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婷 《考试周刊》2010,(51):34-35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作文教学的美跟教材直接相关。教材是通过教师的"教"才"活"起来的。新课改实验教材,目的是把作文教学通过"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生活体验"激活。在此,我谈谈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曾丽 《现代语文》2010,(10):136-137
一、作文需要真情作文的生命在于"情",无"情"则没有"文"存在的必要。笔者说的"情"是"情真意切"之"情",是"真情实感"之"情",是有感而发之"情",而非虚情假意之"情",归结下来就是"真情"。但凡优秀的文章,总是能把读者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而要达到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东飞 《考试周刊》2011,(24):71-71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陷于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作者认为作文教学离不开"说、读、写"三个方面,只要抓住这把钥匙,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就能打开作文这把锁。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言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怕,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题,不愿写作文。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抓住了重阅读、重实践、重开放、重评改的"四重训练"。  相似文献   

5.
"眼"能传神,"文眼"的打造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至关重要。把"点睛"法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打造"文眼",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点睛"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作文结构和作文评价上。"点睛"方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点睛"观,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收""放"时机,恰到好处地"点睛",为作文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不仅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进行作文教学实验,而且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相似文献   

7.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作文乃至修改都应该以学生的自我实践为主,从而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学生不看"的陋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注重写作方法的引导,加强写作技巧的积累;制定出作文评改的量化细则,把教师的批与学生的改相结合;创设丰富的师生交流共享平台。通过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达到迅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看成了是在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操作而并非是学生的心智劳动创造的成果,学生创造的灵性被扼杀。因此新时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要求是:教师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自己;要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注重体验生活;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作文教学的可循之路有:开放选材,变无"米"为有"米";"指导"开放,弃同求异;评改开放,让呆板变活泼。  相似文献   

9.
杨伟丽 《教师》2011,(12):60-60
提起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时,我们总把"写"放在最后,可见学会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本阶段要完成由"学写"到基本"入门"的任务,光靠《语文园地》安排的八次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相关的探索,力求寻找有效的途径。一、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知识及方法可以传授,但作文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来是一大难点,写作文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事可写,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原因何在?纵观我们平常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只教会了学生"怎样写",而并没有教会学生"写什么",在课堂上主要给学生讲"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没有把学生写作的"源泉"挖掘出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所谓作文,是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如若没有了生活这个源泉,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无事可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年龄还小,生活比较单调,还没有经历过许多事情;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头戏",教师也是竭尽全力研究教学理论、方法,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作文教学的实施和实践中,但结果却事倍功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些粗浅的认识。一、改变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长期以来,作文课上许多教师只是"一支粉笔打天下"。其教学过程无疑是"作文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孙先菊 《考试周刊》2012,(37):58-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数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由于"教者"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要求自己怎样写作文,学生就要怎样写作文,把对自己写作文的要求错误地强加在学生的身上,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整篇轻片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教师应注重从破解小学生"作文难"的关键点入手,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新途径。具体来说,主要是坚持做到"四化"。一、目标要求"合理化"对小学生作文盲目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始终在低谷徘徊,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面对如此现状,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当如何掌舵引航,以"导"促"写"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蔡艾娟 《考试周刊》2011,(16):65-65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表达,如何立意等,都已经非常详备地教给了学生。然而知识的传授,应该融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纸上谈兵,则于事无益,会倒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即使写出了比较规范的文章,但也是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个性的创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积累语言知识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作文则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书面表达上的重要方式。平日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是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学生引进到自由的写作境界中去,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状态中体验写作的快乐,感受表达的幸福,领悟写作的技巧。要真正进入这样的境界,作为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自由作文,课堂作文也可以搞一点"私人化"写作;趣味作文,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由"写作;单元作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考试作文,以特别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入状态;文学创作,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许多学生怕上写作课,怕写作文,甚至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9.
吕艳芬 《时代教育》2010,(1):210-210
在笔者的作文指导课中,笔者力求做到"务实"二字。教育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自己熟悉或感触最深的事件。正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机会接受自能作文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自能训练,笔者的做法是:先"吸收"后"释放",所谓"吸收"就是先让学生去了解作文的要求,作文的材料选择,作文的写作顺序等一系列作文的常规性程序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20.
温忠 《考试周刊》2011,(31):62-6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