旅途的风尘气息迎面而来。姜韭放倒。行李箱很简单,内裤袜子,一条毛巾,牙膏和牙刷。牙膏牙刷用一个小提袋装着。古羽飞说不习惯酒店里的东西,哪里是不习  相似文献   

2.
谁在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运动被描述为革命性的浪潮。“浪潮”不仅意味着全球化来势凶猛,不可阻挡,而且意味着全球化将人席卷于其中。对此全球化运动,有人欢喜有人恐惧。欢喜认为全球化带来了民族和个体发展新的机遇,而恐惧则相信它是民族和个体认同的最大危机。但对于全球化任何一种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肤浅的、无济于事的。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超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理解并进入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寄完孩子,郭雨桐匆匆往泰兴市场赶。 今天立冬,天气预报说有小到中雨。记得《上邪》说:冬雷阵阵,乃敢与君绝!本是用根本不可能的自然现象来形容恋人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可如今“冬雷阵阵”已经是惯常事了,越来越反常的自然现象让“绝唱”成为了“说唱”,实在有娱人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我栽了一棵树苗在我年轻的时候,现在树已成材而我已到老年;过冬的知更鸟在它上面御寒,传出它的歌声,清亮又婉转。我种了一棵生命常,青、叶簇滴翠的树,在炎热的正午它张开遮阴的帷幕,在它下面我可以坐下来避暑。但现在我只是看望着它,坐在窗边,我看着它在飒飒的微风中摇荡,或是,枝条上披满了银霜。或是,当夏日芬芳的花朵盛开,它,带着庄重的优美,在吻过它后又轻轻地离去的温柔的微风中,摇动它那球形的绿色的顶盖:它正当富饶的盛年,而我所照见的却是一张起了皱纹的衰老的脸。我经常这样看望着它,直到我的眼里喻满了泪水,我强自背过脸去,仗着奥…  相似文献   

5.
郭栋 《世界文化》2007,(1):28-28
有那么一个导演一直不入好莱坞的门道——斯坦利·库布里克。 他是一个神奇的导演。他总以那种把“吴钩看了”的姿势审视电影,审视美国人民心中的好莱坞、审视美国,他的那种将电影革命进行到底的颠覆性元素像AK-47射出的子弹,旋转着去击碎“全金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说话,是人从动物界划分出来的重要标志",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是正常人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技能,由口中发出的带有特定音义的词句,来与周围的人们交流思想情感,探讨思考问题,辩论善恶是非。因而,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社会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芝公司生产了一种会说话的电视机,机内安装了微型电脑和人工语言合成器,它可以在早上对主人说:“早安!”若主人离电视屏幕太近,它会要他坐远一点,或者是建议他把音量开小一点;在晚上电视广播结束时,它会说:“晚安,”并自动关  相似文献   

8.
英国和美国曾被认为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两个国家。那么,在两国使用的口语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607年和1620年分别到达美国弗吉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定居的英国人,是操十七世纪初的英语,即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时代的英语的。他们大部分来自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曾离乡背井在荷兰居住多年,但他们说话时,仍带有本国南方的口音。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保持了原来的说话方式,但不久就学会了赋予旧词以新义。同时,他们也从当地印第安语中吸取了许多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的词汇。到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时,在美国的移民有三  相似文献   

9.
羽毛扇,竹扇,面儿缀有花边的,骨架用象牙制成的……这些五花八门、形色各异的扇子,自久远的年代——公元前2干多年前,就已开始在人们手中摆弄着。在不少炎热的地方,扇子为驱暑纳凉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不仅如此,伴随着人类明的进程,它已逐渐融入了各国的化习俗。令人称奇的是,小小一把扇子不只是摇动生风的工具,它的一招一式还蕴含着丰富的语汇。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什么时候起,爸爸的眼睛开始走进了我的记忆.爸爸的目光是线,无论我走到天涯还是海角,总能牵惹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11.
纽约一所大学的科研小组在研究了肯尼亚国家公园的猴群后说:猴群在遇到危险时能用一种语言互相警告,而且会用不同的声音来报告不同危险的敌人。当猴子看到诸如豹子、老鹰或蟒蛇时,会使用差别明显的各种声音。看见豹子,会发出类似犬吠  相似文献   

