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从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保护儿童天性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保护学生天性,完善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见解.提出了儿童美术教育改革中应利用原本鲜活、纯真而稚嫩的思维的地基创建出一座理性而不失活力、科学而不失纯真的思维大厦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荆玉梅 《文教资料》2007,(27):138-139
在当今的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学龄前教育)中,似乎对孩子的天性问题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注重了。正确地看待学前儿童的天性,注重人格发展这一敏感期的教育是所有家长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学习这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学前儿童的天性,探索出一种适合学前儿童培养及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观点出发,指出多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的错误态度,提出尊重儿童天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让儿童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学习行为。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基础;同时要尊重阅读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要提出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发散思维,并适时进行评价激励。  相似文献   

6.
林传 《福建教育》2009,(9):28-29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提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原理,我颇受启发。作文教学是否也要“顺人之天,以致其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只有尊重儿童视角的阅读才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才可以收获更好的阅读效果。教师需要做的是: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个性阅读平台;巧设问题,激活学生个性阅读思维;点拨技巧,提升学生个性阅读层次。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教育应该遵循幼儿的教育规律,必须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从教育细节做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好主题活动,树立"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灵性"的办园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中的自然资源都是最好的馈赠,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文件精神指出——要善用幼儿园的园内资源,开展好亲自然园本、班本课程。为此,用发现的眼光和幼儿一起探寻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幼儿园里的花草、农作物、树木、动物、沙石泥土等都成为幼儿研究学习的对象。幼儿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看见了植物的变化、感受到沙石泥土带来的快乐。种植、管理、收获,并与植物、工具、同伴与教师等相互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探索的有效载体,每一次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都是非常珍贵的亲自然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林润生 《福建教育》2009,(9):24-25,32
每个儿童都有他的天性,表现为每个儿童在感知、理解、操作、行动等方面的独特方式。教育的目的就是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使儿童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往中获得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天性,获得健康成长。在教育理论的视野里,许多人都一再强调天性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波 《成才之路》2014,(3):27-27
正两年前曾看到过一句教育名言:教育,就是保护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个性。时间随风过,这句话是谁说的,早已遗忘。不过,在从教的两年生活中,它却成了我工作的方向标,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至真的朋友,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对立点。教师教、学生学,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教书育人,更是教师的天职。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的教育界流传过一句很奇怪的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  相似文献   

12.
赵冬梅 《上海教育》2014,(33):71-71
蒙台梭利教育课程模式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与现行的教育法相比较,蒙台梭利教育法更强调对孩子天然的心理发展尊重,是一种"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此环境中的每一个孩子能给人以自律、自信、优雅、独立的气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又是以儿童的成长为其归宿的。也就是说,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立场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4.
申延龙 《天津教育》2007,(11):46-47
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王月 《四川教育》2014,(2):90-90
小学教学唯一的秘诀,是顺应。不能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一定不是成功的教学。所以,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顺应儿童天性。美术教学亦然。美术课以美的体验,带给学生身心的愉悦与审美素养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学生带人美的境界,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实践之路,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绘画的天性,教育者在鼓励与尊重儿童绘画天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儿童的个性教育与发展并充分认识与理解儿童绘画中共性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刘玉婷 《师道》2006,(7):16-17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纸介、电子等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面前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窗边的小豆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窗边的小豆豆》由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小名小豆豆)所著,讲述了她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劝其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巴学园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学校,5个年级总共只有50多名学生,其中有像小豆豆这样被排斥在传统正规教育之外的孩子,还有一些身体上有一定残疾的孩子。学校取名为“巴”,是因为一黑一白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天性是灵动的,他们天生就有着令人亲近的力量。但小学语文课堂的灵动特性从哪里来呢?我以为首先应该是从“乐学”和“好学”的放大中来。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与好学是基于小学生天性成功打造灵动课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我知道了“个性”这个词.于是手执稚嫩的笔在日记中悄悄写下:“有时,我像身上穿的T恤衫一样随便;有时,我像头上扎的马尾辫一样洒脱……”虽然我并没育善感的气质、奇谲的想像和多情的笔,但写出的是我自己的心声,是真实而富有个性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