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今天 ,传统的阶段性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已成为构造现代教育体系的主导思想 ,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校企合作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则是近 2 0年来国际上继续工程教育的一种潮流。在我国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和经济体制与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特别是随着我国大规模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 ,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管理人员面临知识更新、重新就业和转岗培训的需要 ,高等院校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主力军必须顺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方兴未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静  康飞宇 《继续教育》2003,17(1):29-3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探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发展的特点、规律,促进继续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及提高民族素质的结合,推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联合发起了“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论坛”于2000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年会。经发起单位研究决定,2003年年会将于7月下旬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年会论文征集工作已经开始展开。为及时报道论坛活动的有关情况,发表论坛年会优秀应征文章,本刊从2003年开始,设置“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我们热切期盼广大读、作者关心、支持论坛的发展,并积极参与论坛组织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现状 继续工程教育是对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等补充和提高的追加性教育.院校教育所培养的只是工程师的"毛坯",合格的工程师还需要通过工程实践和继续工程教育才能"成型".就业后继续工程教育是现供化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院教育系统构成终生教育体系,是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保持工程技术队伍活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从整体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国民经济的知识含量,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供科学技术知识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科技人员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是新时期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是科技人员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美国继续工程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很高,拥有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这些都对相对落后的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有着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继续教育》2004,18(8):16-18
该组织的名称为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缩写为IACEE,以下简称为“协会”。该协会为一个国际化、非盈利、非政府性组织,在美国法律约束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同济大学是由德国医生宝隆在1907年创办的,1912年学校开设了工科专业,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学校的办学传统。同济大学有着近百年来的工程教育实践,尤其在近十年学习和借鉴国外办学理念过程中,有很多收益,也有不少经验教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化总公司专家、中国石化华东企业教育协会理事长、全国企业培训机构联席会副会长、上海石化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处长)韩丛艾于今年5月赴加拿大代表中国企业培训界参加了第八届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感谢韩先生为介绍本次大会写出的综述。今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继续工程教育在国际上业已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继续工程教育,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受过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并已在工程和技术岗位上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接受最新知识、更新技术职能的教育。当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仅重视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继续工程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据预测,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知识经济的贡献率将可能由本世纪的5—20%上升到70—90%,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世…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继续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工程教育是对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等补充和提高的追加性教育。院校教育所培养的只是工程师的“毛坯”,合格的工程师还需要通过工程实践和继续工程教育才能“成型”。就业后继续工程教育是现代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院校工程教育系统构成终生教育体系,是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保持工程技术队伍活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对于国民经济从整体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国民经济的知识含量,培养…  相似文献   

11.
俞冰 《继续教育》2005,19(8):7-8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继续工程教育正在成为我国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批准,在清华大学设立了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UNESCO Chairon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in China)(以下简称教席),该教席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教育推进国际智力合作,促进世界和平。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关志成教授受聘担任教席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该教席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朱明燕 《继续教育》2005,19(2):63-63
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冯长根的邀请,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专家Markku Markkula先生和秘书长John P.Klus先生于2004年12月24日至2005年1月3日来华进行了访问,访问地为北京。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组织开发的“继续教育自我评估模型”融合了欧美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反映了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文章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自我评估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框架结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文章认为,继续教育自我评估模型使用简便、易于操作,评估时间短、投入人力少,特别适合现阶段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继续教育》2010,(6):F0002-F0002
2010年5月19日上午,由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主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国际继续工程教育”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教育体系,成人教育契合了这一社会需求。其重点正在从一般学历教育转向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非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将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应用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满足了成人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一种独特的教育途径,本文论述了在成人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探讨了校企合作在成人教育中的实施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三年一度的继续教育界盛会——第九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在日本东京隆重召开。五洲四海继续教育业界精英聚而论道,声犹在耳。为使广大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此次盛会的盛况与气氛,分享大会议题与成果,本刊将在近几期“特别策划”栏目里对大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报道。同时也感谢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以及各个参会企业、院校代表们在组稿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196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出版了名为《学习社会》的专著。其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经典文献《学会生存》中,把“学习社会”和“终身教育”并列认定为“国际教育委员会特别强调的两个基本观念”;1973年,在美国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的《迈向学习社会》一书中,出现了构建学习社会的具体设想。时至今日,“创建学习社会”日益成为各国政府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被写入十六大报告。有学者慨言,社会的实际需要已远远走到了教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工程师资格认证出发,深入剖析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中推行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继续工程教育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及根据国外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情况,并提出了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韩丛艾 《继续教育》2001,15(5):11-12
第八届世界继 续工程教育大会已经胜利闭幕。应广大读者的 需求,本编辑部特别编发了本届大会上中方代表团唯一一份获奖论文, 以及西姆松博士所作的 大会第一项特邀主题报 告译稿,以飨读者。在此, 特向韩丛艾、陈鸿璠同志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