12.
祁建 《文化市场》2001,(1):31-34
提起我国的艺术瑰宝——戏曲:我们从心底都有一种崇敬的感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奔向新世纪的钟声,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戏曲事业已经运远地落后了。为什么在改革开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他领域像电影界有张艺谋、陈凯歌、何群、黄建新、李少红、冯小刚、张扬等等名震中外的中青年电影导演出现,演员也没有出现姜文、李保田、葛优、巩俐、章子怡、宁静等那样出色的演员……而戏曲界却越来越萧条呢?是谁把戏曲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外呢?  相似文献   

13.
每当赫伯特·魏泽教授走进森林时,便觉得树木很有趣:“橡树、山毛榉和云杉有幽默感。”这位德累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已经零碎地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这件事听起来似乎古怪可笑,但魏泽是追踪植物语言协会中有名望的代表之一。根据他的测试,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取得了解的,但因音频很高,所以人耳听不见树木发出的声音。那么其它植物是怎样互相对话的呢?它们是通过一种能量来进行互相交流,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可以测量出来,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变得看得见。但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大多数专家认为,植…  相似文献   

14.
不要以为这是只有几岁的稚童才这样发问的问题。其实,每个人在内心中都不自觉地在这样发问,或者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比如说填表。你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同时,你就在给自己确认了一个认同:我是一个律师——这是职业的认同;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是我儿子的父亲——这是家庭角色的认同;我是中国人——这既是政治认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认同涵盖了多种认同。上小学的时候,放寒暑假回来后,很多同学都会述说“回老家”的经历。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有老家可回。我的父亲是…  相似文献   

15.
昨夜,我在谁的梦里醒来 一个人流落清冷的街头 孑然独行,囊空如洗 谁还在谁的梦里酣然 谁还在谁的怀里流泪  相似文献   

16.
谁聋了     
“我认为,我的妻子快聋了。”乔对医生说。 “你先在家里检验一下她的听力,然后你再带她来,我好对症下药。”医生说。 于是当天晚上,乔见妻子在准备晚餐,便站在距她身后4.5米左右的地方说:“晚饭吃什么呀?亲爱的。”没有反应。他走到离她身后约3米的地方问,仍没有答音。接着他站到她身后1.5米的地方再次发问,可还是得不到回答。 最后他直接到她的身后问:“亲爱的,晚饭吃什么?” 她转过身来说:“我已经说过四遍了,吃鸡!”谁聋了@小段  相似文献   

17.
我是谁     
汤云明 《大理文化》2012,(10):26-29
有人说,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与功利、现实交融的时代,人们都在拼命地追求快捷、高效,都在急于求成。在速成班里,两三天就可以学完一门大学课程,在情场上,两三天就可能走完以前要几个月才能走完的程序。还有人说,在这个年代,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不是傻子就是圣贤。  相似文献   

18.
谁言寸草心     
记忆中,退休前的父亲没有打过针,最多是感冒之类的小毛病。父亲68岁那年做前列腺手术,才与打针输液有了接触。幸亏术后恢复得很好,后来一直也无病无痛。一晃就是十多年。兄妹们各忙各的小日子,压根儿就不把父亲的健康当回事。  相似文献   

19.
让谁来说     
《世界文化》2010,(4):F0003-F0003
韩:您说您对被人遗忘的一个基本的艺术原则感到伤心,那我推测这原则与“让谁来说”有非常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谁说的最快     
谁说的最快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世界上说话最快的是法国人,他们平均每分钟要说350个音节;其次是日本人,每分钟说310个音节;接着是德国人,每分钟说250个音节。说话最慢的是太平洋上的玻利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等岛上的居民,他们平均每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