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飞 《新疆教育》2013,(9):18-18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  相似文献   

4.
记得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蜓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新知。发现问题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就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也就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之后,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便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当中,开始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收获乐趣。  相似文献   

6.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经常质疑,可以激活思维。发现问题提出来,则是将思考的内部语言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让学生质疑问难,如大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学习方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他鼓励学生“每事问”。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才能提高,学而无疑,等于没学。”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明代教育家陈献章认为“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知,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由此可见,教学中学生能否产生疑问,是否能够敢于提问,是学习中能否体现其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可是现行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设疑问难是促使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有了疑,教师才能够启发诱导学生解疑,学习新知识。然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怎么去产生“疑”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去科学地设疑;学生善于问难。  相似文献   

10.
马丽 《小学语文》2012,(3):41-43
疑是“学”的开始,也是“学”的动力,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质疑,经历从无疑到有疑,从略有疑问到层层深入地质疑,从疑惑不解到茅塞顿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疑为线索,要热情地巧妙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每提出一个疑问都是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参与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疑,乃学之端,思之始,容易引起定向反映———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进而获得真知。思维从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会提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将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中学生更应当牢牢地记取:读书贵在有疑,解疑其乐…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在质疑中建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与理念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科学史,每一次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疑启思,寓思于疑——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与“思”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学贵有疑.以疑启思.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疑问,那将有助于通过释疑解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教学则应该从设疑、激疑开始.本文试图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疑惑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考和学习都是从质疑开始的,知识的获取依赖于疑问的产生,只有心中有疑问,才能真正深入探索,才能真正深入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那么,如何通过老师的设问和学生的疑问绽放小学语文课堂的精彩呢?一、以启示法进行提问启示提问法指的是通过铺垫启发学生自己找到答案的方法。在进行某问题的讲解时,不直面讲授,而是先进行侧面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思考,最终悟出该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 ,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地去“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有疑才有问 ,有问才有思。“疑”是思维的起点 ,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思维则是释疑的手段 ,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教学中要思前顾后 ,系统地设置疑问。我概括教材内容 ,把教材分为三种情况 :一般内容的、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难度大的。备课时 ,因材设疑。对一般内容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亚力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才有发现和创造。在探究性学习中 ,“问题”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探究性学习经历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等基本环节 ,即 :首先,教师巧妙地设置具有挑战性或趣味性的问题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 ,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然后 ,提出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又是什么?这些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所提问题的相关结论的假说。学生个体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年媛 《广西教育》2012,(29):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讲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