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在精心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的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
李晓宏 《考试周刊》2010,(38):54-5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构建动态性生成课堂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生命个性的关注和张扬,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相似文献   

3.
"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的词语,"预设"简而言之就是"预先的设定",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任何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活动下生成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面性的特点,"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生成",课堂会变得封闭僵化,没有活力。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想教学,而要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5.
俞瑾 《教师》2011,(22):42-4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和"独到见解"。但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每个教师应随时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这些惊喜,把生成的信息灵活运用,变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数学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那么,营造氛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设计教学方案,是为动态生成创设广阔的舞台;关注教学过程,是为动态生成架设桥梁;及时评价,是为动态生成点燃火花。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动态生成"这一教学名词不断闪现于我们的眼前,激荡着我们的思维。所谓"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即语文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在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同学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间,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思维与习惯等建构的一个教学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陆维一 《成才之路》2012,(33):51-51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丰富、鲜活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如何把握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变奏",或循着学生的思维想开去,发现学生的困惑、理解的偏差;或挖掘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中与教学有关的元素,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无痕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中,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需要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工具"和"容器",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所谓"动态",即运动着的变化着的状态,课堂教学中的运动变化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所谓"生成",就是形成或达成许许多多不可预见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教学就是在上述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中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施"动态生成"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黄冬林 《现代语文》2009,(10):70-71
所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将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甚至衍生出新内容。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将会活跃课堂,进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实实  相似文献   

15.
"生成"是体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是一个开放的,多向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和学生要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开放互动,互相补充,以使学生以其内在的体验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动态生成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韩圣芳 《考试周刊》2010,(57):52-52
我们曾经对"精雕细刻、顺利流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但慢慢地咀嚼,发觉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完美",实质上仅仅是学生适时"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生命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欢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生成性问题教学是指在生成性思维的指导之下的一种教学思想。坚持生物课堂上生成性问题处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方法应对生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师生不同生活体验和文本之间的碰撞摩擦、融合生成的过程,是激情和智慧碰撞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课程专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刘雪涛 《考试周刊》2011,(84):166-16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必须关注学情,设计弹性方案,开放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将回归生活、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上。这样教学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