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题过程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题目按照一般方法求解,越解越繁,理不出头绪。有时甚至无法再做下去,我们称这种情况为“碰壁”。下面举例。谈谈“碰壁后如何调整思维方式,寻求解题途径,从而获得成功解.  相似文献   

2.
电路故障分析是“恒定电流”中的难点,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39页(3)题就是这样一个题目。学生在求解这种类型题目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思维方法和严密的推理能力,常使题目错解或解答不全。笔者认为,对这类问题用逻辑表的方法来求解较好。 1 电路故障及特点电路中常见故障为短路或断路两类,这是我们运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氯元素的题目中,有些题目涉及的反应较多,过程繁杂,若利用一般方法,很难求得正确结果,若我们转化思维方式,避开常规,另辟蹊径、巧思妙解,利用守恒关系,巧用特性,便会化难为易,准确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开放型习题呢?当题目的条件不够或者结论不明确时,我们就把这类题称之为开放型习题。解答开放型习题时必须采用特殊的思维方式,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推理、探讨,从而求解。  相似文献   

5.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题目提供的信息模糊,条件隐蔽,从表面上看无从下手,按常规思维很难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直接求解。这时大家只要能够开动脑筋,巧妙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巧设一个虚拟物体,再灵活地运用基本概念和规律求解,则会轻车熟路,使问题迅速迎刃而解。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虚拟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各省市中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开放性试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类试题的基本特征为:题目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方法不惟一,答案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谷世财 《黑河教育》2012,(11):41-41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自己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8.
姜永 《考试周刊》2014,(92):66-66
<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手段,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习惯了"化整为零"的思维方式,认为将整个问题进行分解、再进行分析、理解,就会降低解题难度,这种方式对于部分题目来说是适用的。但在浩如烟海的数学领域里,其题目的种类繁多、思维的方式也是变化多端的,绝对不可能只用一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有些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历届研究生数学考试中用逆向思维来求解的题目,说明了逆向思维在高等数学解题中的重要性,对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前言题目中所说的"本末倒置"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使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逆向思维和常规思维区别在于思考所选取的角度。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向和逆向思维方向完全相反。事实上,正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思维方式能得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用相反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运用好逆向思维法,有利于防止思维僵化、摆脱思维定势;有利于拓宽思路、深  相似文献   

11.
解题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题目按照一般方法求解,越解越繁,理不出头绪,有的甚至无法再继续做下去,这种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受阻.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思维受阻后,如何及时调整思路,重新寻求解题途径,获得成功的各种突破技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求解一道有关"函数单调性的逆应用"的数学题。其中,法一通过初步解答、计算更正、思路更正和细节更正四步求解题目,强调解题思维严谨的重要性;法二通过思维转化避开繁琐的解题步骤,强调数学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季永辉 《教师》2010,(4):84-84
在数学解题中,学生往往习惯于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数学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因索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这种思维方式对某些题目难以奏效。因此,我们在解题思路上必须转换思维模式,从“假设结论成立出发”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这就是数学解题中的分析法。下面就数学中运用分析思维法的几个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一、逆向思维,反向求解逆向思维就是从正向思维的反向出发,突破传统的解题思维定式。尤其是在正向求解过于复杂或难以实施的情况下,逆向思维求解将题目的因果关系实现倒置,从结论向问题出发,实现逆向思路上的求解。但在长期的解题思维限制下,同学们往往适应了正向求解,很多时候难以及时切换到逆向思路上。例1将1g铝镁合金溶解在500mL2mol·L(-1)的盐酸中,且完全溶解,再加  相似文献   

15.
周淦利 《高中数理化》2006,(2):10-11,16
解题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题目按照一般的方法求解,越解越繁,理不出头绪,甚至无法再继续做下去,这种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受阻.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思维受阻后,如何及时调整思路,重新寻求解题途径的各种突破技巧.  相似文献   

16.
李雄兵 《考试周刊》2013,(22):142-142
<正>对高三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有些老师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结合连续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点。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很难正确解答这些题目。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巧妙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首先,要明确是"分析"而不是"回忆"。遇到一个问题,同学们常常是立刻搜索脑海中老师讲过的例题类型,看本题和哪种类型例题相吻合,套用解答该种类型例题的公式,或者直接用例题的结论进行解答,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回忆"。还有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文字叙述,把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情境,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明确题目情境所体现的物理变化特征,思考物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分析"。"同中求异"就是当你遇到一道"兄弟姐妹"般感情的题目时,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这个题目与你脑海中的那个题目有什么不同之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三数学复习过程中如何从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参考资料或各种考试、竞赛试卷中,常出现一些求解或比较容器内液体的压力、压强的题目,有些题目单纯应用p=ρgh求解,思路曲折,难度较大.本文想转换思维角度,把两则液体压力,压强规律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降低问题难度,使题目的解法变得简洁而明朗.  相似文献   

20.
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个问题,怎么也得不出正确的答案,但只要“倒过来”一想,就豁然开朗。这种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是很讲究的。不少题目,从问题开始,步步向上作逆向推导,就能找到脉络,理清求解思路。语文教学也应十分重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是组成立休型思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逆向思维在词语教学中起步为了使逆向思维训练及早起步,我在词语教学中就注意渗透。我设计这样几组词语叫学生读读想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